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豆面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说起豆面灯,在古代要追溯到唐朝,那时候以制作豆面灯、散灯等民俗活动,来祈求光明吉祥、家族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兴旺、避邪除病等,来寄托自己的愿望及精神安慰。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巨大的改善。人们不但追求一种精神寄托,而且在表现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寓意也更加广泛,制作也愈加精细,充满民间艺术的浪漫色彩。[1]

原料

制作豆面灯的主辅原料有:细黄豆面、小麦面、花生油、清水、色素、眉豆(现为玻璃眼)、草秆儿、絮棉。使用工具较为简单,只需要面板、小擀面杖、剪子、竹签即可。制作方法为:取豆面三分之二、小麦面三分之一,加适量清水和成偏硬的面团,再加少许花生油,反复揉搓,然后将面团放在盆中捂上盖子,放在常温下4小时左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醒面”。

制作

像蒸馒头一样分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形状可以自由发挥,人们最常做的是属相灯,就是根据全家人的各自属相,家里有几口人就做几个灯。也可以做别的,充分发挥想象力,比如小鸟、刺猬、莲花灯等等,但是别忘了背上捏一个碗儿,用棉花捻成棉线放在灯碗儿里做灯芯,里面放上豆油,在晚上点亮。但一定要留灯肚子,后面会往里面到一点花生油。上蒸屉蒸熟,大火开后转中火,再蒸25分钟,因为是黄豆面,所以关火之后再闷一会儿。这里还有个有趣的预言,据说,蒸出来之后看属相灯肚子,哪个月份灯里剩余的水分多,说明今年的这个月份雨水大。蒸好了拿出来,用牙签缠上一点棉花,插在面灯中间当作灯芯(注意棉花一定要从头包到尾,这样点燃的时间会更持久。),然后顺着牙签倒一点花生油,别太多。点燃时间长一些,让面灯充分吸收些食物油,煸炒时会更好吃。

食用

等点燃之后,油也充分吸收了,没吸收的油可以倒走。此时就可以把灯切成薄片,锅里放葱姜蒜煸香,倒入面灯片炒香,2分钟后倒入水煮开,就可以吃团圆吉祥的面灯了!现在观赏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到荣成市王连街道。王连豆面灯,产生于荣成市王连街道南桥头村。该村于清朝康熙年间,由王连街道的王氏守贵、守高兄弟迁此建村,据老人们说,几百年来,勤劳的荣成人在同自然抗争的艰苦过程中,为祈求平安、追求祥和如意,逐渐形成了这种特有的民俗风情。荣成当地有一句民谚:“清明燕儿,端午蛋儿,正月十五捏豆面儿”。一是用来增加节日气氛,二是用来祈求神灵保佑,避邪消灾。现在捏豆面灯在当地人们生活中广泛流传,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均会捏豆面儿。他们制作的豆面灯,从技艺到内涵,都堪称一绝,构思新颖,寓意深刻,在荣成乃至胶东地区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以后随着生产发展及社会进步,人口流动逐渐范围扩大,现广泛流行于威海三市一区,甚至在烟台东部的部分地区也有捏制的。[2]

视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