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謝英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於 2019年9月27日 (五) 11:55 由 Gml2018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added Category:謝姓 using HotCat
前往: 導覽搜尋

謝英俊(1954年-),台灣建築師,自921大地震起投入災後重建的工作,考量到災民的負擔,他使用當地建材並做出容易建造的設計,提出與當地居民「協力造屋」的模式 。[1]隨後也投入四川大地震、南亞海嘯及莫拉克風災等災區提供協助。

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建築展,並且獲得許多獎項,包括美國柯里史東設計獎及國家文藝獎等等。


生平 謝英俊1954年出生於台中縣和平鄉。1977年從淡江大學建築系畢業。服兵役期間,於部隊擔任陸軍建築工程官。考取建築師執照後,投入基層營造工作多年,累積許多實務上的經驗。將事務所設在新竹的謝英俊,承包了許多新竹科學園區的廠房建造。

1999年9月21日,台灣中部山區發生了規模7.3的大地震。這也成為了謝英俊人生的轉捩點。他受朋友之邀,前往南投日月潭邵族部落協助當地災民重建居所。為了以較低的成本,以及當地居民可以參與建造的「協力造屋」概念,他開發出了容易組裝、具有自由性與擴充性的抗震「輕鋼架型式」。以此為基礎,民眾可以用當地的素材、自力建構家園。隨後也在其它災區實踐這套方法。 2004年謝英俊認識了農業學者溫鐵軍,開始在中國河北、河南、安徽等地區推廣他的理念,嘗試讓當地農民協力建造抗震、環保、並具有地方特色的住宅。他主張蓋房子是基本人權,並表示:「傳統建築多由農民動手建造,累積很多智慧、技術及文化,非常值得學習、延續。2008年四川大地震之後,謝英俊走入四川偏遠地區協助重建工作。2009年台灣莫拉克風災後,謝英俊受到台灣世界展望會和紅十字會的委託,在2010年底前協助了700戶家庭重建。 謝英俊曾代表台灣參加2006年的威尼斯雙年展和2009年的威尼斯當代藝術雙年展。在2009年與台灣建築師阮慶岳、芬蘭建築師馬可·卡薩格蘭組成建築團隊「弱」(WEAK!),以作品「繭」在深圳香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展出。2011年在策展人阮慶岳的策劃下,與中國建築師王澍合作了建築展「朗讀違章」。

2011年,因其在台灣以及中國等災區協助災民重建家園的貢獻,獲得以人道關懷著稱的美國 Curry Stone 設計獎首獎。是該獎的首位亞洲受獎人。2012年,因發展低成本、低技術的「協力造屋」模式,解決天災後偏遠及弱勢地區需求,獲頒第十六屆國家文藝獎。 2016年,謝英俊受邀代表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參選不分區立法委員。 2017年,謝英俊在芬蘭赫爾辛基市區帶領難民蓋了一棟「中繼屋」,此舉再度引發激烈的挺反難民論辯,甚至引發一場遊行。


作品 美濃客家文物館 新竹縣立文化中心(今已改制為新竹縣政府文化局) 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