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谢佑平」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谢佑平,男,湖南宁乡人,1964年9月出生,法学博士,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
 
行 1: 行 1:
 谢佑平,男,湖南宁乡人,1964年9月出生,法学博士,湖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院、华东政法大学、福州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培训中心客座教授,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杨浦区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入选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杰出中 青年法学家 。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谢佑平
 +
| 圖像    =
 +
[[File:谢佑平.jpg|缩略图左|[http://p1.so.qhimgs1.com/bdr/_240_/t0174247a206163780d.jpg 原图链接]]]
 +
| 出生日期 = 1964年9月
 +
| 國籍    = 中国
 +
| 出生地    =湖南宁乡
 +
| 職業    =法学家
 +
| 毕业院校    = 西南政法大学
 +
|主要成就 =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杰出中青年法学家。}}
 +
 
 +
 
 +
'''[[谢佑平]]'''(Xie You Ping)
 +
<ref>[http://law.hnu.edu.cn/info/1003/3916.htm 谢佑平教授个人简介],湖南大学法学院网,2016-03-21 </ref> 
 +
 谢佑平,男,[[ 湖南宁乡]] 人,1964年9月出生,法学博士,湖[[ 南大学法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院、华东政法大学、福州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培训中心客座教授,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杨浦区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入选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杰出中 青年法学家 。
 +
 
 +
== '''学历''' ==
 +
[[西南政法大学]]法律系1985年本科毕业,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1998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先后获得法学学士、诉讼法学硕士和诉讼法学博士学位。
 +
 
 +
== '''任职''' ==
 +
1988年起在西南政法大学任教,1994年破格晋升西南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科副教授,1998年破格晋升教授;1999年起担任诉讼法学专业的博士生导师;2001年作为杰出人才被复旦大学引进。现任[[复旦大学]]教授,国际刑事司法专业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司法与诉讼制度研究中心主任;2015年8月,全职加盟湖南大学法学院。 兼任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检察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特聘专家,上海市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研究院、华东政法大学、福州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培训中心客座教授,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杨浦区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青浦区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等。
 +
 
 +
== '''个人荣誉''' ==
 +
 
 +
'''1997年'''
 +
 
 +
《[[诉讼法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1997年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
 
 +
《[[刑事诉讼法教材与教学方法改革]]》1997年获司法部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
 
 +
'''1998年'''
 +
 
 +
1998年其"刑事诉讼法学教材与教学方法改革"获得司法部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
 
 +
《[[刑事诉讼法学]](上.下)》获司法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和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
 +
 
 +
专著《刑事诉讼模式与精神》、《社会秩序与律师职业》获中国法学会优秀成果奖。
 +
 
 +
'''1999年'''
 +
 
 +
1999年获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提名奖;
 +
 
 +
'''2002年'''
 +
 
 +
2002年获上海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称号。
 +
 
 +
'''2004年'''
 +
 
 +
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
 
 +
上海市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
 
 +
'''2006年'''
 +
 
 +
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
'''2007年'''
 +
 
 +
2007年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后备队。
 +
 
 +
'''2008年'''
 +
 
 +
2008年人选上海市领军人才。
 +
 
 +
'''研究领域'''
 +
 
 +
谢佑平教授的学术兴趣广泛,其科研成果遍及刑事诉讼法和司法制度的各个具体领域。特别在刑事诉讼的国际准则、刑事诉讼中的诉权、诉讼文化及其与诉讼模式的关系、刑事强制措施的性质方面,其展开的学术研究所得在诉讼法学界都属于开创性成果。
 +
 
 +
== '''在刑事诉讼原则和国际准则方面''' ==
 +
 
 +
谢佑平教授运用比较和实证方法,对刑事诉讼原则进行别具特色的分类论述,并深入分析了刑事诉讼法原则的概念、体系、功能和发展趋势,揭示了刑事诉讼各具体原则的本质内容及其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完善中的要求。在论述刑事诉讼国际标准时,从刑事诉讼制度自身演绎进化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共同价值选择出发,兼顾法律制度和诉讼文化的多元化与差异性,从而为刑事诉讼国际标准框定了普适性价值和包容性价值;并强调刑事诉讼国家准则的底限控制意义,即它确立了现代刑事诉讼最基本、最优先的规则,为社会正义的实现提供了不可突破的底限标准 。
 +
 
