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鄙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鄙人姓名无考。天宝时西北边境人,姓名无考。

玄宗天寶年間,哥舒翰為安西節度使,控地數千里,甚著威令。當地人為詩歌之,見《南部新書》庚。《全唐詩》錄存此詩,《全唐詩外編》亦存錄此詩,而后一聯不同。 這首民歌通過對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的歌頌,表達了各族人民對和平生活的嚮往,平樸自然,雄渾粗獷,流傳至今。

主要作品

《哥舒歌》[1]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评析

哥舒,这里指哥舒翰。哥舒,是以部落名称作为姓氏。哥舒翰,突厥族哥舒部人,原是身兼几个节度使的名将王忠嗣的部下。天宝六年(747),因为王忠嗣被诬陷革职,玄宗命哥舒翰为陇右节度使。陇右节度使的设置就是为了防御吐蕃的,治所在都州(今青海省乐都县)。哥舒翰在对吐蕃的战争中 ,有些体现了唐玄宗骄奢好战的一面,有些则属于抵御吐蕃侵扰,起到了安定边境,保护人民生活、生产的作用。

哥舒翰多次击退吐蕃侵扰,改变了边境的局面 ,致使“吐蕃屏足不敢近青海”。因而,当时就有民谣说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吐蕃总杀却,更筑两重壕 。”后来流传的《哥舒歌》,很可能是在这首民歌基础上加工过的作品。

从内容上看,《哥舒歌》是颂扬哥舒翰抵御吐蕃侵扰、安定边疆的;同时也通过这个形象寄寓了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的理想和愿望。“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第一句是起兴,诗人用高挂在天上的北斗星,表达边地百姓对哥舒翰的敬仰。“至今窥牧马 ,不敢过临洮”,“窥牧马”指吐蕃越境放牧,就其含意而言,也就是代指一切侵扰活动 。临洮,就是今甘肃省洮河边的临潭。自从遭到哥舒翰的抵御,吐蕃再也不敢越过临洮进行骚扰。

这首诗题为《哥舒歌》,哥舒之所以值得歌唱,显然是因为他戍边抗敌,保国为民。但是,作者并不从激烈的战斗中直接表现他如何英勇善战,如何机智果敢,用兵如神等等,而是通过侧面描写的手法来突出主题。诗的第一句就把哥舒翰在人民心中的威望渲染出来。人民为何赞扬,吐蕃何故畏惧;过去吐蕃长驱直入,如今又为什么“不敢过临洮”,这不都是宣扬哥舒翰的赫赫武功吗?可见这样的描写是很富于启发性的 。“哥舒夜带刀 ”,这个“夜”字是颇有讲究的 ,它把起兴的第一句和第二句巧妙地联系起来了,把赞扬和崇敬之情融注于人物形象之中;同时又将边地的紧张气氛和人物的警备神态刻画出来了。“哥舒夜带刀”五个字干净利落,好像是一幅引人注目的人物画像。在那简练有力、富有特征的形象中,蕴藏了一股英武之气,给人一种战则能胜的信心,而给吐蕃以“屏足不敢近”的威慑。因此,我们说就反映人物内心世界和表现诗的主题来讲,“哥舒夜带刀”比起那种冲锋陷阵的形象更丰富、更传神,更能诱导人们的想象

视频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西鄙人的这首《哥舒歌》吧

参考文献

  1. 哥舒歌鉴赏,中华诗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