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论语《子与人歌而善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论语

《论语》以一个人物,即孔子为中心描绘各种人物形象,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是个首创。这些人物来自十分广泛的社会阶层,包括执政者、贵族、各种等级的官吏、军队首领、学者、隐士等。书中写得最多的是同孔子关系最密切的弟子。

原文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解读

每当与人一起唱歌,觉得好时,孔子一定要人再唱一遍,然后去随声唱和。

请人再唱一遍,也许是为了再次品味别人动听的歌声,也许是为了让别人不受影响地尽兴表演。若是前者,可见孔子的谦逊细密;若是后者,则见孔子的不掩人善。

学会倾听,在人人努力发声的今天,已显得非常难得。对话与沟通,往往是为了说服。随便插话,粗暴打断,几乎司空见惯。乐意唱和,更是难得。难怪朱子要说,此章中的孔子气象与诚意,难以概言,宜细细体味。[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