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撒哈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撒哈拉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阿拉伯语:الصحراء الغربية‎,西班牙语:Sáhara Occidental)简称西撒哈拉,位于非洲西北部,地处撒哈拉沙漠西部,濒临大西洋,与摩洛哥、毛利塔尼亚、阿尔及利亚相邻,该地是一个有争议地区,摩洛哥声明对此地区拥有主权,西撒哈拉历史上曾为西班牙的殖民地,1975年,西班牙宣布撤离西撒哈拉,1979年,毛里塔尼亚宣布放弃对西撒哈拉的领土主权,而摩洛哥与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的武装冲突一直持续至1991年,摩洛哥控制着西撒哈拉约四分之三的地区。[1]

另外,当地独立武装组织波利萨里奥阵线统治着该地区以东大约四分之一的荒芜地区,其余大部分均为摩洛哥所占领,共有47个国家承认该武装政权所领导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the Sahrawi Arab Democratic Republic)”为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之一。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 英文名称 the Sahrawi Arab Democratic Republic(Western Sahara)
简   称 西撒哈拉 所属洲 非洲
首   都 阿尤恩主要城市达赫拉,斯马拉 国庆日 1976年2月27日
国   歌 《啊!西撒哈拉的儿子》 国家代码 EH
官方语言 阿拉伯语 货   币 西撒哈拉比塞塔
时   区 UTC+0 政治体制 总统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 国王:穆罕默德六世、首相:阿卜德里拉赫·本基拉纳 人口数量 594,200人(2019年12月) [2]
人口密度 1.8人/平方公里(2019年) 主要民族 阿拉伯人、柏柏尔人
主要宗教 伊斯兰教 国土面积 266,000平方公里
水域率 忽略不计 GDP总计 147.62亿美元(2014年)
人均GDP 2134美元(2019年) 国际电话区号 212
国际域名缩写 Western Sahara— EH道路通行 靠右行驶
与中国关系 未被承认,未建交

历史沿革

历史上7世纪时即有阿拉伯人进入该地。15世纪中叶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侵入。

1885年西班牙将布朗角到博贾多尔角一带划为它的保护地。1934年,西撒哈拉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958年西撒哈拉改为西班牙的海外省。1973年5月,萨基亚阿姆拉和里奥德奥罗人民解放阵线(简称“西撒人阵”或波利萨里奥)宣布成立,决定通过武装斗争争取西撒哈拉独立。其邻国阿尔及利亚摩洛哥毛里塔尼亚反对西班牙对西撒哈拉的统治。1975年11月14日,西班牙、摩洛哥、毛里塔尼亚签订《马德里协议》,规定西班牙于1976年2月26日撤离西撒哈拉,承认两国的领土所有权。摩洛哥、毛里塔尼亚随即签订分治西撒哈拉协定,摩占领北部17万平方千米,毛占领南部9万多平方千米。阿尔及利亚谴责摩、毛瓜分西撒哈拉。

1976年2月27日,西撒人阵宣布成立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SADR)。摩、毛军队与得到阿尔及利亚支持的西撒人阵的武装力量不断发生冲突。1979年8月,毛里塔尼亚同西撒人阵签订和平规定,放弃对西撒哈拉的领土要求,退出西撒战争,摩洛哥乘机占领了毛里塔尼亚退出的地区,与西撒人阵处于对立状态。非洲统一组织和联合国出面斡旋。

1979年第十六届非统首脑会议建议在西撒哈拉全面停火,并组织公民投票,以决定独立或维持现状。

1981年6月,第十八届非统首脑会议通过决议,要求在西撒哈拉举行公民投票,并成立西撒哈拉问题实施委员会。

1983年6月第十九届非统首脑会议通过决议,要求冲突双方直接谈判,以实现停火和公民投票。

1984年11月,西撒哈拉首次作为非统成员国出席第二十届非统首脑会议,摩洛哥退出非洲统一组织。

自1975年以来,联合国大会多次通过关于西撒哈拉问题的决议,重申西撒哈拉人民有不可剥夺的自决和独立的权利。1986年4~5月,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摩洛哥和西撒人阵在纽约举行两轮间接谈判,各自阐述了对西撒问题的一贯立场。

自然环境

西撒哈拉位于非洲西北部,地处撒哈拉沙漠西部,西濒临大西洋,海岸线长约900千米。北邻摩洛哥、东、南接阿尔及利亚和毛里塔尼亚。

该地是一个有争议地区,摩洛哥声明对此地区拥有主权。另外,当地的一个独立武装组织(波利萨里奥阵线,又称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统治着该地区以东大约四分之一的荒芜地区,其余大部分均为摩洛哥所占领。截至2019年,有54个联合国成员国承认该武装政权所领导的“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国”为独立的阿拉伯国家之一。

