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慎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唐太宗《百字銘》解讀 [慎獨],張英的家人接信後依照他的意思,在原地界上讓出了三尺土地,以示不再相爭。鄰居看到張家這樣處理此事,自覺也有不妥之處,遂仿效張家又讓出了三尺土地。於是就留下了六尺的巷道。一時間,兩家處理地界問題的做法被傳為美談
原文
唐太宗(599—649)是唐代盛世明君。姓李,名世民,是高祖李淵的次子。由於李世民深得高祖李淵的寵愛,因而在李淵建立唐王朝不久,便立李世民為太子。李淵傳位後,李世民登基,史稱唐太宗,改元貞觀。在唐太宗統治時期,由於採取了一系列開明政策,唐朝出現了貞觀之治的繁盛局面。
唐太宗在位期間重視對佛教事業的發展,並採取各種政策調整佛教制度,保持僧團純潔。他還通過在全國大量建立寺院,恭請僧人超度陣亡將士,廣泛與高僧往來等形式,支持和推動佛教事業的發展。他本人還經常向高僧探討佛法,了解佛經教義。他還經常在詩文中闡述佛教思想,勸人掌握正確的為人處世的方法。唐太宗曾寫了多首《百字銘》,現就對如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銘文作簡要解讀。唐太宗《百字銘》云:
大着肚皮休問,蒼天自有安安排。
得寬懷處且寬懷,事是有成有敗。
快樂亦曾過了,艱難我也經來。
看來由命不由乖,好歹自家忍耐!
和氣立身之本,剛強惹禍之胎。
不爭不鬥是賢才,虧我些而何害!
鈍斧砍石易破,鋼刀剮水難開。
試看古往如今來,多少英雄何在。
這首《百字銘》可以每四句分為一部分。其中每個部分講述了一個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都是教人為人處世應當具備的基本修養。
銘文第一部分共有四句:大着肚皮休問,蒼天自有安排。得寬懷處且寬懷,事是有成有敗。這四句話是讓人在為人處世時應當學會忍辱寬容。
其實,人生在世,我們有很多看不慣的人和事。對於自己看不慣的人與事,如果我們強迫別人按照自己的意志來做,不僅達不到自己的目的,很多時候還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麻煩。當我們不能改變世事時,學會寬容對待無異是最好的方法。
除了我們看不慣的事之外,在我們周圍,總有一些人整天無事生非,今天道東家的長,明天說西家的短,仿佛除了他本人以外,人世間沒有一個完美的人。這些人不只是評論別人的不是,有時還會搬弄是非,挑撥離間,使本來關係融洽的人之間,因這些人的挑撥而心存隔閡。不僅如此,他們有時還會無中生有地捏造事實,以誹謗他們看不慣的人,使之每天處於他們的造謠中傷之中而不能自拔。
對於這些人我是非,大多數人通常會採取以牙還牙的方式來報復對方。這樣一來,你可能因發泄了心中的不滿,得到了一時之快。但同時又增加了對方的憎恨之心。他們也會以同樣的方式報復你,使你受到更大的傷害。也有的可能會因雙方互不相讓,致使本來很小的矛盾不斷激化,最終造成人們都不願看到的悲劇。古人云:小不忍則亂大謀,人若是不能忍受一時之辱,往往會做出過激的行為,既傷害了別人,也給自己帶來了莫大的痛苦。造成得不償失的後果。這種以怨報怨的方式,不但不能使是非恩怨得到有效的化解,反而會使積怨越來越深,久而久之便會造成嚴重的後果。與其兩敗俱傷,倒不如採取忍辱寬容的態度來對待這些無中生有,誹謗別人的人。
作為佛教信徒,學會忍辱寬容是必備的基本功。我們在進入佛寺天王殿時,都會看到大肚彌勒菩薩袒胸露腹,笑呵呵地歡迎我們。彌勒菩薩就是忍辱寬容的典範,他告訴我們,對待別人的侮辱,應該採取忍辱寬容的態度來對治。如果我們都能以彌勒菩薩的忍辱精神來對待外來的傷害,不僅可以避免許多不必要的傷害,而且還能夠生活得平靜安樂,無憂無惱。
孔子云:人之初,性本善。其實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如果你對那些是非之人的中傷行為不予理睬,並且一直寬容他們的過錯,日久天長,會使他們的良心發現,從而對自己的錯誤行為追悔莫及。在良知的驅使下,他們會主動向受害者懺悔道歉,請求寬容。他們也會因此而變得品行高潔。
很多時候,人若能夠忍得一時之辱,有時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孟子云: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這段話表明,成大事的人必須要先具有忍大辱的精神。作為一名佛教信徒尤其應該具有忍大辱的精神。
