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好勇疾贫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论语
《论语》以一个人物,即孔子为中心描绘各种人物形象,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是个首创。这些人物来自十分广泛的社会阶层,包括执政者、贵族、各种等级的官吏、军队首领、学者、隐士等。书中写得最多的是同孔子关系最密切的弟子。
原文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解读
一个人好勇斗狠,不安分,容易惹是非,造祸乱;厌恶贫困,更会造反,毕竟像颜回这样的人是极少的。孔子教人,固然强调自我的修养,要人克己复礼,安贫乐道,但另一方面他深知好勇疾贫是社会动荡的原因,因此他的政治主张倾力于让人脱贫,让人接受教育。
不仅是政治主张,即便是平常的待人接物,也是尽量要宽待人。哪怕是不仁之人,也不可过于痛恨羞辱,而是尽量留点面子,给条路,腾些空间,使之慢慢回头,而非自暴自弃,破罐破摔。[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