西撒哈拉历史上曾为西班牙殖民地。1975年,西班牙宣布撤离西撒哈拉,并同摩洛哥和毛里塔尼亚分别签署分治协议,阿尔及利亚支持的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随后也对西撒哈拉提出领土要求,三方为此曾多次发生武装冲突。1979年,毛里塔尼亚宣布放弃对西撒哈拉的领土主权,而摩洛哥与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阵线的武装冲突一直持续至1991年。截止2011年,摩洛哥实际控制着西撒哈拉约四分之三的地区。

区域位置

位置

位置:20°46′N—27°40′,按照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则三分之一位于热带,三分之二位于北温带。从南北半球角度看位于北半球。北部边界恰好为北纬27°40′纬线。

经度位置:17°06′W—8°40′W,东部边界恰好为西经12°和8°40′W。从东西半球角度看,位于东半球。从世界时区角度看,规定为0时区(中时区)。

海陆位置:北靠非洲大陆、面临大西洋。东北与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相邻;南部与毛里塔尼亚相邻;撒哈拉沙漠西部。

地形

沿海平原、低缓丘陵为主。

地形地貌

位于非洲西北部,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900公里,北、东、南分别与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毛里塔尼亚接壤。西撒哈拉占是典型的风沙地貌,全境除少数绿洲以外,几乎全是沙漠。西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海拔在200米以下;东部地区地势较高,海拔约450 米。东北省海拔800米为全区最高地区。高原上有深谷,以萨吉耶哈拉干河谷最大,又称萨吉耶哈姆拉盆地。全境无一条常年性河流。

气候特征

热带沙漠气候,年降雨量100毫米以下,有的地区经常连年20年无雨。日温差大,内地昼夜气温变化幅度为11℃~44℃。缺雨、干旱、闷热是西撒哈拉气候的特点。即位是沿大西洋边上的阿尤恩、达赫拉等地的年降雨量也只有40~43毫米。

境内大部为沙漠和半沙漠地带,属热带沙漠气候。西部沿海气候湿润,东部高原气候干燥。内地每日平均温差11℃~14℃。

行政区划

境内仅有3座较大的城镇:

阿尤恩,在国境西北部,现由摩洛哥实际控制,距大西洋30公里,始建于1934年。原为西班牙海外省的行政、军事和欧洲人居住中心。城南开采磷酸盐矿。人口13.3万(2007)。

达赫拉,在中部大西洋岸,原名锡兹内罗斯城,为一渔港,人口约2.1万(2008)。

斯马拉,在北部,是伊斯兰圣城,人口约8000。 [3]

国家象征

语言

阿拉伯语。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

国旗

黑色象征勇气,绿色象征伊斯兰教和善良,白色象征纯洁,红色象征坚韧,星月象征伊斯兰教。

国徽

将国旗系在枪上,象征着通过武力来保护国家独立与主权完整。

经济

磷酸盐矿藏丰富,仅布克拉的藏量即达17亿吨。建有现代化的磷酸盐开采场。1976年发生战争后,磷酸盐生产陷于停顿,1979年恢复生产。此外,还有钾、铜、石油、铁、锌等资源。

多数居民从事畜牧业,主要饲养羊和骆驼。沿海渔业资源丰富,海洋水产资源丰富,其中以海蟹、海狼、沙丁鱼、鲭鱼等著名。

文化

西撒哈拉社会以部落为基础,最大的部落是拉基巴特,占总人口的一半。每一个部落包括几个家族,同族人在一起游牧。每个家族由年长、有名望的人担任族长。各族的族长组成一个小组,根据伊斯兰法律制定部落的法令,任命酋长(主席)。各部落的酋长组成西撒哈拉的酋长大会,成员几十人,是最高的权力机构。

西撒人偏爱蓝色,不论男女,差不多全身都用一块蓝布裹着,因而有“蓝人”之称。在城市,贵族、宗教学者和行政长官常穿白色长袍。

交通

国内有公路北通摩洛哥,东南通毛里塔尼亚。海洋运输主要靠加那利群岛港口转运。

相关视频

1、女作家三毛在西撒哈拉阿雍城的全貌

2、走进西撒哈拉,揭开神秘原始部落的面纱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