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叔孙武叔毁仲尼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论语
《论语》以一个人物,即孔子为中心描绘各种人物形象,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是个首创。这些人物来自十分广泛的社会阶层,包括执政者、贵族、各种等级的官吏、军队首领、学者、隐士等。书中写得最多的是同孔子关系最密切的弟子。
原文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解读
联系上章,可知叔孙武叔显然不只是赞誉子贡,而是故意借子贡诋毁孔子。
孔子对于中国人的生活与精神具有奠基性的意义,子贡比为日月。后人也讲过: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有些美好的东西,如遇到无识见的人,可以丢弃,甚至加以损坏。但是对于太阳与月亮,人如不喜欢,那是自绝,如果还妄想毁伤,就太不知量了。毁伤孔子,这样的事情历史上也发生过,而且很凶猛,还想要别立一个太阳,但结果如子贡所讲: 无伤于孔子,多见不知量。[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