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谈“骨”论今(陈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谈“骨”论今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谈“骨”论今》中国当代作家陈聪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谈“骨”论今

我曾在书中见到过这样一句话:骨气,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人无骨气,就如苍鹰失了羽翼,虽雄壮却不能高飞。如游轮失去航标,虽立于海中却不能航行。

这句话并不无道理,古人说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不死何为?骨气这一抽象的概念同样如此。

其实啊,千年前的人们对骨气早就有了完美的诠释。并且并不逊于今人。

何为骨气?

它是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在孟子眼里富贵并不淫乱心智、贫贱却不改变志向、武力也不轻易屈从,这样的人才称得上是大丈夫。

毫无疑问这样的大丈夫,也是我们口中有骨气的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在面对元军铁蹄攻入南宋时,对骨气最好的诠释。

宁愿沉江殉国都没有苟且偷生之意的文丞相。元朝统治者曾因为惜才,近乎哀求的说道:

“留下来吧,留在我这当宰相吧!我保你的富贵荣华。”

可以说,文天祥,但凡他点点头,以他的才学必定会受到重用。但是如果是这样,后人又会如何评价他呢?

说他是软骨头?是卖国贼?都未可知。

就如同司马迁在撰写《史记》之时所说的那句话一样: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我并不能笃定文丞相之死如泰山之重,可也并不是每个人的求死都为了名留青史。

活着不好吗?从我这个再平凡的人眼里来说,当然好。只要活着,一切都有希望。死了好吗?当然不好,一旦死亡,一切与你都是虚无了。

单是这样论,抗日战争时期那些拼死抵抗的人好像都不明智,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没有先辈拼死抵抗,如今如雄狮般的中国会被日本这样一个弹丸小国吞并,我们的国人都会沦为亡国奴,世世代代没有尊严。

就如同敢死队那句话振奋人心的话语说的一样:要钱干什么?我们打仗不就是为了子孙后代不再受日本人的奴役,不再受欺受辱。

子孙后代不再受欺受辱,都能有尊严且平凡的活下去,这是先辈们的愿望。毫无疑问他们做到了。靠的就是他们身上宁折不弯的民族气节和铮铮傲骨。

如果我们这样想想,或许就不难理解文天祥了,我们低估了他对故国的情怀和本身的气节,即使他活下来,他也断不可能像对待大宋那样忠于大元。

假如他答应了元世祖的要求,做了大元的宰相,那也不过是亡国之臣,他在仇人手底下做事。怎么不算活的屈辱呢?所以他才一心求死。

但骨气这东西往往不能一概而论。唐代名臣魏徵原本是太子李建成的谋士。玄武门之变后投到了李世民的麾下。我们能说他是软骨头吗?

当然不能!相反他是一代名相,辅佐李世民成了一代名君。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公道自在人心罢了。历朝历代如此,有清官护国就有奸臣当道,有主张打仗就有屈辱求和,有清正贤明就有昏庸无能。

人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也就是说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长年累月大家的内心都会有所评判。有骨气的人同软骨头的人在骨子里散发的气质同样不同。

再说一个有些搞笑的例子:

有这样一对父子,老爸张景惠是日本伪满高官。儿子张梦石是我党潜伏人员。潜伏在老爸身边给鬼子当翻译。为新中国成立立下汗马功劳。

后来日本投降,张惠准备跑路。儿子张梦石立刻向党报告对张景惠实施逮捕,最终两人在狱中相见,一个是汉奸头子兼囚犯,一个是我党的高级军官。

我们可以开玩笑似的说这是歹竹出好笋,可常言道:“虎父无犬子”儿子随爹。这则故事里的主人公就偏偏反了过来。怎么说呢?只能说骨气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太大了。

日本人曾问过中国人这样的问题:“骨气害人命,你们还要骨气吗?”

得到的答案却是出奇一致:“要” 或许,他们直到投降都不明白,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为何会有这样大的威力。

殊不知,骨气是一种信念,一种乃至拼了生命也要护住的信念。辗转新时代, “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由此可见,骨气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可以说,当这个国家的国人少了骨气,那也一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之中。[1]

作者简介

陈聪,十八岁专科段大二学生,热爱写作配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