《百字銘》第二部分有四句話:快樂亦曾過了,艱難我也經來。看來由命不由乖,好歹自家忍耐!這四句話勸我們以正確的心態來對待人生中的艱難與曲折。太宗皇帝認為,一個人不管是快樂地生活還是艱難地生活,都應當能過下去。在快樂富足的生活中要能夠知足惜福,在艱難困苦的日子中仍不墜青雲之志。我們每一個人都喜歡過快樂的生活,但是我們也都無法逃避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艱難曲折。在面臨生活的艱難與不幸之時,我們應當順其自然,並盡己所能加以改變。唐太宗還告訴人們,在艱難的日子裡,要學會忍耐,才能最終度過難關。
其實,人生就像天氣,既有風和日麗的晴天,也有大雨傾盆的雨天。每個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經歷艱難曲折是必不可少的。人生的過程正如宋代詩人楊萬里曾在《過松源晨炊漆公店》詩中所描寫的那樣: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這首詩歌告訴我們人生的過程就像下山一樣,走過一山總會有另外一座山攔在我們的面前,我們只有克服種種的曲折和磨難,才能最終迎來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的轉機。
人生的過程其實是一個曲折前進的過程,一生中能夠處處一帆風順的人畢竟是少數。對大多數人來說,在人生的任何階段都有可能遭受曲折和磨難的考驗。相對於成功而言,生命中的曲折的確是令人生厭的,但是不管你是否喜歡,曲折隨時都有可能伴隨着你。其實,人生遭遇一些曲折並不是一件壞事,很多時候,曲折還是上蒼賜給我們的一筆財富。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總結出這樣的道理:曲折中可以造就人才,曲折中可以創造奇蹟。世人皆醉惟我獨醒的屈原正是在被流放的曲折中才創作出不朽之作——《離騷》;嘆息腸內熱,窮年憂黎元的杜甫正是在安史之亂中孕育了許多我們熟知的詩篇;懷着寧可前進一步而死,不可退後一步而生信念的玄奘大師,冒着九死一生西行求法,為中國佛法的弘揚建立了一座不朽的豐碑:高唱扼住命運咽喉的貝多芬也正是在雙耳失去聽覺的曲折中,譜寫了雄渾悲壯的《命運交響曲》:梵高在失去親人與朋友理解的孤寂曲折中煥發出絢爛的生命之光,火一樣的《向日葵》開放了幾百年,經久不衰。
成功是令人振奮的,但曲折也未必就是失敗。人的一生,總有許多困難、坎坷,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曲折是不可避免的。陽光總在風雨後!曲折的人生才是真實的、精彩的。梅花香自苦寒來,寶劍鋒從磨礪出!只有不斷的經歷磨練才能塑造一個純真的自我,一個堅強的自我。
正因為人生有曲折,我們才能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從而儘可能地避免在人生道路上走彎路。同時,經歷了曲折的考驗,才使我們更加珍惜戰勝曲折所取得的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這就是曲折給我們所帶來的精神財富。
《百字銘》第三部分為:和氣立身之本,剛強惹禍之胎。不爭不鬥是賢才,虧我些而何害!唐太宗這四句銘文告訴我們對人要和氣,不可過於剛強。與別人相處做到不爭不鬥,就會有好的人緣。當我們與人相處時,不能過多地計較利害得失,有時候學會吃點虧也並沒什麼妨礙。
以和氣的態度來立身處世的人,會得到別人的尊敬與愛戴。儒家思想的創立者孔子就是.以溫、良、恭、儉、讓的謙恭態度來贏得當時士大夫的愛戴的。西漢時期的飛將李廣在領兵打仗時,對將士十分關心,在生活最艱難時,士兵們如果沒有全部喝上水,他自己就不喝水;士兵中有一人沒吃飯,他自己就不吃飯。李廣平時口不善言辭,樸素得家鄉下人,但他對人的真誠與和氣常常讓人感動。因此,他深得將士的愛戴。他死的時候天下無論認識他的或不認識他的人,都為他的去世而傷心落淚。因此,《史記》的作者司馬遷評價他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如果是性格剛強之人,他們忍受不了一點氣。當他們見到不平之事,或是不符合自己心意的人,就會大發雷霆,給人造成傷害。