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山小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西藏山小橘 |
中文学名:西藏山小橘 拉丁学名: Glycosmis xizangensis (C. Y. Wu et H. Li) D. D. Tao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芸香目 亚 目:芸香亚目 科:芸香科 亚 科:柑橘亚科 属:山小橘属 分布区域:中国西藏自治区 |
西藏山小橘 ,学名: Glycosmis xizangensis (C. Y. Wu et H. Li) D. D. Tao,属于原始花被亚纲、山小橘属物种植物。灌木或小乔木,高3米。小枝灰青色,无毛。叶有小叶3-4片,小叶互生或近对生,阔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2-20厘米,宽5-9厘米,顶部突狄的短尖,基部楔尖,全缘或浅波浪状,近革质,叶面暗绿,叶背浅绿;小叶柄长4-10毫米。花序腋生,长2.5-4厘米;花序轴被褐锈色短毛;萼裂片阔卵形,长不及2毫米,外面被褐锈色短毛,边缘被缘毛;花瓣长圆形,长约1.5毫米,端钝,无毛;雄蕊10枚,近等长,花丝略扁平,花药椭圆形,药隔无油点,顶端尖;子房近球形,花柱圆柱状,柱头不增大。果未见。 [1]
西藏山小橘形态特征
高3-1.5米的小乔木或灌木。新梢淡绿色,成长枝暗灰褐色。
叶具单小叶,叶柄通常长2-5毫米,稀长达16毫米;小叶纸质,长圆形或披针形,长4-18厘米,宽1.5-7厘米,更大的长30厘米,宽11厘米,顶部渐尖,边全缘,波浪状,新生嫩叶两面均被稀疏、褐锈色微柔毛,稍后毛尽脱落,干后叶面淡绿或暗灰绿色,叶背色较浅或带黄绿色,中脉在叶面稍凸起,很少近于平坦,侧脉每边8-12条,小叶柄长1-5毫米。
花序腋生及顶生,由少数花聚生成簇或为甚短缩的聚伞花序,长通常1厘米以内,花梗甚短,与花序轴及花萼裂片同被褐锈色微柔毛;花萼裂片阔卵形,长1毫米以内;花瓣白色,5片,长约4毫米,稍迟脱落;雄蕊10枚,近于等长,花丝由上而下逐渐增宽,药隔背面有2-3油点,其顶部亦有1油点;子房初时卵形,不久即纵长生长呈短棒状,花柱甚短,比子房稍纤细,但界限模糊,散生干后微凸起的油点,柱头稍增粗,均无毛。
灌木或小乔木,高3米。小枝灰青色,无毛。叶有小叶3-4片,小叶互生或近对生,阔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2-20厘米,宽5-9厘米,顶部突狄的短尖,基部楔尖,全缘或浅波浪状,近革质,叶面暗绿,叶背浅绿;
小叶柄长4-10毫米。花序腋生,长2.5-4厘米;花序轴被褐锈色短毛;萼裂片阔卵形,长不及2毫米,外面被褐锈色短毛,边缘被缘毛;花瓣长圆形,长约1.5毫米,端钝,无毛;
雄蕊10枚,近等长,花丝略扁平,花药椭圆形,药隔无油点,顶端尖;子房近球形,花柱圆柱状,柱头不增大。果未见。
分布区域:
中国西藏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