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象甲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象甲科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象甲科(Curculionidae;weevils),鞘翅目象甲总科的一科。通称象甲,俗称象鼻虫。是动物界最大的科之一,全世界已记载6万种以上,分布遍及全球。头部前面有特化成和象鼻一样长长的口器,中国象甲种类丰富,记录的已超过1000种。


简介

小型至大型种类。体长2~70毫米(不算喙长);喙显著,由额向前延伸而成;触角膝状,颚须和下唇须退化而僵直,不能活动;体壁骨化强;多数种类被覆鳞片。幼虫通常为白色,肉质,身体弯成C字形,没有足和尾突。

成虫 体深灰色或土黄色,长4.5-4.7毫米,头黑色,触角肘状,棕褐色,头宽喙短,喙宽略大于长,头部背面两复眼之间凹陷,前胸背板棕灰色,鞘翅卵圆形,长约是宽的两倍,有纵列刻点,有纵沟10条和散生褐斑。足腿节无齿,爪合生。

长椭圆形,较小,初产时乳白色,表面光滑有光泽,后变为棕色。堆生。幼虫 ,弯纺锤形,无足,前胸背板淡黄色,胴部乳白色,头部褐色。蛹 ,裸蛹,纺锤形,初期乳白色,渐变淡黄色至红褐色。

种属分布

是动物界最大的科之一,全世界已记载6万种以上,分布遍及全球。中国象甲种类丰富,记录的已超过1000种。

评价

主要危害

象鼻虫主要危害花木果树。幼虫体肥而弯曲成"C"字形,头部特别发达,能钻入植物的根、茎、叶或谷粒、豆类中蛀食,是经济作物上的大害虫。 象鼻虫不会咬人,也没有异味。

防治方法

①人工防治 在成虫羽化期,早晨趁露水未干时,杆击枣树,一般击树2-3次,利用该虫假死性,人工捕杀或毒杀落地成虫。

②物理防治 成虫出土前,结合长效杀虫药带防治枣步曲(见枣步曲部分),阻止或毒杀上树成虫。

③化学防治 土壤处理:成虫出土前在树干周围利用辛硫磷300倍进行地面封闭,喷药后浅翻土壤,以防光解。树冠喷药:在成虫发生盛期(4月中下旬),采用50%辛硫磷1000倍、40%水胺硫磷1000-1500倍树冠喷雾,均有较好防效。

经济意义

象甲均为植食性,为害根、茎、叶、 花、果、种子、幼芽和嫩梢等。多数幼虫蛀食植物内部,不仅为害严重,而且难以防治。许多种类是农林和仓库的重要害虫。个别种类是有益的,如蚊母草直喙象,此虫产卵于蚊母草或水苦荬的子房,随幼虫的发育,子房发育为虫瘿。在成虫羽化前,采收全草,晒干入药,称为仙桃草,用于止血、活血、消肿、止痛。[1]

参考文献

  1. 象甲科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