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觀音隧道 (台9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觀音隧道
台九線蘇花改觀音隧道南下線
第二工作面貫通
圖片來自蘇花改工程處全球資訊網

觀音隧道於民國109年(西元2020年)1月6日通車,位在台灣宜蘭縣南澳鄉的一座公路隧道,屬於「台9線蘇花公路山區路段改善計劃」(簡稱蘇花改[1] 南澳至和平路段,穿越中央山脈南澳南溪鼓音溪之間的山區,北接南澳南溪河川橋,南接鼓音溪鼓音橋銜接4.6公里長的谷風隧道。 觀音隧道南下線總長7945公尺、北上線總長7964公尺,是蘇花改計劃中最長的一座隧道,也是台灣第二長公路隧道及台灣省道最長公路隧道。隧道採雙孔雙向設計,南北向各設置一車道,路肩為緊急救援車道,最初隧道內最高速限為60公里(2020年6月20起最高速限設為70公里、最低速限50公里)。目前開放小型車、大客車及大貨車上路。

工程介紹

觀音隧道於民國100(西元2011年)11月1日動工,主要工作為隧道施工橫坑l處約60公尺、機房3處(位北口及橫坑內),施工內容則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隧道工程、聯絡隧道工程,橫坑隧道通風機房及隧道北口通風機房建築工程及其他附屬工程。

經過全體施工人員的努力下,觀音隧道北上線於民國104(西元2015年)11月14日貫通、南下線於民國105(西元2016年)5月3日貫通。

觀音隧道貫通後再進行主隧道襯砌、隧道內的台階施作、通風隔板施作及新建通風機房,並進行抑拱施作及避車彎襯砌(又稱為人行聯絡通道或人車避難通道),然後再安裝照明系統及消防水霧系統,還有軸流風機及人行聯絡通道的照明系統及通訊系統,隧道的所有土建工程及機電工程同步施工。

隧道分為兩階段完工,第一階段於民國108年(西元2019年)6月18日竣工,第二階段亦於同年7月18日竣工。配合蘇花改全線通車,於民國109年(西元2020年)1月6日下午4點開放通車,初期先開放小客車及大客車通行。

與谷風隧道銜接的谷音橋採用密透室設計,並設有遮光罩,避免駕駛人因兩隧道間短短60公尺橋上的強光造成眼睛不適、導致行車危險。

由於此隧道是蘇花改的其中之一的長隧道,因長隧道內的空氣品質欠佳,為考量用路人之安全,僅開放小客車、大客車及大貨車通行,尚未開放機車等車輛進行。

為了重罰違規,公路總局已在觀音隧道、谷風隧道和東澳隧道內安裝區間測速照相機及車體辨識系統,兩者均在清明節連假過後才啟用,惟後者可偵測違規駛入車輛(如:機車、管制類型的大貨車),前者則是宣導期中,僅採用測速照相機,預計於民國109年(西元2020年)清明節連假過後才啟用區間測速照相機(迄今仍未啟用)。

觀音隧道施工時程

  • 民國100年(西元2011年)11月1日正式動工
  • 民國104年(西元2015年)11月14日北上線貫通
  • 民國105年(西元2016年)5月3日南下線貫通
  • 民國108年(西元2019年)6月18日第一階段工程竣工,7月18日第二階段工程竣工。
  • 民國109年(西元2020年)1月6日開放小客車及大客車通行。
  • 民國109年(西元2020年)6月20日,原最高速限60公里提升至70公里,另增加最低速限50公里。
  • 民國110年(西元2021年)1月19日,開放12.2公尺以下非管制大貨車通行。

隧道內設計

  • 通風隔板:可在隧道內發生火災時將隧道內的濃煙排走。
  • 通風機房:可透過此設施以排出隧道內的濃煙。
  • 避難聯絡通道:內部設置通訊設備及照明系統,可於發生火災時在這暫避,為防止濃煙入侵。
  • 避難聯絡通道出入口:設有「逃生小綠人」及視線不佳逃生時辨識的燈光。
  • 軸流風機及水霧支管:配有水霧系統,此系統設定在起火後的2至3分鐘,自動確定火警位置並噴水降溫。
  • 緊急停車處:若車輛故障可停靠在這停車處上。
  • 區間測速照相:於民國109年(西元2020年)清明節連假過後啟用(但迄今仍未啟用)。
  • 車體辨識系統:於民國109年(西元2020年)清明節連假過後啟用此系統,偵測機車、大貨車等違規車輛。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