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西樵大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樵大饼
图片来自ucookicook

西樵大饼,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的一种民间小食。为一种白色粉状圆形大饼,因较其他饼类的体积略大,故叫大饼。相传该饼由明朝嘉靖年间籍贯南海的宰相方献夫所创制。

其缩小版则为光酥饼。两者原料一样,但分量有别。光酥饼体积较小,易于携带。

2013年5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卫生厅发布广东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西樵大饼》(DBS44/ 003-2013)。[1]根据该标准,西樵大饼的主要原料是“小麦粉白砂糖、鲜鸡蛋、水、食用植物油和西樵大饼面种”,烤好的圆形大饼直径不少于18公分。

由来

明朝弘治年间,方献夫任吏部尚书时,一天四更起床,洗完毕,准备用早点,岂料仆人迟迟没拿上来。他到厨房一看,厨子迟了起床来不及做点心。方献夫见案板上有已发酵好的面团,便急中生智,叫厨子在面团中加上鸡蛋和糖揉匀,做成一个大饼子,放在炉子上烤。一会儿饼子烤好,方献夫用包袱布包好,命轿夫起轿,匆匆上朝去了。

方献夫来到朝房,见还有时间,便拿饼子就著清茶吃了起来,饼子松软甘香,十分可口。同僚们闻到饼香四溢,都咽口水了,有官员还探过头来问吃什么饼子。方献夫故乡情浓,不假思索便说:“这是西樵大饼。”散朝后,方献夫命厨子如法炮制,做了几十个大饼子,第二天上朝时带到朝房,分给同僚享用。同僚们边吃边啧啧称赞饼子可口,西樵大饼便在朝中美名扬了。方献夫也经常命厨子烤制,供自己吃或招待客人。

后来方献夫称病还乡,在西樵山设石泉书院讲学10年,将制饼方法教给山民。好方法加上西樵山好泉水,制出来的西樵大饼更可口了,又因为饼子形如满月寓花好月圆的好意头,因此西樵人嫁娶喜庆、探亲和过年过节,都以此作礼品送人。

到了清未民初,西樵大饼做得最好的是离西樵山不远的民乐圩一饼家,它制出来的西樵大饼除了甘香、松软、清甜外,还有刀切不掉渣,暑天在桌上放上10天半月不变质的特点,广州、佛山的商人纷纷仿制,但色、香、味均无法与地道的西樵大饼媲美。

特色

西樵大饼名不虚传,外型圆大,大者有2市斤,一般也重半斤,也一两左右的小饼。它颜色白中微黄,不起焦,入口松软,清香甜滑,食后不觉干燥,可与鸡蛋糕比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