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诤 | |
---|---|
王凤为平理诤讼。--《后汉书·刘玄传》
彼诚以天下之必无仙,而我独以实有而与之诤,诤之弥久,而彼执之弥回。--晋·葛洪《抱朴子》
又如:诤讼(争论);诤论(争论);诤薮(争讼的渊薮);诤辞(争讼之辞);诤诉(诉讼)
基本信息
读音:zhēng zhèng [2]
郑码:SRXB,U:8BE4,GBK:DABA
笔画数:8,部首:讠,笔顺编号:45355112
释义
诤
zhēng
<;动>
争奇;竞争 [contend;forestall]
虽时时与师友有诤有讲,然师友总不以我为嫌者,知我无诤心也,彼此各求以自得也。--明·李贽《与河南吴中丞书》
又如:诤治(竞相采取治国之道);诤心(争高低之心);诤竞(竞争)
通"争"。争夺[contend;vie;strive]
有两虎诤人而斗者。--《战国策·秦策二》
阘茸勇敢于饕诤。--《晋书·王沈传》
zhèng
<;动>
(形声。从言,争声。因与言论有关,故从言。"诤"字本作"争","诤"是后起字,意思是强谏。用则可生,不用则死,程度比"谏"重。本义:直言规劝) 同本义(尤指友谊诚挚的劝告) [admonish]
诤,谏也。--《广雅》
士有诤友,则身不离于令名。--《孝经·谏诤》
又如:默诤(背地里直言劝告);诤谏(以直言劝止他人的过失);诤臣(能谏诤的臣子);诤戒(告诫)
诤言
zhèngyán
[forthright admonition] 直言规劝的话
屡进诤言
诤友
zhèngyǒu
[a friend who will give forthright admonition] 能够直言劝谏的朋友
诤
zhèng
ㄓㄥˋ
谏,照直说出人的过错,叫人改正:~谏。~言。~臣。~友(能直言规劝的朋友。亦作"争友")。
〔~人〕古代传说中的矮小人种。亦称"靖人"。
纷争,争:~紊(争论是非)。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酉集上】【言字部】诤
《唐韵》《集韵》《韵会》$侧迸切,争去声。《说文》止也。《韵会》谓止其失也。《正韵》谏诤,救正也。《前汉·王褒传》谏诤即见听。《说苑·臣术篇》有能尽言于君,用则可生,不用则死,谓之诤。 又《列子·汤问篇》东北极有人,名曰诤人,长九寸。 又《集韵》通作争。《孝经·谏诤章》天子有争臣七人。 又《集韵》《韵会》甾茎切《正韵》甾耕切,$音争。讼也。《后汉·刘圣公传》平理诤讼。《晋书·王沈·释时论》阘茸勇敢于饕诤。《注》叶平声。
考证:〔《说苑·臣术》有能尽言于君。〕 谨照原书臣术下增篇字。
说文解字
清代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三】【言部】诤
止也。从言争声。侧迸切
说文解字注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止也。经传通作争。从言。争声。侧迸切。十一部。
佛学知识
【诤】
'诤'在佛典中有二义,其一指烦恼,为梵文ran!a之意译,有时也包含有'触动、损害、随增'诸意。此词之用法,多用在'有诤'一词中,而与'有烦恼'、'有漏'同义。
然'诤'之一词,在佛教中应用较广者,仍系指'论诤、异论',亦即指人与人之间之意见论诤。由于僧团是多数佛教信仰成员的集合,因此,诤论之事在所难免。在律典中,这种诤论被归纳成四种,谓之'四诤',即指︰言诤、觅诤、犯诤、事诤。消除这四诤的方法有七种,谓之'七灭诤'(参阅附录'灭诤'条)。
此外,自义理上以观察佛法,亦可分别为'诤法'与'无诤法'二类。佛典中之方便说、分别说,属于可诤法;而般若法门之核心义理即为善灭戏论之无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