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謝然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简介

谢然之(1913年6月25日-2009年6月27日),出自余姚泗门谢氏,生於浙江余姚,中華民國著名报人、外交官、新聞學者,生平跨越国共两党,为一代传奇。

陈诚与谢然之

北伐战争时期,赴上海,先后就读于上海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东吴大学。1932年5月間,和當時上海左翼作家丁玲等同時加入中国共产党,由瞿秋白監誓,潘梓年和馮雪峰為聯絡員。东吴大学毕业后,於11月底抵達中华苏维埃的首都江西瑞金,就任中共江西省委宣傳委員,并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编委。1934年2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人民委員會改組,主席毛澤東辭職,由張聞天繼任主席,謝然之擔任秘書長。1934年冬,中央苏区红军被迫开始长征,然之与瞿秋白等人奉命留守江西瑞金。谢然之此时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办事处秘书长,因肺病隱藏民間,遭羅卓英部俘擄,經轉報總指揮陳誠,因過去在上海與譚府相識,允予保釋,遂叛離中国共产党。时任蒋介石南昌行营北路军前敌总指挥的陈诚爱其才,资助其赴日本东京中央大学研读新闻学。抗日战争爆发前夕,谢然之回国充当陈诚私人秘书。武汉会战期间,陈诚任军委会政治部部长,时郭沫若主持第三厅,曾把谢然之与张历生、柳克述、何联奎并列为四大秘书,除了嘲讽之意,也说明谢然之在陈诚集团中的能量。   1941年夏,时任湖北省政府主席的陈诚在战时省会恩施命谢然之接任国民党湖北省政府机关报《新湖北日报》社长。谢然之为办好《新湖北日报》费了不少力气,如在物质上自办印刷厂和造纸厂,为报纸奠定了比较稳固的基础,在人力上则延揽一批知名人士,参加编辑和撰稿工作。1943年冬,陈诚调离湖北,谢然之亦随即离开恩施至重庆。次年,经蒋经国介绍进入“三青团中央干部学校”任指导员、主任秘书,旋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密苏理新闻学院深造,获新闻学学士、硕士学位。   1947年,谢然之学成回国,在中央政治大学新闻系执教“新闻编辑”、“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等课程。1949年春,随国民党政府迁台。5月,受台湾省政府主席陈诚之邀,接办台湾当时的第一大报《新生报》,又在高雄创办《台湾新闻报》,兼任两报董事长。他所设立的“编采合一”、“民意调查”等制度,提倡广告学及强调专栏报道的重要性,影响台湾新闻发展甚大,至今仍深受新闻界人士推崇。[1]

台湾,1951年,台湾政工干部学校(现改名国防大学政治作战学院)在北投成立,蒋经国指派谢然之主持该校新闻组的创设。1955年,谢然之又接连创办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台湾师范大学社教系新闻组、台湾文化大学新闻学系,为台湾新闻界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当前众多台湾新闻界的从业人士皆是其子弟。 1959年秋,谢然之应聘为美国南伊利诺大学新闻学院客座教授,赴美国讲学一年。1961年,回台湾任国民党中央四组(文化宣传组)主任,监督管制当时所有新闻传播媒体的内容言论,权力很大,由此与李敖结冤,而使李敖倒了14年的霉运。李敖在《李敖快意恩仇录》专门有章节痛批谢然之,还揭了谢然之的不少老底。因谢然之在中央四组工作出色,深得蒋经国的赏识,先是当选为国民党第九届中央委员,接着任国民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再外放为驻南美萨尔瓦多“大使”。1975年卸任,由連戰接任。[2]

美国,1981年,谢然之以外交官身份退休,与夫人谢高萍赴美国洛杉矶定居,在南伊利诺大学及德克萨斯州大学仍从事新闻教学工作。2000年,台湾文化大学新闻学系友为感念谢然之对台湾新闻教育的贡献,委托大东图书公司出版《新闻与教育生涯——谢然之教授九秩华诞文集》,并派专人送往洛杉矶谢然之寓所献书祝寿。美国西部时间2009年6月27日,谢然之逝世于加州洛杉矶,享寿97岁。美国西部时间2009年7月2日下午3时,下葬洛杉矶近郊的玫瑰岗墓园(Rose Hills)。[3]

参考文献

  1. [1]台湾新闻教育之父、原中央苏区秘书长、大叛徒、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谢然之 毛笔信札(专用信笺)一页一通
  2. [2]台湾新闻教育之父、原中央苏区秘书长、大叛徒、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谢然之 毛笔信札(专用信笺)一页一通
  3. [3]台湾新闻教育之父、原中央苏区秘书长、大叛徒、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谢然之 毛笔信札(专用信笺)一页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