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贝尔苏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贝尔苏木,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地处新巴尔虎右旗南部,东、东南与新巴尔虎左旗甘珠尔苏木隔乌尔逊河相望,南与蒙古国东方省哈拉哈河苏木接壤,西、北与宝格德乌拉苏木为邻,行政区域面积1848.33平方千米。[1]

清代时期,属新巴尔虎右翼四旗镶蓝旗;1984年,贝尔公社改贝尔苏木。2001年4月,宝格德乌拉、呼伦2苏木并入贝尔苏木。2011年1月,析出部分行政区域复置宝格德乌拉苏木。截至2018年末,贝尔苏木户籍人口有1758人。

截至2020年6月,贝尔苏木下辖3个行政村。

2011年,贝尔苏木牧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

2018年,贝尔苏木有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中文名: 贝尔苏木

行政区类别: 苏木

所属地区: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右旗

地理位置: 新巴尔虎右旗南部

面 积: 1848.33 km²

下辖地区: 3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布达图村

电话区号: 0470

邮政区码: 021306

车牌代码: 蒙E

人 口: 1758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建置沿革

清代时期,属新巴尔虎右翼四旗镶蓝旗。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新巴尔虎右翼旗。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宝格德乌拉东苏木。

1958年5月,设立贝尔公社;同年10月,与宝格德乌拉苏木合并为可木尼司木公社。

1961年,恢复贝尔公社。

1984年,贝尔公社改贝尔苏木。

2001年4月,宝格德乌拉、呼伦2苏木并入贝尔苏木。

2011年1月,析出部分行政区域复置宝格德乌拉苏木。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贝尔苏木下辖3个行政村:布达图、贝尔、莫能塔拉。

截至2020年6月,贝尔苏木下辖3个行政村:布达图村、贝尔村、莫能塔拉村,苏木人民政府驻布达图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贝尔苏木地处新巴尔虎右旗南部,东、东南与新巴尔虎左旗甘珠尔苏木隔乌尔逊河相望,南与蒙古国东方省哈拉哈河苏木接壤,西、北与宝格德乌拉苏木为邻,行政区域面积1848.3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贝尔苏木境内地势平坦开阔,西北高,东南低。

气候

贝尔苏木气候特点是春季风大雨少,夏季短而炎热,秋季雨多,冬季长而寒冷。1月平均气温-28℃,7月平均气温27℃。生长期年平均30天,无霜期年平均128天,最长达130天,最短为125天。年平均降水量250毫米。

水文

贝尔苏木境内河道属黑龙江流域的额尔古纳河水系。乌尔逊河由南向北穿境而过,注入呼伦湖。贝尔湖是中蒙界湖,是哈拉哈河的尾闾,乌尔逊河的上游。湖为淡水湖,湖面海拔583米,面积609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8米,最深处约50米,蓄水量约55亿立方米。

自然灾害

贝尔苏木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早、暴风雪、鼠害、虫害等。

自然资源

贝尔苏木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石灰石、云母、石油等。地上资源有芦苇3000万亩。有野生动物30种,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狼、狐狸、黄羊獾子、刺猬、兔等;飞禽类有老鹰、猫头鹰等150种。渔业资源有贝尔湖的鲤鱼、鲫鱼、鲶鱼、狗鱼、湖虾等。

人口

2011年末,贝尔苏木总人口1656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50人,城镇化率16.3%。另有流动人口88人。总人口中,男性844人,占51%;女性812人,占49%;14岁以下238人,占14.4%;15—64岁1350人,占81.5%;65岁以上68人,占4.1%。总人口中,以蒙古族为主,达1609人,占97%;有汉、达斡尔、鄂温克3个民族,共47人,占3%。2011年,人口出生率1.1‰,人口死亡率5.2‰,人口自然增长率5.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93人。

2017年末,贝尔苏木常住人口为1749人。

截至2018年末,贝尔苏木户籍人口有175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贝尔苏木牧民人均纯收入7000元。

2018年,贝尔苏木有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农业

贝尔苏木畜牧业以饲养牛、羊为主。2011年,牛饲养量0.62万头,年末存栏0.55万头;羊饲养量8.69万只,年末存栏5.53万只。2011年,生产肉类542.545吨,其中牛肉63.1吨,羊肉479.445吨;畜牧业总产值2712.725万。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贝尔苏木有文化中心1个,文化活动室3个;各类图书室3个,藏书1926册。特色民间艺术文化团体1个,会员达50人。2011年12月,实现电视村村通,有线电视用户258户,入户率97%。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贝尔苏木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个;病床4张,固定资产总值94.2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注册护士1人。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047人,参合率68.4%。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