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黑斑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西瓜黑斑病
主要为害叶片。初生水浸状小斑点,分布在叶缘或叶脉间,后扩展为圆形至近圆形暗褐色,边缘稍隆起,病健交界处明显,上具不大明显轮纹,病斑迅速融合为大斑,致叶片枯黄。
病原
Alternaria alternata (Fr.) Keissler. 称细交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受害症状
1、叶片受害症状:西瓜叶片发生黑斑病初期,叶片的叶缘或叶脉间生水浸状小斑点,后发展为圆形至近圆形病斑,暗褐色,边缘稍隆起,病健处明显,有淡淡的轮纹。发病后期病斑融合为大斑,引起叶片枯黄。湿度大时病斑扩展迅速,引起全株叶片枯萎。
2、果实受害症状:西瓜果实受到黑斑病危害后,果实上出现水渍状病斑,呈暗色,发病后凹陷,引起果实腐烂。
西瓜黑斑病发病率在10%~30%左右,轻度影响西瓜生产,严重时可达80%以上,显著影响西瓜生产。[1]
传播途径
西瓜黑斑病病菌可以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种子上越冬,在第二年西瓜出苗后,在适宜的温度、湿度下进行传播,可以借风雨进行传播。
病因病理
半知茵亚门真菌。苗丛灰黑色至黑色,分生孢子梗单生直宣立,不分枝或偶有分枝,浅褐色至榄褐色,有的上部色浅,基部细胞稍大,具隔膜1-4个,大小12-7l×2.5-6微米;分生孢子形状差异较大,椭圆形至圆筒形或倒棍棒形至倒梨形或卵形至肾形,浅褐色至暗褐色,5-10个串生,无咏或具短曝,碌长不长于孢身长的1/3,孢身具横隔膜1-9个,纵隔膜I一6个,分隔处溢缩,大小10一62×5-19微米。该苗在5-40℃范围内均可生长,26℃适,分生孢子萌发温限10-37℃,26℃适,茵丝生长发育适pH6.5-6.7;可利用淀粉、纤维素等碳源。其寄主范围很广,国内报道为8科14种。如西瓜、甜瓜、去茄、花生、大豆、棉花、小麦等。国外报道为400多种。
防治方法
1.选用适宜当地栽培的抗病品种。郑杂5号、新红宝、庆红宝、庆农5号等。生长势较强的绿皮、花皮品种较比抗病。
2.西瓜收获后清洁田园,集中烧毁或深埋。不要在田边堆放病残体,及时清理田园,翻晒土地,减少菌源。
3.种子。种子用55℃温水浸种15分钟后,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2小时,冲净后催芽播种。
4.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避免偏施过量氮肥。
5.化学防治。发病初期或降雨前可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发病后或湿度大时可喷施80%大生M一45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每667平方米喷施药液60公斤,每隔5——7天喷1次,连喷3-4次,并注重雨后补喷和田间排水。[2]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