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詩聖人生血淚凝(冷清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詩聖人生血淚凝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詩聖人生血淚凝》中國當代作家冷清安的散文。

作品欣賞

詩聖人生血淚凝

庚子年的冬月,我被馮至先生所著的《杜甫傳》引導着走近了詩聖杜甫,為詩聖盪氣迴腸的人生所動容,為他那百折不回的精神所感染,讓我重新審視自已人生的艱辛和苦履,激勵自己奮勇向前。

杜甫是我國歷史上的偉大詩人,由於他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寫出了許多反映與批叛現實的不朽詩篇。無論是在封建統治下的過去,還是在人民獲取自由的今天,他的詩無時無刻都閃耀出無限的光芒。一本《杜甫傳》讓我了解到詩人在那個時代是怎樣生活、怎樣發展、怎樣創作、怎樣經歷艱難的人生。這無疑是受益的,雖不能說一口氣讀完,但認真細緻的品評個究,理會人物的深層次思想,卻是我閱讀經歷中少有的。

杜甫是我國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人稱「詩聖」。一生寫詩兩千多首。杜甫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着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着我國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他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他嫉惡如仇,對朝廷的腐敗、社會生活中的黑暗現象都給予批評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為解救人民於苦難甘願做自我犧牲。他的詩歌創作始終貫穿着憂國憂民這條主線,由此可見杜甫的偉大。他的詩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強烈的時代色彩和鮮明的政治傾向,真實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後一個歷史時代政治時事和廣闊的社會生活畫面,因而被稱為一代「詩史」。杜詩風格,基本上是「沉鬱頓挫」,語言和篇章結構又富於變化,講求鍊字鍊句。同時,其詩兼備眾體,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還寫了不少排律、拗體。藝術手法也多種多樣,是唐詩思想藝術的集大成者。杜甫還繼承了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精神,擺脫樂府古題的束縛,創作了不少「即事名篇,無復依傍」的新題樂府,如著名的「三吏」 「三別」等。死後受到樊晃、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揚。杜詩對元白的「新樂府運動」文藝思想及李商隱的近體諷喻時事詩影響甚深。但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在宋以後。王禹、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備至,文天祥則更以杜詩為堅守民族氣節的精神力量。杜詩的影響,從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藝的範圍。

「三吏」「三別」是杜甫現實主義詩歌的傑作。它真實地描寫了特定環境下的縣吏、關吏、老婦、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情、行動、語言,生動地反映了那個時期的社會現實和廣大勞動人民蒙受的深重災難和痛苦,展示給人們一幕幕悽慘的人生悲劇。在這些人生苦難的描述中,一方面,詩人對飽受苦難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對官吏給與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惡痛絕;另一方面,他又擁護王朝的平亂戰爭,希望人民忍受苦難,與王朝合作平定叛亂。這種複雜、矛盾的思想是符合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面貌的。

在傳記中,詩人杜甫是怎樣地因為時代、生活道路的促使以及他個人的主觀努力,走上了用詩歌藝術反映廣闊現實生活的藝術道路。如在「吳越與齊趙的漫遊」「與李白的會合」這兩節里,充分運用杜甫早期作品,盡力勾勒杜甫早期創作的面貌,指出早期杜詩在藝術風格和審美趣味上都與後來的杜詩很不一樣。在淵源上則指出杜甫與洛陽文化及初唐、六朝詩人的承傳影響關係,使讀者對杜甫早期作品的壯麗風格和浪漫氣質有較深的印象,同時也告訴了讀者,杜甫並非一開端就是一個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藝術是隨着他的生活發展、精神發展而生長的。從「長安十年」到「夔府孤城」這八節是全傳的核心,這部分因為可憑藉的杜詩很多,所以取材宏富,連貫性很強。尤其將杜甫與他的時代緊緊地聯繫在一起,處處從時代變化中把握杜甫的生活和杜詩的精神,有機性很強。杜甫在他十年的漫遊里,遊覽了不少秀麗和雄壯的山川,認識了江南和山東的文化,最後寫出像《望岳》那樣的詩,這樣的詩正預示着他在詩的世界將有一個遠大的發展,也正如這首詩最後兩句所說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從此以後,健壯的詩句便不斷地從他的筆底湧出。

讀罷《杜甫傳》,我掩卷不能。詩人一生飽經滄桑,用盡心血描述民間的痛苦、時代的艱虞和山川的秀麗,而莽莽乾坤,自己卻漂泊無依,有如水上的一片浮萍的艱難經歷,讓我內心澎湃憂憤,久久不能平靜。

記得在十多年前曾去過成都杜甫草堂,對那裡有過一些了解。如今,一本《杜甫傳》又讓我有了重到杜甫草堂拜謁的強烈願望。恰巧,此時我正在成都,又有足夠的時間,於是擇一個麗日陽光的清晨再次走進這片神聖的地方。