 +
谢佑平教授在刑事诉讼法研究中,提出了"诉讼活动与人类的竞技运动存在天然的联系"观点,尤具有新意和学术创见。在参与刑事诉讼程序运作的公、检、法三机关关系方面,他认为:配合制约原则是我国刑事诉讼所特有的一项政策性原则,但它导致一系列现行制度无法克服的弊端,主张予以取消或重构。同时在借鉴国外法治先行国家的程序模式,提升法院地位,确立司法审查原则,由法院对侦查权运行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在着述中,他一以贯之地强调 "诉讼及时"、"相应性"和"程序法定"等原则,这些论述受到诉讼法学界学者的普遍认同。
 +
 
 +
== '''在刑事程序的具体运行方面''' ==
 +
 
 +
首次从侦查程序制度的各个角度出发,定位了侦查程序与起诉、审判程序的关系,揭示了侦查程序的特质和功能,界分了侦查权性质和侦查权配置的规律;在深入分析了侦查程序的构成要素和结构等静态样态的基础上,对侦查程序的主体与客体的动态运作给予充分的关注。其次,在公诉制度研究方面,他从维护人权、保障程序公正和诉讼经济的角度,提出"一事不再理"和"控审分离" 。
 +
 
 +
在律师制度方面,谢佑平教授的研究成果卓着。他对律师职业的本质属性及其在社会秩序建构中的意义进行深入研究,提出:独立性是律师职业的本质属性,律师兼具民主性、社会性和商业性;应结合中国的社会类型,推进中国律师制度建设,发挥律师在国家法律秩序的建构中具有协助社会主体正确认识自身的法律权利、依法行使自身法律权利以及在自身法律权利遭受侵害时寻求正确的救治途径等功能。
 +
 
 +
谢佑平教授十分关注司法制度的发展,注重研究司法权运和作司法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他对司法机关的程序法解释权率先提出质疑,深入分析司法权的运作规律,创造性认为,我国法律应确立"程序法定原则",取消司法机关的程序法解释权,进而对整个刑事诉讼法解释体制进行重构。从法治的深刻蕴义出发,他指出:司法机关可以着手进行改革,但是司法改革的路径应当规限在合法性限度内,而不能搞任何突破法律的"制度创新"。我国司法改革迟迟难以取得进展的致命症结--法制的无权威性和非至上性,应立足于制度模式和诉讼精神的多重视角塑造司法的权威形象。
 +
 
 +
== '''研究成果''' ==
 +
 
 +
谢佑平教授是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科科研实力较强的中青年学者之一,在刑事诉讼法学和司法制度研究领域中,著述丰硕。谢佑平教授编有刑事诉讼法学以及律师学教材多本,其中,《刑事诉讼法学(上、下)》获司法部优秀教材一等奖和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累计出版个人专著3部、合作专著8部,国家教委、司法部统编教材8本,自编教材6本,工具书2本,译著1本;在《中国法学》、《法学》、《法学评论》、《现代法学》、《法律科学》、《政治与法律》等中文、法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有多篇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中心《诉讼法学》、《新华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其科研成果累计达300多万字。主持完成国家、省、部级课题7项。
 +
 
 +
== '''科研项目''' ==
 +
 
 +
1、《公设辩护人制度研究》,2011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
 +
 
 +
2、《中国检察监督的政治性与司法性研究》2007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
 +
 
 +
3、《刑事司法权力配置与运行研究》,2003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一般项目;
 +
 
 +
4、《律师制度比较研究》,1998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
 +
 
 +
5、《刑事司法国际准则研究》,1999年司法部科研项目;
 +
 
 +
6、《刑事诉讼中的行政权与司法权关系研究》,2003年司法部科研项目;
 +
 
 +
7、《刑事司法改革研究》,2003年上海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
 
 +
8、《程序法定原则研究》,2005年上海哲学社会科学项目。
 +
 
 +
== '''主要著作''' ==[[File:谢佑平9.jpg|缩略图|左]|[http://p1.so.qhimgs1.com/bdr/_240_/t0170ea33162769673d.jpg]]]
 +
 
 +
1、《刑事诉讼法新论》,专著,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
 
 +
2、《刑事诉讼模式与精神》,独著,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
 
 +
3、《社会秩序与律师职业》,独著,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
 
 +
4、《刑事诉讼法学论点要览》,主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
 
 +
5、《刑事诉讼国际准则研究》,主编,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
 
 +
6、《刑事诉讼法原则--程序正义的基石》,专著(与万毅合作),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
 
