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设计思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设计思维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设计思维,一是积极改变世界的信念体系;二是一套如何进行创新探索的方法论系统,包含了触发创意的方法。

设计思维以人们生活品质的持续提高为目标,依据文化的方式与方法开展创意设计与实践。

基本内容

中文名:设计思维

外文名:Design Thinking

定义

设计思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方法,它利用设计者的理解和方法,将技术可行性、商业策略与用户需求相匹配,从而转化为客户价值和市场机会。作为一种思维的方式,它被普遍认为具有综合处理能力的性质,能够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能够催生洞察力及解决方法,并能够理性地分析和找出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在当代设计和工程技术当中,以及商业活动和管理学等方面,设计思维已成为流行词汇的一部分,它还可以更广泛地应用于描述某种独特的“在行动中进行创意思考”的方式,在21世纪的教育及培训领域中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设计思维的体验学习,是通过理解设计师们处理问题的角度,了解设计师们为解决问题所用的构思方法和过程,来让个人乃至整个组织更好地连接和激发创新的构思过程,从而达到更高的创新水平,以期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建立独特优势。

词的起源

回顾20世纪(和较早时)的很多设计活动都可以被视为“设计思维”,而这个词是在20世纪的80年代,随着人性化设计的兴起而首次引起世人的瞩目。在科学领域,把设计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观念可以追溯到Herbert A Simon于1969年出版的书的《人工科学》,在工程设计方面,更多的具体内容可以追溯到Robert McKim 1973年出版的书《视觉思维的体验》。在80年代和90年代,Rolf Faste在斯坦福大学任教时,扩大了Mckim的工作成果,把“设计思维”作为创意活动的一种方式,进行了定义和推广,此活动通过他的同事David M Kelley得以被IDEO的商业活动所采用。 Peter Rowe 1987年出版的书《设计思维》是首次引人注目地使用了这个词语的设计文献,它为设计师和城市规划者提供了实用的解决问题程序的系统依据。1992年,Richard Buchanan发表了文章,标题为“设计思维中的难题”,表达了更为宽广的设计思维理念,即设计思维在处理人们在设计中的棘手问题方面已经具有了越来越高的影响力。在对思维设计的理解和认知方面,已经引起了相当多的学术界和商业界的关注,其中包括了一系列持续进行的关于设计思维的专题研讨会。

思维方式

设计思维是一种方法论,用于为寻求未来改进结果的问题或事件提供实用和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在这方面,它是一种以解决方案为基础的,或者说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思维形式,它不是从某个问题入手,而是从目标或者是要达成的成果着手,然后,通过对当前和未来的关注,同时探索问题中的各项参数变量及解决方案。这种类型的思维方式最经常思考发生在已成型的环境中,这种环境也称为人工环境。

这与科研的方式有所不同,科研的方式是先确定问题的所有变量,再来确定解决方案。相反,通过设计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先设定一个解决方案,然后来确认能够使目标达成的足够多的因素,使通往目标的路径得到优化。因此,解决方案实际上是解决问题的起始点。

例如,一位客户可能会拜访一家建筑公司,在此之前已看过他们建好的房子。客户手上已经购买完了一块土地,于是他就可能会要求建造一所同样的房子。设计师就要构思出一个解决方案作为起始点,填充进许多参数(工地的坡度、朝向、景观、家庭需要、未来需求等),以便专门针对这位新的客户、新的地点、新的需求、新的需求、新的风格等因素,在原有的框架基础上,创造出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教育案例

《趣智羊城——我的旅行设计》

内容引自羊城晚报

《趣智羊城——我的旅行设计》是“设计小儿科”2010年第六学期的创意课程项目,“设计小儿科”是糯米和广州市少年宫合作创办的设计思维班简称。在这个课程项目里,14位9-14岁的小学生和初中生,需要彼此合作,独立思考,解决一连串问题,共同设计一个童趣版“广州一日游”的旅行方案,以作为广州孩子送给亚洲小朋友的一份亚运小礼物。

学生们将面临一堆新考验:

“广州有哪些地方和哪些事情会让外国小朋友们产生兴趣,并让他们对广州留下深刻印象呢?”、“在一日游的有限时间内,我们能真正到达的地点会有几个?请设计合理的旅行路线。”、“地铁?公交?大巴?自行车?步行?具体的时间节点和交通方式到底怎样安排最合适?行程中还需要安排什么有趣的活动呢?”、“英语水平有限?亚洲的小朋友也不太懂英语?假设遇到这样的情况,要用怎样的方式才能达到最大程度的沟通呢?”、“好的计划当然需要推广啦。为帮助将来的小客人们迅速明白这个旅行计划,并且产生参与的兴趣,请设计有趣的宣传小册子吧!”、“如果在旅行的最后,要为这次旅行的亚洲小朋友赠送一份花费不多,但又能代表广州特点的纪念小礼物的话,你的建议是什么呢?”

任务导向教育模式

羊城晚报:“设计小儿科”作为一个设计思维实验课程,它的教学模式是怎样的?

糯米老师:有别于“老师教, 学生做”的常规方式,它采用了与大学阶段相似的任务导向教育模式——几乎所有的知识技能,都需要由孩子们自行探索获得;所有任务的解决方案,也都需要孩子们独立设计、独立执行。只有标准的任务要求,没有任何标准答案。

羊城晚报:这种教学模式,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糯米老师:设计思维实际上是一种有效和创新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我们的教学模式是以孩子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期待他们能随着自己能力的增长,不断解决自己力所能及的问题,甚至是家长们头疼的应试教育里的学习问题,也是他们可以运用设计思维,用创意、效率和合作来解决的。特长加分我们是没有的,可和单一特长相比,全面均衡的发展,显然会在孩子今后的自我发展中带来更多机遇。

“设计小儿科”意义有乾坤

羊城晚报:你能解释一下“设计小儿科”的意思吗?

糯米老师:当时研究生毕业论文副标题是“泛设计思维教育与传播策略研究”,而在这两年的实践里面,为了传播上的方便,我将“泛设计思维”的说法简化成了更容易记住的“设计思维”。

“设计小儿科”有几个不同的含义:

第一层意思——“设计”其实并不神秘,只是一件很普通很平常,很“小儿科”的事。这里说的“设计”,更准确地说是一种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思维方式,而不是某种专业工作能力。在这个意义上,人人都可以做“设计”,因为人人都需要更好地解决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

第二层意思——“小儿科”,也就是孩子们喜欢做的事。设计思维训练的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当“设计”变得“小儿科”,变得像孩子们最爱玩的游戏一样充满挑战和快乐时,“设计”也会成为帮助孩子发现生活里的真正乐趣。

第三层意思——“小儿科”也意味着和真正的小儿科医生们一样的社会责任。医院里的小儿科,是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国家的青少年教育已经偏离健康状态很久了,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设计”,应用到教育事业上去,将能在青少年的早期成长中起到扶正固本的作用。

第四层意思——“设计小儿科”的最后一个含义,说的是糯米自己的探索。超过十年的建筑专业设计经验,但教育传播领域却是近两年在读研期间才开始涉足。设计思维的普及教育涉及到社会各行各业中解决问题的思路,糯米的探索刚刚开始。这件事情的发展本身,也正像一个充满热情和好奇,然而还不够成熟的孩子,还有太多需要学习和实践的行动。(*注,糯米老师的设计小儿科仍在继续,第11学期。最新鲜的探索,团队合作的电子游戏设计。)[1]

参考文献

  1. 设计思维爱问文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