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西方绘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方绘画以浓厚的风格特色:时代的、民族的,以及艺术家个人的风格特色为主。

发展

原始时代

在人类最早的的绘画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时期的艺术持续约有一万年之久,几乎所有的图画都集中在旧石器时代最后5000年里,即距今1.7万年到1.2万年的吗格德林文化时期,这些被绘制在原始洞窟岩壁上的最古老的图画,气势恢弘,栩栩如生,堪称自然主义杰作。法国拉斯科洞窟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的壁画,是其杰出代表。

古希腊罗马

如果没有希腊的艺术和科学,没有奴隶制就没有罗马帝国;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也就没有现今的欧洲(恩格斯)。由于战争与自然原因,没有留下纯粹的希腊绘画,唯一的材料来自于“希腊瓶画”,希腊艺术的两种追求,一是真实再现,一是优雅和谐。而对罗马绘画的了解主要来自于庞培古城

中世纪

在中世纪(476—15世纪)的漫长时期,处于古典文明的结束与复兴之间。很多人认为中世纪艺术怪诞、迷惑,甚至贬为丑恶,也有人认为此间艺术丰富,反映出了东方文化,希腊罗马文化及蛮族文化的融合。中世纪基督教占主要地位,于是图画也为之服务。

文艺复兴

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中心地,14-15世纪早期画家乔托、马萨乔等把人文思想与对自然的逼真描绘结合,虽还具呆板僵硬痕迹,却显出了与中世纪不同的现实主义风格。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画家们再真实与幽雅方面达到了同意,有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菲尔“盛期三杰”。提香、乔尔达内等威尼斯画派画家注重光与影的表现,追求享乐主义的情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520-1590年的手法主义画家不关心作品内容的表达,而对形式因素予以极大的热情,热衷于表现扭曲的体态、奇特的透视和绚丽的色彩,反映出与文艺复兴的古典审美精神相异的情趣。另外又有尼德兰、德国、法国的文艺复兴绘画也把意大利风格与本土传统融合,创出了自己的绘画风格。

17—18世纪

17世纪的西方绘画又开创了一个生气勃勃的新局面。以意大利、德兰德斯、荷兰、西班牙和法国为代表。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型:一.巴洛克:强烈的动势、戏剧性、光影对比及空间幻觉等特点;二.古典主义和学院派:古典主义强调理性、形式和类型的表现,忽视艺术家的灵性、感性与情趣的表达;三.写实主义:拒绝遵循古典艺术的规范以及“理想美”,也不愿意对自然进行美化,即忠实地描绘自然。18世纪的西方绘画,洛可可风格兴盛一时。与此同时,写实主义也得到发展。

19世纪

此时法国绘画在欧洲起着主导性作用。法国绘画的发展大致分为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等阶段。

20世纪

此时出现了众多现代主义的思潮,在艺术理论与观念上与传统绘画分道扬镳。现代主义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强调艺术的纯粹性及绘画语言自身的价值,他们排斥功利性,对描述性和再现性的因素也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组织画面结构,表达内在情感,营造神秘梦境。其主要流派有:野兽主义、立体主义、巴黎画派、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维也纳分离派、风格主义、达达主义、形而上画派、超现实主义、至上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波谱艺术、光效应、新超现实主义、超级写实主义。

历史

西方绘画史说穿了,就是打碎三伪艺术,逆三伪艺术而求真的过程。第一个过程是反三伪艺术,打碎三伪艺术,将三伪艺术跑进历史的垃圾堆,此举奠定了如今世界主流艺术的主弦律,然后就是求真相的过程。艺术的本质就是书写真相,三伪艺术因为缺乏真相,所以成为糟粕,拓写真相,是艺术家孜孜不倦营求的事。

古代绘画

《左传》总结古代人的生活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思就是国家的大事有两件,祭祀和战争。上古绘画主要表现两个主题,敬神和战争,包括狩猎等,更多的神是当时人民的图腾,有很多图腾是自然界存在的事物,比如狼、虎、鹰、马等。这个时期的绘画重点书写各种事物的神性和灵性。抽象简洁的线条适合表现原始人内心那种质朴的敬畏和神秘感。西方古代艺术史中经常提到的有两块,一是古埃及,一是古希腊罗马——都是“画各种神”。

