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西夏文」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File:西夏文.jpeg|有框|右|<big>西夏文</big>[http://p4.itc.cn/images01/20200813/dabec6f795844c9ba646d77a8f11e842.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412868452_120091738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File:西夏文.jpeg|有框|右|<big>西夏文</big>[http://p4.itc.cn/images01/20200813/dabec6f795844c9ba646d77a8f11e842.jpeg 原图链接][https://www.sohu.com/a/412868452_120091738 来自 搜狐 的图片]]]
  
'''西夏文'''是西夏仿汉字创制的,用于书写西夏语。该文字是由[[西夏]]统治者李元昊命野利仁荣所创制,其后又汇编字书12卷,定为“国书”。此后上自佛经诏令,下至民间书信,均用西夏文书写。为方便人们[[学习]]西夏文,还印行了字典。西夏于1227年亡于蒙古帝国,西夏文也随之逐渐湮灭无闻。如今,这些字典以及一批佛教经卷和手书作品,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多有发现。西夏文的创立虽然字形与汉字相仿,但避免了与汉字的雷同。西夏语属[[汉藏语系]]的[[羌语支]],西夏人的语言已失传,跟现代的羌语和嘉绒语关系最密切。
+
'''西夏文'''是西夏仿汉字创制的,用于书写西夏语。该文字是由[[西夏]]统治者李元昊命野利仁荣所创制,其后又汇编字书12卷,定为“国书”<ref>[https://www.sohu.com/a/229868451_100041005 此文字汉字基础上创造,后成死亡文字,清末前数百年几乎无人能识] ,搜狐,2018-04-28 </ref> 。此后上自佛经诏令,下至民间书信,均用西夏文书写。为方便人们[[学习]]西夏文,还印行了字典。西夏于1227年亡于蒙古帝国,西夏文也随之逐渐湮灭无闻。如今,这些字典以及一批佛教经卷和手书作品,在内蒙古西部地区多有发现。西夏文的创立虽然字形与汉字相仿,但避免了与汉字的雷同。西夏语属[[汉藏语系]]的[[羌语支]],西夏人的语言已失传,跟现代的羌语和嘉绒语关系最密切。
  
 
==历史==
 
==历史==
行 11: 行 11:
 
 后来发现的西夏文文献颇为丰富,有[[法律]]著作《天盛年改定新律》、历史著作《太祖继迁文》、辞典字书《文海》、《番汉合时掌中珠》等。
 
 后来发现的西夏文文献颇为丰富,有[[法律]]著作《天盛年改定新律》、历史著作《太祖继迁文》、辞典字书《文海》、《番汉合时掌中珠》等。
  
[[清朝]][[嘉庆]]甲子年(1804年)张澍与友人游大云寺,发现藏匿已久的西夏碑,首次考订其为西夏文,当时无人能辨识。1898年,法国人德维亚(Deveria)也考订此碑为西夏文。
+
[[清朝]][[嘉庆]]甲子年(1804年)张澍与友人游大云寺,发现藏匿已久的西夏碑,首次考订其为西夏文,当时无人能辨识。1898年,法国人德维亚(Deveria)也考订此碑为西夏文<ref>[http://www.huaxia.com/qqla/lbyl/wh/2007/02/219028.html 西夏文发现始末],华夏经纬,2007-2-16 </ref>
  
 
1932年中国学者[[罗福成]]发表《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一文,将西夏文译成汉文。
 
1932年中国学者[[罗福成]]发表《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铭》一文,将西夏文译成汉文。

於 2020年8月29日 (六) 05:31 的最新修訂

西夏文是西夏仿漢字創製的,用於書寫西夏語。該文字是由西夏統治者李元昊命野利仁榮所創製,其後又匯編字書12卷,定為「國書」[1]。此後上自佛經詔令,下至民間書信,均用西夏文書寫。為方便人們學習西夏文,還印行了字典。西夏於1227年亡於蒙古帝國,西夏文也隨之逐漸湮滅無聞。如今,這些字典以及一批佛教經卷和手書作品,在內蒙古西部地區多有發現。西夏文的創立雖然字形與漢字相仿,但避免了與漢字的雷同。西夏語屬漢藏語系羌語支,西夏人的語言已失傳,跟現代的羌語和嘉絨語關係最密切。

歷史

西夏文字的創立歷史上有多種說法,相傳為景祐三年(1036年)十二月,大夏國主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榮創製,費時三年而成。西夏文字是記錄党項族語言的文字,又稱蕃書或蕃文,目前總計共於6000餘字。其結構多仿漢字,行體方整,但筆劃繁冗,用點、橫、豎、撇、拐、鈎等組字,多斜筆,無豎鈎。獨體字較少,由2個字甚至3、4個字合成一字者居多數。其中又大多屬會意合成字和音意合成字,分別類似漢字的會意字形聲字,一些譯音字由其反切上下字的各一部分組成,類似拼音字;象形字和指事字極少。其書體有楷、行、草、篆,分別用於雕刻、手寫和金石。

西夏文字創製後即尊為西夏國字,下令推行,用於書寫各種文書誥牒,應用範圍甚廣。西夏國滅亡後,西夏文仍在繼續使用。到了元代時(公元1227年)另稱河西字,且其文化並未完全消失,元代人用它刻印了大批佛經;明初時期亦曾刻印西夏文之經卷,到了明朝中葉,還有人以西夏文刻於經幢。此時距創造文字之時已歷時約500多年。

後來發現的西夏文文獻頗為豐富,有法律著作《天盛年改定新律》、歷史著作《太祖繼遷文》、辭典字書《文海》、《番漢合時掌中珠》等。

清朝嘉慶甲子年(1804年)張澍與友人游大雲寺,發現藏匿已久的西夏碑,首次考訂其為西夏文,當時無人能辨識。1898年,法國人德維亞(Deveria)也考訂此碑為西夏文[2]

1932年中國學者羅福成發表《重修護國寺感應塔碑銘》一文,將西夏文譯成漢文。

1962年發現於河北保定韓莊村、刻於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的西夏文石幢相勝幢被認為是現存年代最晚的西夏文文獻。

2010年起,寧夏國稅局的機打發票左上角都印有內容為西夏文「寧夏國稅」字樣的防偽標識。

視頻

西夏文 相關視頻

三分鐘教你西夏文
全世界只有不到十個人看得懂西夏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