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大师挚适齐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论语
《论语》以一个人物,即孔子为中心描绘各种人物形象,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是个首创。这些人物来自十分广泛的社会阶层,包括执政者、贵族、各种等级的官吏、军队首领、学者、隐士等。书中写得最多的是同孔子关系最密切的弟子。
原文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解读
“大师”、“亚饭”、“三饭”、“四饭”、“鼓”、“播鼗”、“少师”、“击磬”,都是乐官的职名,“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鼓”、“播鼗”、“少师”、“击磬”,各掌不同乐器;“亚饭”、“三饭”、“四饭”,则是天子每天不同时间吃饭时的乐官。据说天子就餐时要奏乐,象征着天下太平富饶;天子一日就餐从早至晚分四次,象征着天子平居中央,制御四方。
挚、干、缭、缺、方叔、武、阳、襄,是上述八位乐官的名字。原本象征和平富饶的乐官,身逢昏君的荒淫残暴,亦纷纷星散,逃亡各方。[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