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財務報表分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財務報表分析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專用名詞。

關於漢字的起源[1],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結繩」、「八卦」、「圖畫」、「書契」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出來,倉頡[2]如果確有其人,應該是文字整理者或頒布者。最早刻劃符號距今8000多年。

名詞解釋

財務報表分析是以財務報表數據為依據,運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和技術,對企業的經營和財務狀況進行分析,評價企業以往的經營業績,衡量企業現在的財務狀況,預測企業未來的趨勢。

財務報表分析得出的結論,不僅能說明企業目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狀態,更重要的是能為報表使用者展示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為其作出決策提供依據。

財務報表分析的框架

財務報表分析的目的是將財務報表數據轉換成有用的信息,以幫助信息使用者改善決策。基於哈佛分析框架,現代財務報表分析一般包括戰略分析、會計分析、財務分析和前景分析等四個維度。

(1)戰略分析。確定主要的利潤動因及經營風險並定性評估公司盈利能力,包括宏觀分析、行業分析和公司競爭策略分析等。

(2)會計分析。評價公司會計反映其經濟業務的程度,包括評估公司會計的靈活性和恰當性、修正會計數據等。

(3)財務分析。主要運用財務數據評價公司當前及過去的業績,包括比率分析和現金流量分析等。

(4)前景分析。預測企業未來,包括財務報表預測和公司估值等。

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

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有很多,如比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不同財務分析者由於分析目的有別,而採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一)比較分析法

比較是認識事物的最基本方法,沒有比較就沒有鑑別。財務報表分析的比較分析法,是對兩個或兩個以上有關的可比數據進行對比,從而揭示趨勢或差異。

比較分析法按比較對象分為:

(1)與本企業歷史的比較分析,即不同時期(3~10年)指標相比,稱為趨勢分析。

(2)本企業與同類企業的比較分析,即與行業平均數或對標企業比較,稱為橫向分析。

(3)本企業實際與計劃預算的比較分析,即實際執行結果與計劃預算指標比較,稱為預算差異分析。

比較分析法按比較內容分為:

(1)總量比較析。總量指報表項目的總金額,例如,總資產、淨資產、淨利潤等。總量比較主要採用時間序列分析,如研究利潤的逐年變化趨勢,看其增長潛力。有時也用於同業對比,分析企業相對規模和競爭地位的變化。

(2)結構分比比較分析。把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錶轉換成結構百分比報表。例如,以收入為100%,分析利潤表各項目的比重。結構百分比報表用於發現占比不合理的項目,揭示進一步分析的方向。

(3)財務比率比較分析。財務比率是各財務指標之間的數量關係,反映它們的內在聯繫。財務比率是相對數,排除了規模的影響,具有較好的可比性,常用於比較分析。財務比率的計算相對簡單,但對其加以說明和解釋卻比較複雜和困難。

(二)因素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是依據財務指標與其驅動因素之間的關係,從數量上確定各因素對指標影響程度的一種方法。該方法將財務指標分解為各個可以量化的因素,並根據各個因素之間的依存關係,順次用各因素的比較值(通常為實際值)替代基準值(通常為歷史值、標準值或計劃值),據以測定各因素對財務指標的影響。由於分析時,要逐次進行各因素的有序替代,因此又稱為連環替代法。

因素分析法一般分為四個步驟:(1)確定分析對象,即確定需要分析的財務指標,比較其實際數額和標準數額(如上年實際數額),並計算兩者的差額;(2)確定該財務指標的驅動因素,即根據該財務指標的內在邏輯關係,建立財務指標與各驅動因素之間的函數關係模型;(3)確定驅動因素的替代順序;(4)按順序計算各驅動因素脫離標準的差異對財務指標的影響。

企業是一個有機整體,每個財務指標的高低都受其他因素的驅動。從數量上測定各因素的影響程度,有助於抓住主要矛盾,或更有說服力地評價經營狀況。財務分析的核心是追溯產生差異的原因。因素分析法提供了定量解釋差異成因的工具。

財務報表分析的局限性

財務報表分析以財務報表數據為主要分析依據,而財務報表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一)財務報表信息的披露問題