 +
7、《刑事侦查原理论》,专著(与万毅合作),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
8、《刑事司法程序的一般理论》,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
9、《司法公正的建构》,专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
 +
 
 +
10、《程序法定原则研究》,专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
 
 +
11、《刑事司法权力的配置与运行研究》,专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
12、《刑事救济程序研究》,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
 
 +
13、《检察实务中的程序问题解析》,专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年版;
 +
 
 +
14、《中国检察监督的政治性与司法性研究》,专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
 +
 
 +
15、《刑事程序法哲学》,独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
 +
 
 +
16、《司法评论(第一卷)》,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10年版;
 +
 
 +
17、《司法评论(第二卷)》,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11年版;
 +
 
 +
18、《民事证据运用丛书》,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
 
 +
== '''教材(主编与参编)''' ==
 +
 
 +
1、《刑事诉讼法学新论(法律硕士(JM)联合教材)》,谢佑平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
 
 +
2、《公证与律师制度》,谢佑平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
 
 +
3、《刑事诉讼法学》,谢佑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
4、《证据法学》,谢佑平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
 
 +
5、《证据法学》,谢佑平主编,教育部"十一五"规划教材,编写中;
 +
 
 +
6、《刑事诉讼法学》,陈光中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
 
 +
7、《刑事诉讼法学》,樊崇义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
 
 +
8、《刑事诉讼法学》,卞建林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
 
 +
9、《刑事诉讼法学(上、下)》,徐静村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
 
 +
10、《律师法学》,谭世贵主编,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
 
 +
11、《中国民事诉讼法要论》,谭兵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
 
 +
12、《中国审判理论研究》,王洪俊主编,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
 +
 
 +
== '''论文''' ==
 +
 
 +
1.《律师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载《律师与法》1986年第10期
 +
 
 +
2.《提高检察人员素质管见》,载《法学季刊》1987年第4期
 +
 
 +
3.《律师分工应专业化》,载《北京律师》1988年第1期;
 +
 
 +
4.《政治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载《政治与法律》1988年第2期;
 +
 
 +
5.《检察机关行政诉讼法律监督刍议》,载《当代检察》1988年第3期;
 +
 
 +
6.《论审判行为》,载《行为法学》1988年第4期;
 +
 
 +
7.《刑事控诉与辩护关系论》,载《法学天地》1988年第5期
 +
 
 +
8.《我国应制定[图书馆法]》,载《现代法学》1988年第6期;
 +
 
 +
9.《国外律师辩护制度摭谈》,载《北京律师》1989年第1期;
 +
 
 +
10.《商品经济与律师服务》,载《法学天地》1989年第5期.
 +
 
 +
11.《廉政建设与行政诉讼》,载《法律与社会》1991年第1期;
 +
 
 +
12.《法律顾问应为企业提供超前服务》,载《律师与法制》1991年第2期;
 +
 
 +
13.《检察机关应加强对自诉案件的监督》,载《检察研究》1991年第2期;
 +
 
 +
14.《人民法院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政法学刊》1991年第3期
 +
 
 +
15.《辩护律师与公检法之间的关系》,载《中国律师》1991年第3期
 +
 
 +
16.《完善刑事诉讼法,促进反贪污贿赂斗争》,载《政法丛刊》1991年第3期;
 +
 
 +
17.《刑事诉讼中的诉权探讨》,载《现代法学》1992年第1期;
 +
 
 +
18.《公诉人与律师》,载《律师与法制》1992年第4期;
 +
 
 +
19.《无罪推定原则评论》,载《法学评论》1993年第5期;
 +
 
 +
20.《廉政建设与检察监督》,载《现代法学》1993年第6期;
 +
 
 +
21.《刑事审判模式探析》,载《政法论坛》1994年第3期
 +
 
 +
22.《刑事诉讼程序的法理学分析》,载《法学评论》1994年第5期;
 +
 
 +
23.《关贸总协定与环境保护》、载《法学评论》1995年第5期。
 +
 
 +
24.《背景与机理:律师制度的宏观考察》、载《现代法学》1995年第6期。
 +
 
 +
25.《市场经济与法律服务》、载《司法行政优秀论文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获司法部优秀论文二等奖.
 +
 
