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觅食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汉字,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1]。千百年间,它经历了“甲金篆隶草楷行”的发展[2]。从记录的工具到艺术的载体,它的身上,倾注了无数先人的心血。
名词解释
觅食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 mì shí 。意思是寻找食物,泛指谋生。动物到处搜寻食物吃,是动物生存行为中的一种基本方式。如:变色龙捕食昆虫,蚂蚁将食物运回蚁穴等
动物的采食行为包括觅食行为和取食行为。觅食行为主要是指寻找食物的阶段,对于肉食动物还包括了发现,鉴别等过程。
一、最有效率的捕食者
动物为了生存下去并且延续后代,必须完成持续的保证生存和繁殖的觅食行为。动物每天在觅食行前,必须面对下面3点:
1、决定到什么地方去取食;
2、取食什么类型食物;
3、什么时候转移取食地点。
动物长期进化的结果,使每种动物的取食行为都是最有效率的。
原因:自然选择总是使动物的觅食效率尽可能地加以改进,因为只有捕食者能够更有效地捕食来提高其生存和繁殖的机会,自然选择才会对它有利。
例1:山雀属鸟类冬天的白天必须每隔30分钟就捕食1只昆虫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存。
例2:狮子,尽管需用大量时间用来休息,狩猎活动和其他活动(如保卫领地、交配、休息)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竞争,同时存在强大的环境自然选择压力。因此,捕食的高效率是其种族延续下来的关键。
二、动物的食性与食物链
根据动物食性的不同,可以把动物分为植食性动物和捕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主要以植物的茎叶或者种子、花粉、花蜜等为食,如牛马羊鹿等大型草食哺乳动物以草为食,很多鸟类主要是以植物的种子为食,蜂鸟、蝴蝶等以花蜜为食;捕食性动物包括捕食昆虫的鸟类、食肉的大型肉食动物等。
1、草食动物
主要是以草为食物的动物,如鹿、鸭牛、大象、斑马、角马等。
2、啮齿动物
指哺乳纲啮齿目的动物,是哺乳类中种类及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群(约占1/3),非常适应多种生活环境,遍布全球。体形中小,上下颌各具一对门牙,终身生长。无犬齿。包括松鼠科、河狸科、仓鼠科、跳鼠科和鼠科的动物。
3、肉食动物
食肉目的动物主要是肉食性的。包括犬科、熊科、大熊猫科、鼬科及猫科动物。其中也有在进化过程中改变食性的,如大熊猫在冰川过后,以竹子素食为主。
4、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间的最主要联系是食物联系,通过食物而直接地或间接地把各个成员结成一个整体,这种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food web)。
动物所利用的全部能量,最终是来源于日光。
植物借叶绿体利用日光的辐射能,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质造成糖类,把日光能转变为食物的潜能。
参考文献
- ↑ 中国人中国字|看中国人专属的浪漫和智慧!,搜狐,2022-10-12
- ↑ 了不起的中华文明:汉字发展史上的三次重大危机,搜狐,2020-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