中世纪绘画

中世纪十分黑暗,基督教的政教合一,通过行政手段霸占艺术话语权,搞官方艺术,把一些艺术爱好者集中起来,形成艺术工厂,成批、海量、机器化生产绘画,说穿了,就是搞三伪艺术,应该说绝大部分是三伪艺术。中世纪所有的艺术奴工只能画一个主题:上帝。艺术话语权被官方把控,画家必须按照基督官方对生活的解释来画,官方说生活是怎么样的就是怎么样的,画家不能有个人的理解,画家被奴役为绘画奴工,他们通过教堂的窗户和墙壁作为选稿展览的唯一发表场所,所以如果你看到这种目光呆滞,面无表情的扑克脸,一般就是中世纪“展览体”、“窗户体”和“报刊体”的东西了。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中世纪的枯燥持续了一千多年,进入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复兴的是古希腊罗马艺术。文艺复兴要反抗的是中世纪枯燥的绘画,其实反的是三伪艺术。文艺复兴发现的真相就是:神就是人。他们画神,但是画神是为了表现人,表面上画的还是神,但实际上画的是人情味。绘画开始大面积接触古希腊罗马那丰富多彩的肉体生活。*[1]

特点于区别

中西画各自特点

西方画是形象艺术,是用透视的理念、素描的技法、写实的造型手段,多用排笔和油彩颜料通过反复叠加的方法来作画的。强调的是三维空间的形象塑造,追求的是视觉的快感,重视的是视觉感染力和形式美。 中国画是意象艺术,是用不是写实也不是抽象的“似与不似”、”不似则似” 的高度内含和丰富的笔墨结构塑造出来的。 中国画不同于西方画,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 中国画源于大自然又高于自然,透过具象,聚于意象又结合画家的心境和意境,是一个高境界的意象艺术。中国画视大自然为天地,天地视为宇宙,它不但塑造大自然的意象,也表达了画家对天地炎黄的感受。为此中国画不强调和注重某一自然景观的写实,而是根据画家感受到自然山水的特征,进行提练、概括出笔墨的形态,再通过有机的排列、组合、对比和浸透,形成生动韵律和节奏的意象来塑造画面的形象,这才是中国画的意象艺术。
  2. 笔墨是传统中国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绘画造型的手段,又是精神表现的载体。笔墨的具象因素,它具备造型功能;笔墨的抽象因素,使它能游离于形象之外抽化于形式因素而总结规律传承下来为后人学习和利用。而笔墨的强烈表现性即是画家自我个性的表现、情感的发挥。
  3. 笔和墨是构成中国画的基本特征的统一-体的两个方面,是互相联系又不可分割的,中国画主要靠墨色和线条的变化来作画的,笔墨为主,色为辅的绘画艺术。
  4. 中国画的观察方法,素有"遣貌传神”的特点,不追求自然属性的完整而致力于主观精神的传达,巧妙地利用留白,增加虚拟联想空间,形成可视物象的外延,加强画面的意境。
  5. 中国传统画的意境和气韵是中国画审美意识最高的形态,它的形成和创造有赖于笔墨结构和形态。意境的“意“:是画家的意,是画家的主观,"境” 是自然世界的客观,是画家要面对的取材客观,"意境 "是主客观的结合,是造化与心缘的结合,它是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制造出来具有客观世界内含的主观世界。另外,“韵” 乃是中国画最突出的个性所在,气韵是由笔墨而生,而骨法用笔又是生动气韵的技术过程,“气韵生动” 是骨法用笔的终极目标,气韵或取园浑而雄壮者:或取顺快而流畅者;用笔不痴不弱,用墨浓淡相宜,干湿得当,不滞不枯等。只有以充满“韵味”的笔墨,才能呈现出音乐般的生命节奏,韵律体现超群拔俗的雅逸风度,畜含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意蕴和个性气质。

中西画的共性与联系

中国的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两者的共性是:无论西方的写实与中方的写意,都源于自然、崇高自然,只不过西方画重原始真貌的写实,而中国画从原始真貌中画家作了提炼和升华加入了画家的心境和意境。其实无论中画和西画都酝育了透现的基本论理,西方画以透视、素描来塑造物体的形象,中国 画中的“六远法”山论理念及"远山无皴”、"远水无波”、“远人无目”、”远树无枝”等绘画心法也都说明中国画也酝育透视理念和技法,又如《清明上河图》中的房、船等的绘画过程中都运用了素描的技法,而且在图中还应用散点透视的原理把隐身于某些景物的后面的景点显露出来等等,这些例举都说明中西画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并不是互相排斥的。三中西画的区别至于中西画之区别,以上所述中国画的特点中已明确显露,因为这些特点都是西画所不具备的。除此以外,中国对艺术价值的评审标准不像西方画强调三维空间的层次和形象塑造,而是格调上的“层次”如:“精品”"神品”"逸品”等。另外,中国山水画和西方的风景画的不同,最核心的还是绘画的价值观有极大的区别,西方追求的是视觉和听觉的快感,重视的是形式美。而中国画追求的不但是形式美,而且追求画家的心灵美,这也是东方艺术独特的精神。*[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