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司马牛忧曰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论语
《论语》以一个人物,即孔子为中心描绘各种人物形象,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是个首创。这些人物来自十分广泛的社会阶层,包括执政者、贵族、各种等级的官吏、军队首领、学者、隐士等。书中写得最多的是同孔子关系最密切的弟子。
原文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解读
司马牛并非没有兄弟,只是他的兄长桓魋是宋国的权臣,忙于争斗,险象环生,故司马牛常怀忧惧之心。没有兄弟,实是无贤兄弟。
子夏讲的“四海之内皆兄弟”,那是宽慰司马牛,并非就事实或义理讲,亲疏差等是儒家认同的基本事实。子夏的重心是在持敬与恭礼,自勉为本。
人生虽由自己造就,但这自造又有它的边界,许多事由不得自己。比如司马牛有不贤兄长。生死与富贵,也大抵如此。儒家重人事,又豁达。这既是识见的问题,更是践行的问题。[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