更有甚者,還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三國演義》中的張飛就是這樣的人。在小說中,張飛是個性格剛直、脾氣暴燥、嫉惡如仇之人。他在閬中鎮守時,聞知關公被害,旦夕號泣,淚沾衣襟。諸位將領以酒勸解,張飛酒醉後,怒氣更大。帳上帳下,只要發現有過失的士兵,就予以鞭打,以至於多有被鞭打至死的。劉備知道後,就勸他對待士兵應該寬容。劉備說:你鞭打士兵,還讓這些士兵隨你左右,早晚都要遭禍的。但張飛不聽。有一天,張飛下令軍中,限三日內製辦白旗白甲,三軍掛孝伐吳。次日,帳下兩員末將范疆、張達,入帳告訴張飛:白旗白甲,一時無可措置,須寬限才可以。張飛大怒,喝道:我急着想報仇,恨不得明日便到逆賊之境,你們怎麼敢違抗我作為將帥的命令!就讓武士把二人綁在樹上,每人在背上鞭打五十下。打完之後,用手指着二人說:明天一定要全部完備!如果違了期限,就殺你們兩個人示眾!打得二人滿口出血。二人回到營中商議。范疆說:今日受了刑責,讓我們怎麼能夠籌辦?這個人性暴如火,如果明天置辦不齊,你我都會被殺啊!張達說:與其等他殺我,不如我先殺他!范疆說:只是沒有辦法走近他。張達說:我兩個如果不應當死,那麼他就醉在床上,如果應當死,那麼他就不醉好了。二人商議停當。張飛這天夜裡又喝得大醉,臥在帳中。范、張二人探知消息,初更時分,各懷利刀密入帳中,就把張飛給殺了。
在佛門中還有許多祖師大德都勸人要為人謙和,不爭是非。如憨山大師曾在《醒世歌》中說:
謹慎應酬無懊惱,耐煩作事好商量。
從來硬弩弦先斷,每見鋼刀口易傷。
惹禍只因閒口舌,招愆多為狠心腸。
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
休得爭強來鬥勝,百年渾是戲文場。
頃刻一聲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
這些古人的事例和詩詞都告訴我們為人一定要和氣,凡事不必爭人我。經常以吃虧之心對待別人,你就能夠過得少惱少災。
《百字銘》最後四句為鈍斧砍石易破,鋼刀剮水難開。試看古往如今來,多少英雄何在。這四句是對第三部分內容的進一步闡述。本部分以比喻的方法告訴我們,為人要性格柔和一點,才能處世圓融,辦事圓滿,得到別人的喜愛。這就像拿鈍斧來砍石頭,雖然慢,但只要你有信心,堅持不懈,最後就能夠砍破石頭。如果一個人偏執剛強,就會處處與人結怨,給自己帶來禍患。這就像拿着鋼刀來剮水,也只能是抽刀斷水水更流。因此,唐太宗認為,為人處世應當以忍辱柔和的態度來對待,不可過於剛強。對於為人性格柔和這一點,憨山大師也說紅塵白浪兩茫茫,忍辱柔和是妙方。到處隨緣延歲月,終生安分度時光。
唐太宗還以人生的苦短來告訴人們,人生在世,不要太在意人生的成敗得失,貧富榮辱等事。即便你家財萬貫,位極人臣,當你生命結束後,你生前所擁有的一切身外之物,沒有一樣是屬於你的。誠如蘇軾在《焰口召請文》中所云:築壇拜將,建節封侯,力移金鼎干鈞,身作長城萬里。霜寒豹帳,徒勤汗馬之勞;風息狼煙,空負攀龍之望。嗚呼!將軍戰馬今何在?野草閒花滿地愁。所以,我們要看破,看透人生,想到人生不過是一個過程,一旦一息不來,外在的什麼都沒有了。.對於讓人看破人生的事例,在歷史上有很多。清代禮部尚書張英在京為官時,他的家人修治府第,因地界的問題與鄰居發生了爭執,兩家在當地都是名門望族,誰也不甘示弱。張英知道此事後,修書一封勸解家人:
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英的家人接信後依照他的意思,在原地界上讓出了三尺土地,以示不再相爭。鄰居看到張家這樣處理此事,自覺也有不妥之處,遂仿效張家又讓出了三尺土地。於是就留下了六尺的巷道。一時間,兩家處理地界問題的做法被傳為美談。
其實,人活在世上,應當讓自己活得輕鬆一點,沒有必要什麼事都與人一爭高低。就拿張英書信中所說的秦始皇來說,他在位期間,秦朝的國城、山川、臣民無不屬於他所有。待他死後,物是人非,一樣也帶不走。正如宋代法演禪師在詩歌中所說:但得心閒到處閒,莫拘城市與溪山。是非名利渾如夢,正眼觀時一瞬間。
唐太宗的這首《百字銘》以佛教的觀點,勸人在生活中要學會忍辱處世,寬容待人,順逆從容,和氣為人,不與人爭。唐太宗還從人生無常的角度來勸人看淡人生,少欲知足。如果我們能夠認真領會銘文的內涵,並用來指導自己的為人處世,相信你一定能成為一個廣結善緣的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