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豫州」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豫州是中国古地名,是中国古籍所记载的九州之一,作为实际的行政区划,开始于汉武帝时期。豫州即河南省,位于九州之中,界于北纬31.23'一36.22',东经110.21'一116.39'之间,东接山东、安徽,北接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所以历史上有" 中原" 、“中州" 之称。豫州在历史上曾几度达到鼎盛时期,长期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
+
''' 豫州''' 是中国古地名,是中国古籍所记载的九州之一,作为实际的行政区划,开始于[[ 汉武帝]] 时期。豫州即[[ 河南省]] ,位于九州之中,界于北纬31.23'一36.22',东经110.21'一116.39'之间,东接[[ 山东]] [[ 安徽]] ,北接[[ 河北]] [[ 山西]] ,西连陕西,南临湖北,所以历史上有 中原 、“中州 之称。豫州在历史上曾几度达到鼎盛时期,长期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文明做出过重大贡献。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行 5: 行 5:
 
 中文名     豫州
 
 中文名     豫州
  
 别称     " 中原" 、“中州"
+
 别称     “ 中原 、“中州
  
 
 涵盖区域 东接山东、安徽,北接河北、山西
 
 涵盖区域 东接山东、安徽,北接河北、山西
行 11: 行 11: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
  
 《尚书》、《尔雅》、《周礼》、《吕氏春秋》等书中,都记载有九州,虽然对九州的具体记载并不相同,但都有豫州。《周礼》记载:“河南曰豫州”。《吕氏春秋》中说:豫州在河水和汉水之间,是周的所在地。
+
 《[[ 尚书]] 》、《[[ 尔雅]] 》、《[[ 周礼]] 》、《[[ 吕氏春秋]] 》等书中,都记载有九州,虽然对九州的具体记载并不相同,但都有豫州。《周礼》记载:“河南曰豫州”。《吕氏春秋》中说:豫州在河水和汉水之间,是周的所在地。
  
 
==汉朝时期==
 
==汉朝时期==
  
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将全国除中央之外的地域分为十三个州刺史部,其中豫州管辖现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一带。但这里的州刺史部只是监察区,并无治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
+
[[ 汉武帝]]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将全国除中央之外的地域分为十三个州刺史部,其中豫州管辖现[[ 河南]] 东部和[[ 安徽]] 北部一带。但这里的州刺史部只是监察区,并无治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
  
 东汉时期,州成为一级行政区域,其中豫州治所为谯(今安徽省亳州),辖区在今河南南部、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下辖颍川郡、汝南郡2郡,梁国、沛国、陈国、鲁国4国。县九十七个。
+
 东汉时期,州成为一级行政区域,其中豫州治所为谯(今安徽省亳州),辖区在今[[ 河南]] 南部、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 江苏]] 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下辖颍川郡、汝南郡2郡,梁国、沛国、陈国、鲁国4国。县九十七个。
  
 
==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
  
三国的曹魏时期,豫州的治所在安城,下辖颍川郡、陈郡、鲁郡、汝南郡、谯郡、弋阳郡、阳安郡、襄城郡、汝阴郡9郡,以及梁国、沛国2国。
+
[[ 三国]] [[ 曹魏]] 时期,[[ 豫州]] 的治所在安城,下辖颍川郡、陈郡、[[ 鲁郡]] [[ 汝南郡]] 、谯郡、弋阳郡、[[ 阳安郡]] 、襄城郡、汝阴郡9郡,以及梁国、沛国2国。
  
 
 西晋时期,豫州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下辖10个郡国。
 
 西晋时期,豫州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下辖10个郡国。
行 31: 行 31:
 
==隋朝时期==
 
==隋朝时期==
  
 到了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杨坚废除郡一级行政区划,改为州县两级体制,而隋炀帝时,又改州为郡,恢复秦朝的郡县两级体制,豫州的名称消失。
+
 到了[[ 隋文帝]] 开皇三年(583年),[[ 杨坚]] 废除郡一级行政区划,改为州县两级体制,而[[ 隋炀帝]] 时,又改州为郡,恢复秦朝的郡县两级体制,豫州的名称消失。
 
==视频==
 
==视频==
  

於 2019年11月24日 (日) 16:56 的修訂

豫州是中國古地名,是中國古籍所記載的九州之一,作為實際的行政區劃,開始於漢武帝時期。豫州即河南省,位於九州之中,界於北緯31.23'一36.22',東經110.21'一116.39'之間,東接山東安徽,北接河北山西,西連陝西,南臨湖北,所以歷史上有「中原」、「中州」之稱。豫州在歷史上曾幾度達到鼎盛時期,長期為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和文明做出過重大貢獻。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豫州

別稱    「中原」、「中州」

涵蓋區域 東接山東、安徽,北接河北、山西

先秦時期

尚書》、《爾雅》、《周禮》、《呂氏春秋》等書中,都記載有九州,雖然對九州的具體記載並不相同,但都有豫州。《周禮》記載:「河南曰豫州」。《呂氏春秋》中說:豫州在河水和漢水之間,是周的所在地。

漢朝時期

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將全國除中央之外的地域分為十三個州刺史部,其中豫州管轄現河南東部和安徽北部一帶。但這裡的州刺史部只是監察區,並無治所,並非真正意義上的行政區。

東漢時期,州成為一級行政區域,其中豫州治所為譙(今安徽省亳州),轄區在今河南南部、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東的河南東部、安徽北部、江蘇西北角及山東西南角。下轄潁川郡、汝南郡2郡,梁國、沛國、陳國、魯國4國。縣九十七個。

魏晉時期

三國曹魏時期,豫州的治所在安城,下轄潁川郡、陳郡、魯郡汝南郡、譙郡、弋陽郡、陽安郡、襄城郡、汝陰郡9郡,以及梁國、沛國2國。

西晉時期,豫州治所在陳縣(今河南淮陽),下轄10個郡國。

南北時期

南北朝時期,州的數量增多,地域縮小,南朝宋設有南豫州,治所在姑熟(今安徽當塗),南朝齊除南豫州外,還另設有豫州,治所在壽春(安徽壽縣)。而北朝的北魏設豫州和東豫州,治所分別在汝南(河南汝南)和南新息(河南息縣)。

隋朝時期

到了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楊堅廢除郡一級行政區劃,改為州縣兩級體制,而隋煬帝時,又改州為郡,恢復秦朝的郡縣兩級體制,豫州的名稱消失。

視頻

豫州相關視頻

豫州之腹地 天下之最中——駐馬店城市宣傳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