 +
26.《刑事诉讼模式评论》,载《云南法学》1996年第2期;
 +
 
 +
27.《论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载《政法学刊》1996年第2期
 +
 
 +
28.《理想与现实:评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载《现代法学》1996年第2期。(人民大学《诉讼法学》1996年第5期)
 +
 
 +
29.《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人民检察工作》、载《云南法学》1996年第4期
 +
 
 +
30.《刑诉制度改革要落实配套措施》.载《政治与法律》1996年第4期.
 +
 
 +
31.《美国律师制度管窥与思考》、载《律师与法制》1996年第4期。
 +
 
 +
32.《新旧刑事诉讼法的主要区别》、载《法律函授》1996年第4期。
 +
 
 +
33.《"混合型"刑事诉讼模式评论》、载《法学》1996年第5期。(人民大学《诉讼法学》1996年第5期)
 +
 
 +
34.《世界刑事诉讼发展趋势与中国刑事诉讼的改革》、载《中国法学》1996年第5期。(人民大学《诉讼法学》1997年第3期)
 +
 
 +
35.《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人民法院审判工作》、载《法学评论》1996年第6期
 +
 
 +
36.《同步与差距:从国际标准看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载《政法学刊》1997年第1期。
 +
 
 +
37.《我国法院功能模式演进历程的宏观考察》,载《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
 
 +
38.《论律师在法律秩序建构中的作用》,载《现代法学》1998年第1期,
 +
 
 +
39.《律师执业与社会条件关系论析》,载《现代法学》1999年第1期;
 +
 
 +
40.《撤回公诉论》,载《云南法学》1999年第3期;
 +
 
 +
41.《诉讼文化论》,载《诉讼法学新探(陈光中教授论文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
 
 +
42.《关于刑讯逼供的理性思考》,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
 
 +
43.《刑事诉讼诉审同一原则探讨》,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
 
 +
44.《论我国律师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被《新华文摘》2000年第5期'论点摘编')
 +
 
 +
45.《论拒绝强迫自证其罪原则》,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第6期,*
 +
 
 +
46.《刑事诉讼牵连管辖制度探讨》,载《政法学刊》2001年第1期*
 +
 
 +
47.《论刑事审判对象》,载《云南法学》2001年第1期*
 +
 
 +
48.《一事不再理原则重述》,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诉讼法学》2001年第9期转载;
 +
 
 +
49.《审判中立论》,载《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
 
 +
50.《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载《重庆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
 
 +
51.《刑事诉讼相应性原则的法理探析》,载《政治与法律》2001年第5期*
 +
 
 +
52.《模式与定位:法院变更罪名探析》,载《人民检察》2001年第7期*
 +
 
 +
53.《刑事诉讼国际准则视野中的证据排除规则》,载《证据学论坛》第3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
 
 +
54.《刑事诉讼国际准则与中国刑事诉讼》,载《金陵法律评论》2001年春季卷;
 +
 
 +
55.《论程序法定原则》,载《诉讼法理论与实践》,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
 
 +
56.《刑事辩护制度发展史论纲》,载《法律科学》2002年第1期;
 +
 
 +
57.《论刑事诉讼的参与原则》,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
 
 +
58.《程序法制原则评论--兼评司法机关的解释权》,载《诉讼法学研究》(第一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
 
 +
== '''参考资料''' ==

於 2019年1月21日 (一) 21:18 的修訂

謝佑平
原圖鏈接
出生 1964年9月
湖南寧鄉
國籍 中國
職業 法學家


謝佑平(Xie You Ping) [1] 謝佑平,男,湖南寧鄉人,1964年9月出生,法學博士,湖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兼任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研究院、華東政法大學、福州大學兼職教授,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培訓中心客座教授,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專家諮詢委員,楊浦區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委員。入選首批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傑出中 青年法學家 。

學歷

西南政法大學法律系1985年本科畢業,1988年碩士研究生畢業,1998年博士研究生畢業,先後獲得法學學士、訴訟法學碩士和訴訟法學博士學位。

任職

1988年起在西南政法大學任教,1994年破格晉升西南政法大學訴訟法學科副教授,1998年破格晉升教授;1999年起擔任訴訟法學專業的博士生導師;2001年作為傑出人才被復旦大學引進。現任復旦大學教授,國際刑事司法專業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司法與訴訟制度研究中心主任;2015年8月,全職加盟湖南大學法學院。 兼任中國刑事訴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檢察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特聘專家,上海市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政法大學訴訟法研究院、華東政法大學、福州大學兼職教授,上海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培訓中心客座教授,浦東新區人民法院專家諮詢委員,楊浦區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委員,青浦區人民檢察院專家諮詢委員等。

