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警纹地老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警纹地老虎
原图链接

警纹地老虎 昆虫名,为鳞翅目,夜蛾科。分布在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西藏、青海等省。寄主于油菜、萝卜、马铃薯、大葱、甜菜、苜蓿、胡麻。不同于小地老虎和黄地老虎,多以幼虫在土中钻入薯块、块根、葱茎等内部啃食为害。为害胡麻时,常环绕根茎处啃食韧皮部,地上部不立刻表现症状,胡麻进入现蕾开花阶段,植株叶片由下向上逐渐枯黄凋萎或全株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 体长约16mm~18mm,翅展36mm~38mm,体灰色,头部、胸部灰色微褐,颈板具黑纹1条,颈板灰褐色,雌虫触角线状,雄虫双彬状,分枝短。前翅灰色至灰褐色,有的前翅前缘、前翅外缘略显紫红色;横线多不明显,内横线暗褐色,波浪形,剑纹黑色,肾形纹大,黑边棕褐色,环形斑、棒形斑十分明显,尤其是棒形斑粗且长,黑色,较易辨别。后翅色浅,白色,微带褐色,前m缘浅褐色。

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约30~40mm,两端稍尖,头部黄褐色,无网纹,体灰黄色,体表生大小不等颗粒,略具皱纹,背线、亚背线褐色,气门线不显著,前胸盾、臀板黄褐色,臀板上具褐色斑点较稀少,胸足黄褐色,腹足灰黄色,气门黑色椭圆形。

长16~18mm,褐色。下颚、中足、触角伸达翅端附近,露出后足端部。气门突出,第5腹节前缘红褐色区具很多大小不一的圆点坑,点坑后方不闭合。腹端具2根臀棘。天敌有饰额短须寄蝇。

生活习性

西北一带1年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化蛹,越冬代成虫4~6月出现,5月上旬进入盛期,一代幼虫发生在5~7月,龄期参差不齐,6~7月为幼虫为害盛期,第一代成虫7~9月出现,10月上、中旬第二代幼虫老熟后进入土中越冬。成虫有趋光性,该虫常和黄地老虎混合发生。一般较小地老虎耐干燥,在干旱少雨地区发生为害重。该虫在青海西宁年生1代,以蛹越冬,成虫6~8月出现。幼虫共6龄,一龄6.8天,二龄4.3天,三龄4.9天,四龄6.8天,五龄9.7天,六龄8.7天,全幼虫期共41天左右。幼虫常出现二种类型,主要是个体大小和体色有差异, I型较多, II型仅占1/5,化蛹及羽化后差异不明显。I型头壳黄褐色,体色灰褐色,平均体长37.61mm;II型头壳、体色均为黑褐色,平均体长35.82mm。


地老虎种类

地老虎[1]常见种有警纹地老虎、八字地老虎黄地老虎显纹地老虎小地老虎也有零星发生。近几年来,新疆秋耕冬灌力度大,减少了各种害虫的越冬基数;种子包衣的大力推广,也有效预防了地下害虫的危害,地老虎种群受到抑制,其种群优势也在发生变化,基数得到有效控制,对农作物没有造成大的为害。

防治方法

(1)秋翻、春翻地耙耱杀卵。

(2)适时早播,消灭田间杂草。

(3)利用成虫趋化性采用糖醋液诱杀成虫: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90%敌百虫1份调匀,或用孢菜水加适量农药,在成虫发生期设置,均有诱杀效果。某些发酵变酸的食物,如甘薯胡萝卜、烂水果等加入适量药剂,也可诱杀成虫。二是毒饵诱杀幼虫。三是堆草诱杀幼虫:在定苗前,地老虎仅以田中杂草为食,因此可选择地老虎喜食的灰菜刺儿菜苦荬菜小旋花苜蓿艾篙青篙白茅鹅儿草等杂草堆放诱集地老虎幼虫,或人工捕捉或拌入药剂毒杀。

(4)化学防治。地老虎1~3龄幼虫期抗药性差,且暴露在寄主植物或地面上,是药剂防治的适期。可采用5%抑太保乳油2000~2500倍液、2.5%溴氰菊酯或20%氰戊菊酯2000倍液、20%氯·马乳油、90%敌百虫8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900倍液。

(5)用5%辛硫磷微粒剂每667m0.75kg或3%甲基硫环磷颗粒剂1.5kg,均可收到较好防效。


参考文献

  1. 地老虎种类. 每日头条. 2018-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