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子夏問孝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論語
《論語》以一個人物,即孔子為中心描繪各種人物形象,這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是個首創。這些人物來自十分廣泛的社會階層,包括執政者、貴族、各種等級的官吏、軍隊首領、學者、隱士等。書中寫得最多的是同孔子關係最密切的弟子。
原文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解讀
侍奉父母,總能做到愉色婉容,很難。做兒女的,當然不會存心給父母臉色看,甚至心裡也常提醒自己要和顏悅色,只是事到臨頭,卻又難做到。我年過半百,也算是讀了聖賢書,但面對八十多的雙親,尤其是母親,反覆提醒我這個那個時,初還勉強,其實捫心自問,也多半是應付;實在聽多了,便會極不耐煩。色難矣!每當此,心裡又極後悔,可下次又不免重犯。朱子講,子游是愛有餘而敬不足,子夏是敬有餘而愛不足。很慚愧,我是二者皆不足。[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今河南),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