個人榮譽

1997年

訴訟法專業研究生培養模式》1997年獲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刑事訴訟法教材與教學方法改革》1997年獲司法部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1998年

1998年其"刑事訴訟法學教材與教學方法改革"獲得司法部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刑事訴訟法學(上.下)》獲司法部優秀教材一等獎和國家優秀教材二等獎;

專著《刑事訴訟模式與精神》、《社會秩序與律師職業》獲中國法學會優秀成果獎。

1999年

1999年獲全國十大青年法學家提名獎;

2002年

2002年獲上海十大傑出中青年法學家稱號。

2004年

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

上海市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2006年

上海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2007年

2007年入選上海市領軍人才後備隊。

2008年

2008年人選上海市領軍人才。

研究領域

謝佑平教授的學術興趣廣泛,其科研成果遍及刑事訴訟法和司法制度的各個具體領域。特別在刑事訴訟的國際準則、刑事訴訟中的訴權、訴訟文化及其與訴訟模式的關係、刑事強制措施的性質方面,其展開的學術研究所得在訴訟法學界都屬於開創性成果。

在刑事訴訟原則和國際準則方面

謝佑平教授運用比較和實證方法,對刑事訴訟原則進行別具特色的分類論述,並深入分析了刑事訴訟法原則的概念、體系、功能和發展趨勢,揭示了刑事訴訟各具體原則的本質內容及其在我國刑事訴訟法完善中的要求。在論述刑事訴訟國際標準時,從刑事訴訟制度自身演繹進化的規律和人類社會的共同價值選擇出發,兼顧法律制度和訴訟文化的多元化與差異性,從而為刑事訴訟國際標準框定了普適性價值和包容性價值;並強調刑事訴訟國家準則的底限控制意義,即它確立了現代刑事訴訟最基本、最優先的規則,為社會正義的實現提供了不可突破的底限標準 。

謝佑平教授在刑事訴訟法研究中,提出了"訴訟活動與人類的競技運動存在天然的聯繫"觀點,尤具有新意和學術創見。在參與刑事訴訟程序運作的公、檢、法三機關關係方面,他認為:配合制約原則是我國刑事訴訟所特有的一項政策性原則,但它導致一系列現行制度無法克服的弊端,主張予以取消或重構。同時在借鑑國外法治先行國家的程序模式,提升法院地位,確立司法審查原則,由法院對偵查權運行的合法性進行審查。在着述中,他一以貫之地強調 "訴訟及時"、"相應性"和"程序法定"等原則,這些論述受到訴訟法學界學者的普遍認同。

在刑事程序的具體運行方面

首次從偵查程序制度的各個角度出發,定位了偵查程序與起訴、審判程序的關係,揭示了偵查程序的特質和功能,界分了偵查權性質和偵查權配置的規律;在深入分析了偵查程序的構成要素和結構等靜態樣態的基礎上,對偵查程序的主體與客體的動態運作給予充分的關注。其次,在公訴制度研究方面,他從維護人權、保障程序公正和訴訟經濟的角度,提出"一事不再理"和"控審分離" 。

在律師制度方面,謝佑平教授的研究成果卓着。他對律師職業的本質屬性及其在社會秩序建構中的意義進行深入研究,提出:獨立性是律師職業的本質屬性,律師兼具民主性、社會性和商業性;應結合中國的社會類型,推進中國律師制度建設,發揮律師在國家法律秩序的建構中具有協助社會主體正確認識自身的法律權利、依法行使自身法律權利以及在自身法律權利遭受侵害時尋求正確的救治途徑等功能。

謝佑平教授十分關注司法制度的發展,注重研究司法權運和作司法改革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他對司法機關的程序法解釋權率先提出質疑,深入分析司法權的運作規律,創造性認為,我國法律應確立"程序法定原則",取消司法機關的程序法解釋權,進而對整個刑事訴訟法解釋體制進行重構。從法治的深刻蘊義出發,他指出:司法機關可以着手進行改革,但是司法改革的路徑應當規限在合法性限度內,而不能搞任何突破法律的"制度創新"。我國司法改革遲遲難以取得進展的致命癥結--法制的無權威性和非至上性,應立足於制度模式和訴訟精神的多重視角塑造司法的權威形象。

