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三毛的作品
语言特征:机智、诙谐、朴素的散文话语。自然、清新、朴素 ,具有天然去雕饰之美。不但生动而且富有个性。
在内容上,她的创作题材广泛多样、结构自由灵活、抒写真实感受之外,它还是一种生命纪实。三毛的散文有一种探索的意味在里面,探索生命以内的东西 。
三毛的作品很特别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是游记而非游记体,是叙事而非小说体,是抒情而非诗歌体,是随感而非日记体,这就是后来传说的 三毛体了。
结构特征也很特别的,是游记而非游记体,是叙事而非小说体,是抒情而非诗歌体,是随感而非日记体。[1]
后记
前两年多,我刚从远地做了一场长长的旅行回来。为着说说远方的故事,去了台中。
也就是在台中那一场公开谈话结束之后,“明道文艺社”的社长,老友陈宪仁兄邀我次日清晨去一趟设在台中县乌日乡的明道高级中学,说校长汪广平先生很喜欢我去参加学校的升旗典礼,如果能够去一趟,是十分欢迎的。汪校长自然是早已认识的长辈。
当时,立即就答应了,可是为着早起这桩事情,担了一夜的心,深怕睡了就醒不来,所以没有敢睡,一直等着天亮。
生平怕的事情不多,可是最怕学校和老师。这和我当年是个逃学生当然有着不可分隔的心理因素。
明道中学是台湾中部著名的好学校,去了更心虚。升国旗,唱国歌,面对着那大操场上的师长和同学,我都站得正正的,动都不敢动。就是身上那条蓝布裤子看上去不合校规,弄得十分不自在,而那次去台中,没有带裙子。
升完了旗,汪校长笑眯眯的突然点到我的名字,说请上台去讲十分钟的话。当时,我没法逃掉,吓得很厉害,因为校长怎么上千百人都不点名,光就点了我——而且笑笑的。
只有一步一步上去了,心里一直想古时的曹植,曹植走了七步路出来了一首诗,那么我走了几步可以上台去讲十分钟的话?那么多精明的老师都在看着我,笑笑的。
就说了,说五分钟话送给女生,另外五分钟给男生。十分钟整,下台鞠躬。
说完,校长请同学们乖乖回教室去上课——好孩子的一天开始了。又说,要同学跟三毛姐姐道个早安加再见吧!
才说呢,一刹间,男生的帽子哗一下丢上了天空,朝阳下蓝天里,就看见一群飞鸽似的帽子漫天翻舞,夹着女生的尖叫——就在校长和老师们的面前。
当时,嗳!我笑湿了眼眶——为着这不同的一个时代和少年。在我的时代里,哪有这种师生的场面?
以后,想起乌日乡,总看见听见晴空里那些帽子在尖叫。后来,宪仁兄问我给不给明道的弟弟妹妹们写些东西?我猛点头,说:“写好了!当然写!”
《明道文艺》是一份极好的刊物,这许多年来,坚守着明确的方向默默耕耘。它不只是一份最好的学校刊物,也是社会上一股难得的清流,校外订阅的人也是极多。就这么,“三毛信箱”,因为个人深喜《明道文艺》的风格,也就一期一期的写了下来。
感谢宪仁兄的鼓励,使得一向最懒于回信的我,回出了一些比较具有建设性的读者来信。
其实,回信之后,受善最多的人,可能还是我自己。藉着读者朋友的来信,看见了本身的不足和缺点,这些信件,是一面又一面明镜,擦拂了我朦胧的内心。这份收获,是读者给予的,谢谢来信共勉。[2]
三毛的生平
三毛,1943-1991,原名陈平,祖籍浙江舟山,出生于四川重庆,后旅居台湾。著有散文、小说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温柔的夜》、《梦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宝贝》等十余种。三毛散文取材广泛,不少散文充满异国情调,文笔朴素浪漫而又独具神韵,表达了作者热爱人类、热爱生命和大自然的情怀。
三毛生性浪漫,三岁时读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踏遍万水千山。然而,无论是异国都市的生活情调,还是天涯海角的奇风异俗,都不能消解她深埋于心中的中国情结。尽管她嫁给了一个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个完整的东方女性。
三毛从来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一切都显得平实与自然。然而在她信笔挥洒之中,却又蕴涵无限,这也许是一种更高的技巧和风格吧。
有读者认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无论是她遗留下来的众多作品、她的游历和她心灵情感的转折,都是充满一点点浪迹天涯的意味。[3]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