步入草堂,我不由得放輕了腳步,唯恐驚擾了詩聖。是啊!詩人一生窮困,懷才不遇,落魄江湖。唐肅宗乾元二年(759)歲末,為避安史之亂,飽經離亂之苦的杜甫帶着妻兒由隴入蜀,起初在成都西郊的一處古寺借住,靠時任四川彭州刺史的舊友高適接濟。760年桃紅柳綠的初春,友人在浣花溪邊為他覓得了一處景色清幽之地築屋建房,但他此時已一貧如洗,其表弟王十五司馬悉知後,雪中送炭,慷慨資助。為此,詩人在《王十五司馬弟出郭相訪遺營草堂貲》一詩中,以十分感激的心情說:「客里何遷次,江邊正寂寥。肯來尋一老,愁破是今朝。憂我營茅棟,攜錢過野橋。他鄉唯表弟,還往莫辭勞。」

站在茅屋柴門前,我不由想起杜甫的《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餘杯。」成都杜甫草堂現被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聖地。杜甫離開成都後,草堂便傾毀不存。五代前蜀時,詩人韋莊尋得草堂遺址,重結茅屋。至宋代又重建,並繪杜甫像於壁間,始成祠宇。在《詩聖著千秋陳列室》里我看到杜甫和李白兩位大詩人在洛陽相會的雕像(公元744年初夏),那時的李白因得罪朝廷被放還,他們一同登高懷古,飲酒論詩,這是杜甫一生最感快意的事,他們的偉大友誼成為中國詩歌史上一道雋永的話題。聞一多先生說過「我們四千年的歷史裡,除了孔子和老子(假如他們是見過面的),沒有比這兩人的會面更重大,更神聖,更可紀念的」。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內珍藏有各類資料3萬餘冊,文物2000餘件。包括宋、元、明草堂外部,清歷代杜詩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種鉛印本,還有15種文字的外譯本和朝鮮日本出版的漢刻本120多種,是有關杜甫平生創作館藏最豐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成都杜甫草堂因詩名揚天下,借詩聖而後世流芳。浣花祠講述着一段充滿神奇色彩的故事,說是一位住在溪邊的任姓姑娘,替一個長滿癲瘡的和尚浣洗又腥又臭的袈裟,浣花溪中便泛出了朵朵蓮花。就是這位從小就不同尋常的任姑娘,後來成了冀國夫人,還做了一件青史留名的大事,即親自率兵擊潰叛軍,成為一代巾幗英雄,受到人們的尊崇。遂為她立祠紀念。又因任氏從小生活在浣花溪畔,以後占杜甫舊居為別宅,所以紀念她的祠宇就建在浣花溪邊,與杜甫草堂和梵安寺(今草堂寺)相鄰,其祠稱「冀國夫人祠」。但因任氏的出生和事跡與浣花溪有關,故人們多稱她為「浣花夫人」,稱其祠為「浣花祠」。

杜甫草堂正門匾額的「草堂」二字是清代康熙皇帝第十七子果親王愛新覺羅·允禮所書寫。詩史堂是杜甫草堂紀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築。詩史堂正中是雕塑家劉開渠所塑的杜甫像,堂內陳列有歷代名人題寫的楹聯、匾額。工部祠內供奉有杜甫畫像,並有曾經寓居蜀地的詩人陸游、黃庭堅陪祀。工部祠東側是「少陵草堂」碑亭,象徵着杜甫的茅屋,「少陵」本為地名,漢宣帝墓稱「杜陵」,宣帝皇后墓因規模小於帝陵所以稱「少陵」。杜甫曾在這裡住過較長時間,在詩中曾自稱「杜陵野老」「少陵野客」,也就稱他為「杜少陵」了。工部祠後有1997年依據杜詩描寫和借鑑明代川西民居特點恢復重建的「茅屋景區」,重現了詩人故居的田園風貌,營造出濃厚的詩意氛圍。杜甫草堂還有一處紅牆夾道、修竹掩映、碎瓷鑲嵌、古雅別致的「草堂」影壁。在盆景園內有1999年建成的「杜詩書法木刻廊」,陳列着百餘件杜詩書法木刻作品,從數千件歷代名人手書杜詩真跡中挑選,用楠木鐫刻而成,頗具觀賞價值,其詩歌、書法、用材、工藝有「四絕」之稱。2005年重建的萬佛樓矗立於草堂東面楠木林中,復原了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東有崇麗閣,西有萬佛樓」之風貌。憑欄遠眺,美景盡收眼底,是杜甫草堂又一標誌性建築和文化旅遊亮點。位於原梵安寺古建築群第三重大雄寶殿的「大雅堂」內,陳列着迄今為止國內最大面積的大型彩釉鑲嵌磨漆壁畫和12尊歷代著名詩人雕塑,形象地展示了杜甫生平和中國古典詩歌的發展史。採用現代的陳列手段和鮮明而形象的陳列語言,展示了杜甫詩歌的輝煌成就,表現了杜甫思想的深遠影響。

一條清碧亮麗的浣花溪環繞着草堂,那潺潺的流水把草堂四周洇潤得花草蔥鬱而林木茂盛,彌散出雅逸的氛圍和盎然的生機。從「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到「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曾是我最初的文學記憶。對於杜甫的出生或終老之地,大多數人也許並不清楚,然而這「萬里橋西宅,百花潭北莊」的草堂,卻是令人嚮往的居棲之地。 [1]

作者簡介

冷清安,男,仡佬族。一九六二年十二月出生於貴州省石阡縣。畢業於內蒙古民族大學中文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