研究成果

謝佑平教授是我國刑事訴訟法學科科研實力較強的中青年學者之一,在刑事訴訟法學和司法制度研究領域中,著述豐碩。謝佑平教授編有刑事訴訟法學以及律師學教材多本,其中,《刑事訴訟法學(上、下)》獲司法部優秀教材一等獎和國家優秀教材二等獎。累計出版個人專著3部、合作專著8部,國家教委、司法部統編教材8本,自編教材6本,工具書2本,譯著1本;在《中國法學》、《法學》、《法學評論》、《現代法學》、《法律科學》、《政治與法律》等中文、法學核心期刊發表論文100多篇,其中,有多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中心《訴訟法學》、《新華文摘》、《高校文科學報文摘》轉載。其科研成果累計達300多萬字。主持完成國家、省、部級課題7項。

科研項目

1、《公設辯護人制度研究》,2011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

2、《中國檢察監督的政治性與司法性研究》2007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點項目;

3、《刑事司法權力配置與運行研究》,2003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

4、《律師制度比較研究》,1998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青年項目;

5、《刑事司法國際準則研究》,1999年司法部科研項目;

6、《刑事訴訟中的行政權與司法權關係研究》,2003年司法部科研項目;

7、《刑事司法改革研究》,2003年上海哲學社會科學項目;

8、《程序法定原則研究》,2005年上海哲學社會科學項目。

== 主要著作 ==

1、《刑事訴訟法新論》,專著,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2、《刑事訴訟模式與精神》,獨著,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3、《社會秩序與律師職業》,獨著,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4、《刑事訴訟法學論點要覽》,主編,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5、《刑事訴訟國際準則研究》,主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6、《刑事訴訟法原則--程序正義的基石》,專著(與萬毅合作),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7、《刑事偵查原理論》,專著(與萬毅合作),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8、《刑事司法程序的一般理論》,獨著,復旦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9、《司法公正的建構》,專著,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年版;

10、《程序法定原則研究》,專著,中國檢察出版社2006年版;

11、《刑事司法權力的配置與運行研究》,專著,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12、《刑事救濟程序研究》,專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13、《檢察實務中的程序問題解析》,專著,中國檢察出版社2009年版;

14、《中國檢察監督的政治性與司法性研究》,專著,中國檢察出版社2010年版;

15、《刑事程序法哲學》,獨著,中國檢察出版社2010年版;

16、《司法評論(第一卷)》,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10年版;

17、《司法評論(第二卷)》,主編,中國檢察出版社2011年版;

18、《民事證據運用叢書》,主編,廣東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教材(主編與參編)

1、《刑事訴訟法學新論(法律碩士(JM)聯合教材)》,謝佑平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2、《公證與律師制度》,謝佑平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3、《刑事訴訟法學》,謝佑平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4、《證據法學》,謝佑平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5、《證據法學》,謝佑平主編,教育部"十一五"規劃教材,編寫中;

6、《刑事訴訟法學》,陳光中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7、《刑事訴訟法學》,樊崇義主編,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8、《刑事訴訟法學》,卞建林主編,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9、《刑事訴訟法學(上、下)》,徐靜村主編,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0、《律師法學》,譚世貴主編,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1、《中國民事訴訟法要論》,譚兵主編,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12、《中國審判理論研究》,王洪俊主編,重慶出版社1993年版。

論文

1.《律師制度改革的幾個問題》,載《律師與法》1986年第10期

2.《提高檢察人員素質管見》,載《法學季刊》1987年第4期

3.《律師分工應專業化》,載《北京律師》1988年第1期;

4.《政治體制改革與法制建設》,載《政治與法律》1988年第2期;

5.《檢察機關行政訴訟法律監督芻議》,載《當代檢察》1988年第3期;

6.《論審判行為》,載《行為法學》1988年第4期;

7.《刑事控訴與辯護關係論》,載《法學天地》1988年第5期

8.《我國應制定[圖書館法]》,載《現代法學》1988年第6期;

9.《國外律師辯護制度摭談》,載《北京律師》1989年第1期;

10.《商品經濟與律師服務》,載《法學天地》1989年第5期.