財務報表是企業會計系統的產物。每個企業的會計系統,都會受會計環境和企業會計策略的影響。

會計環境包括會計規範和會計管理、稅務與會計的關係、外部審計、會計爭端處理的法律系統、資本市場結構、公司治理結構等。這些因素是決定企業會計系統質量的外部因素。會計環境缺陷會導致會計系統缺陷,使財務數據不能完全反映企業的實際狀況。會計環境的重要變化會導致會計系統的變化,影響財務數據的可比性。例如,會計規範要求以歷史成本報告資產,使財務數據不代表其現行成本或變現價值;會計規範要求假設幣值不變,使財務數據不按通貨膨脹率或物價水平調整;會計規範要求遵循謹慎原則,使會計預計損失而不預計收益,有可能少計收益和資產;會計規範要求按年度分期報告,使財務報表只報告短期信息,不能提供反映長期潛力的信息等。

企業會計策略是企業根據環境和經營目標作出的主觀選擇,不同企業會有不同的會計策略。企業會計策略包括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補充披露及具體報告格式的選擇。不同會計策略會導致企業財務報告差異,並影響其可比性。例如,對同一會計事項的會計處理,會計準則允許公司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如存貨計價方法、固定資產折舊方法等。雖然財務報表附註對會計政策選擇有一定的表述,但報表使用人未必能完成可比性的調整工作。由於上述兩方面原因,財務報表信息披露存在如下局限性:(1)財務報表沒有披露企業的全部信息,管理層擁有更多的信息,披露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2)已經披露的財務信息存在會計估計誤差,不可能是真實情況的全面準確計量;(3)管理層的各項會計政策選擇,有可能導致降低信息可比性。

(二)財務報表信息的可靠性問題

只有依據規範的、可靠的財務報表,才能得出正確的分析結論。所謂「規範的、可靠的」,是指除了上述局限性以外,沒有虛假陳述。當然,外部分析人員很難認定是否存在虛假陳述,財務報表的可靠性有賴於註冊會計師的鑑證。當然,註冊會計師也不能保證財務報表沒有任何錯報和漏報。因此,分析人員必須自己關注財務報表的可靠性,對可能存在的問題保持足夠的警覺。

外部分析人員雖然不能認定是否存在虛假陳述,但可以發現一些「危險信號」。對於存有「危險信號」的報表,分析人員要通過更細緻的考察或獲取其他有關信息,對財務報表信息的可靠性作出自己的判斷。

常見的「危險信號」包括:

(1)財務報告失范。不規範的財務報告,其可靠性也應受到懷疑。分析人員要關注財務報告是否存在重大遺漏,有的重大遺漏可能是因不想講真話引起;要注意是否及時提供財務報告,不能及時提供報告暗示企業當局可能與註冊會計師存在分歧。

(2)數據出現異常。異常數據如無合理解釋,應考慮該數據的真實性和一貫性是否存在問題。例如,原因不明的會計調整,可能是利用會計政策的靈活性「粉飾」報表數據;與銷售相比應收賬款異常增加,可能存在提前確認收人問題;淨利潤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之間的缺口加大,利潤總額與應納稅所得額之間的缺口加大,可能存在盈餘管理;第四季度的大額資產沖銷和大額調整,可能是由於中期報告存在問題,但年度報告根據註冊會計師的意見進行了調整。

(3)關聯方交易異常。關聯方交易的定價不公允,存在轉移利潤的可能。

(4)資本利得金額大。在經營業績不佳時,公司可能通過出售長期資產、債務重組等交易實現資本利得。

(5)審計報告異常。無正當理由更換註冊會計師,或出具非標準審計報告,有待作進一步分析判斷。

(三)財務報表信息的比較基礎問題

在比較分析時,需要選擇比較的參照標準,如同業數據、本企業歷史數據或計劃預算數據。

橫向比較時,需要使用同業標準。同業平均數只有一般性的參考價值,未必具有代表性,或未必是合理的基準。選同行業一組有代表性的企業求平均數,作為同業標準,可能比整個行業的平均數更有可比價值。近年來,分析人員以一流企業作為標杆,進行對標分析。也有不少企業實行多種經營,沒有明確的行業歸屬,同業比較更加困難。

趨勢分析應以本企業歷史數據為比較基礎。歷史數據代表過去,並不代表合理性。經營環境變化後,本年比上年利潤提高了,未必說明已經達到應該達到的水平,甚至未必說明管理有了改進。

實際與預算比較分析應以預算為比較基礎。實際與預算發生差異,可能是執行中有問題,也可能是預算不合理,兩者的區分並非易事。

總之,對比較基礎本身要準確理解,並且要有限定地使用分析結論,避免簡單化和絕對化。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