贵州册亨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贵州册亨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总面积2436.31 公顷。
位置境域
贵州册亨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总面积2436.31 公顷。
历史沿革
2020年3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同意贵州册亨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范围调整。
贵州册亨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1]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境内,湿地公园地处北盘江流域,北起册亨、望谟、贞丰三县交界,南至册亨县双江镇的双江口,西起湿地公园附近已建和拟建道路, 东至册亨县与望谟县县界。 地理坐标为: 东经 105°54′10 " — 106°8′36",北纬 24°53′27"—25°7′28",总面积 2436.31 公顷。
根据2016年版的《贵州册亨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7~2021 年)》,册亨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区划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5个功能区。
简介
贵州册亨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地处贵州省册亨县北盘江中下游,是国家林业局2016年批准的134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建设的公园之一, 前期规划时,由于资料收集等因素,把建制镇岩架镇、河流沿岸人口密集的自然村寨、居民点和集中成片基本农田保护区等保护价值不高的地块纳入到湿地公园内,给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
2019年11月,为使贵州册亨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工作更加有效,切实承担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重要生态功能,更加协调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根据《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有关精神,结合《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和《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对湿地公园范围和功能分区进行调整。结合实际情况将建制镇及村屯调出湿地公园,将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的湿地调入湿地公园,并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将湿地公园划分为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 3个功能区。其中保育区面积1555.33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64.15%,主要为北盘江主航道和部分支流的水域部分,是湿地公园的保护主体。恢复重建区面积633.49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26.13%,主要为湿地公园水面以上至湿地公园规划红线之间的落地和部分浅水消落带,为湿地公园的缓冲区。合理利用区面积235.52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9.71%,该部分绝大部分为陆地,只有极少量的水域,为湿地公园管理服务和宣教展示以及生态体验的主要区域。
调整后的册亨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南起册亨县双江口的双江镇,北至岩架镇支流洛凡河(新增加),西起湿地公园附近已建道路,东至册亨县与望谟县县界。地理坐标为:东经105°51′38"- 106°8′26", 北纬24°53′ 15"- 25°7′29"。湿地公园总面积 2424.34公顷,涉及岩架镇、双江镇2个乡镇的9个行政村,湿地面积1708.10 公顷,湿地率70.46%。湿地类型1类1型,全部为河流湿地类的永久性河流。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册亨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园区共有维管束植物有 166 科 597 属 1081 种。其中蕨类植物 27 科 61 属 129 种;裸子植物 5科 5 属 5 种;被子植物 134 科 531 属 947 种。其中,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种,即金毛狗、桫椤、小黑桫椤、毛红椿、柄翅果、榉树、花榈木、喙核桃。
动物资源
湿地公园内野生动物合计5纲 32 目 75 科286 种。其中鱼类 5 目 8 科 50 种;两栖类 2 目 5 科 6 种;爬行类 3 目 7科 25 种;鸟类 13 目 35 科 163 种;哺乳类 9 目 20 科 42 种。有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2] 1 种,即蟒。
公园内有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 18 种:猕猴、小灵猫、斑林狸、穿山甲、虎纹蛙、凤头鹰、雀鹰、蛇雕等。有中国极危动物 2 种,即蟒、眼镜王蛇;中国濒危动物 4 种,即山瑞鳖、脆蛇蜥、灰鼠蛇、滑鼠;中国易危动物 3 种,即玉斑锦蛇、黑眉锦蛇、银环蛇;中国濒危鸟类红皮书稀物种 2 种,包括凤头鹰、鸦嘴卷尾;中国濒危鸟类红皮书易危物种 3 种,含蛇雕、褐翅鸦鹃、小鸦鹃;鸟类红色名录近危物种 6 种,包括褐翅鸦鹃、小鸦鹃、长尾阔嘴鸟、画眉、银耳相思鸟、红嘴相思鸟。
视频
贵州册亨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省林业局湿地处(中心)到贵州册亨北盘江国家湿地公园指导试点建设工作 ,搜狐,2019-07-04
- ↑ 野生动物知识普及 ,搜狐,202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