11.《廉政建設與行政訴訟》,載《法律與社會》1991年第1期;

12.《法律顧問應為企業提供超前服務》,載《律師與法制》1991年第2期;

13.《檢察機關應加強對自訴案件的監督》,載《檢察研究》1991年第2期;

14.《人民法院在廉政建設中的作用》,《政法學刊》1991年第3期

15.《辯護律師與公檢法之間的關係》,載《中國律師》1991年第3期

16.《完善刑事訴訟法,促進反貪污賄賂鬥爭》,載《政法叢刊》1991年第3期;

17.《刑事訴訟中的訴權探討》,載《現代法學》1992年第1期;

18.《公訴人與律師》,載《律師與法制》1992年第4期;

19.《無罪推定原則評論》,載《法學評論》1993年第5期;

20.《廉政建設與檢察監督》,載《現代法學》1993年第6期;

21.《刑事審判模式探析》,載《政法論壇》1994年第3期

22.《刑事訴訟程序的法理學分析》,載《法學評論》1994年第5期;

23.《關貿總協定與環境保護》、載《法學評論》1995年第5期。

24.《背景與機理:律師制度的宏觀考察》、載《現代法學》1995年第6期。

25.《市場經濟與法律服務》、載《司法行政優秀論文集》;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獲司法部優秀論文二等獎.

26.《刑事訴訟模式評論》,載《雲南法學》1996年第2期;

27.《論刑事訴訟中的強制措施》、載《政法學刊》1996年第2期

28.《理想與現實:評修改後的刑事訴訟法》、載《現代法學》1996年第2期。(人民大學《訴訟法學》1996年第5期)

29.《刑事訴訟法的修改與人民檢察工作》、載《雲南法學》1996年第4期

30.《刑訴制度改革要落實配套措施》.載《政治與法律》1996年第4期.

31.《美國律師制度管窺與思考》、載《律師與法制》1996年第4期。

32.《新舊刑事訴訟法的主要區別》、載《法律函授》1996年第4期。

33.《"混合型"刑事訴訟模式評論》、載《法學》1996年第5期。(人民大學《訴訟法學》1996年第5期)

34.《世界刑事訴訟發展趨勢與中國刑事訴訟的改革》、載《中國法學》1996年第5期。(人民大學《訴訟法學》1997年第3期)

35.《刑事訴訟法的修改與人民法院審判工作》、載《法學評論》1996年第6期

36.《同步與差距:從國際標準看我國刑事訴訟制度改革》,載《政法學刊》1997年第1期。

37.《我國法院功能模式演進歷程的宏觀考察》,載《訴訟法理論與實踐》,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38.《論律師在法律秩序建構中的作用》,載《現代法學》1998年第1期,

39.《律師執業與社會條件關係論析》,載《現代法學》1999年第1期;

40.《撤回公訴論》,載《雲南法學》1999年第3期;

41.《訴訟文化論》,載《訴訟法學新探(陳光中教授論文集)》,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42.《關於刑訊逼供的理性思考》,載《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0年第1期,

43.《刑事訴訟訴審同一原則探討》,載《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0年第3期,

44.《論我國律師制度的改革和完善》,載《湖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0年第1期,(被《新華文摘》2000年第5期'論點摘編')

45.《論拒絕強迫自證其罪原則》,載《中國刑事法雜誌》2000年第6期,*

46.《刑事訴訟牽連管轄制度探討》,載《政法學刊》2001年第1期*

47.《論刑事審判對象》,載《雲南法學》2001年第1期*

48.《一事不再理原則重述》,載《中國刑事法雜誌》2001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訴訟法學》2001年第9期轉載;

49.《審判中立論》,載《湖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

50.《論非法證據排除規則》,載《重慶社會科學》2001年第4期。

51.《刑事訴訟相應性原則的法理探析》,載《政治與法律》2001年第5期*

52.《模式與定位:法院變更罪名探析》,載《人民檢察》2001年第7期*

53.《刑事訴訟國際準則視野中的證據排除規則》,載《證據學論壇》第3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54.《刑事訴訟國際準則與中國刑事訴訟》,載《金陵法律評論》2001年春季卷;

55.《論程序法定原則》,載《訴訟法理論與實踐》,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56.《刑事辯護制度發展史論綱》,載《法律科學》2002年第1期;

57.《論刑事訴訟的參與原則》,載《河南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1年第5期;

58.《程序法制原則評論--兼評司法機關的解釋權》,載《訴訟法學研究》(第一卷),中國檢察出版社2001年11月版;

參考資料

  1. 謝佑平教授個人簡介,湖南大學法學院網,2016-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