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西区街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西区街道位于中山市城区西部,是中心城区的西大门,面积25.21平方公里,辖9个社区,常住人口97673人(2010年)。

2014年,西区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7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62.9亿元,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49.9亿元,增长14.6%;国地两税收入30.43亿元,增长18.4%。

西区街道内有中山詹园中山温泉仙沐园中山岐江公园等旅游景点。 [1]

中文名: 西区街道

行政区类别: 街道

所属地区: 广东省中山市

面 积: 25.21 km²

下辖地区: 9个社区

政府驻地: 广东省中山市西区升华路8号

电话区号: 0760

邮政区码: 5284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97673人(2010年)

著名景点: 中山詹园、中山温泉仙沐园、中山岐江公园等

车牌代码: 粤T

建制沿革

1988年始建西区办事处。

1996年,辖新安、槎桥、沙岗、库充、亨尾、新村、紫马岭、小鳌溪、大鳌溪、三溪、长江、柏山、土瓜岭、起湾、齐东、老富头、白沙湾17个管理区(村)和柏苑、花苑、竹苑、松苑、威力5个居委会。

1999年7月14日,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中山市撤销沙朗镇,将其并入西区办事处。同年8月25日,中山市人民政府西区办事处挂牌成立(时称新西区)。新西区东邻岐江河,与石岐区隔河相望,东北与石岐区鸭梨沙和港口镇接壤,南与沙溪镇龙瑞和南区的城南相邻,西与沙溪镇相连,北与东升镇坦背为界。

2000年,辖威力、柏苑、花园、松苑、竹苑、夏洋、齐富、东裕、富湾9个居委会和柏山、新村、沙岗、槎桥、新安、库充、亨尾、三溪、紫马岭、土瓜岭、起湾、齐东、老富头、白沙湾、长江、大鳌溪、小鳌溪17个村委会。

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西区街道下辖9个社区,分别是长洲社区、后山社区、西苑社区、烟洲社区、彩虹社区、广丰社区、沙朗社区、隆平社区、隆昌社区。

街道办事处驻广东省中山市西区升华路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西区街道位于中山市城区西部,是中心城区的西大门,东邻岐江河,与石岐区隔河相望,东北与石岐区鸭梨沙和港口镇接壤,南与沙溪镇龙瑞和南区的城南相邻,西与沙溪镇相连,北与东升镇坦背为界。面积25.21平方公里。街道中心大致位于北纬22°31′1″ ,东经113°20′49″。

地貌

西区街道地势以平原为主,西北部有狮山和马山,海拔30~77.6米。 整个平原地势平坦,海拔在2米以下,大致由西北向东南轻微倾斜。

气候

西区街道位于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口西侧,处于亚热带向热带过渡的地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

自然资源

水资源

西区街道境内有西江和北江,多年平均径流总量2241亿立方米,占珠江平均径流总量3290亿立方米的68.1%。

动物资源

截至2014年,西区街道动物以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和鼠类为主;水生动物有鱼类、甲壳类和多种贝壳。

人口民族

截至2014年,西区街道的常住人口约10万人,其中户籍人口4万多人。全街道以汉族为主。

经济

综述

2014年,西区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8.7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62.9亿元,增长8.9%;固定资产投资49.9亿元,增长14.6%;国地两税收入30.43亿元,增长18.4%;其中,国税收入17.59亿元,增长17.1%;地税收入12.84亿元,增长20.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9亿元,增长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7:35.6:63.7。

第一产业

西区街道主产稻谷和甘蔗,次为塘鱼、蔬菜、荔枝、桔、橙和香大蕉。农田水利有良好的设施,使有效灌溉面积达1.35万亩,排涝面积1.58万亩,1990年全镇粮食总产达9011吨。从1991年起,形成以养殖罗氏沼虾为主,以水稻、蔬菜为辅的“三高”农业生产布局。1998年全镇养虾面积6300亩,实现总收入5110万元,养虾户平均利润达4.6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4082元,比1990年增长2.46倍。

2008年,西区街道全区农村人均年纯收入11297元,同比人均增加6835元;国地税入库125601万元,同比增长6.82倍。

第二产业

截至2014年,西区街道全区拥有工业企业200多家,上规模企业38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6家。西区街道拥有全国名牌2个,全国免检10个,全国驰名商标2个,省名牌9个,省著名商标8个,免验企业2家。

第三产业

1998年,西区街道社会总产值79800万元;比1990年增长4.57倍。税收入库3800万元,比1990年增19.1倍,其中第三产业实现税收1465万元,占全区税收收入的61.45%。

自80年代中期起,先后建成了中山国际酒店、富华酒店、香山酒店、铁城酒店等一批高级宾馆及较为高大的商场,至1997年境内有酒店等旅游接待单位19家,批发市场22个。2008年境内有宾馆酒店35家,大型饮食娱乐场所18家,大型商场19个及房地产业33家等。

2006年,西区进入第二届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千强名单中,名列第87位,成为上升最快的镇区之一;成功创建为市经济强区;是年,西区在全市三产综合评比中名列第一。2008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82300万元,比2007年增长10.22%。

社会事业

医疗

截至2015年,西区街道有中医院中医养生保健中心(新中医院)、张溪社区卫生站、中乐群社区卫生站、星晨花园社区卫生站、中山市西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西区翠景社区卫生服务站、西区后山社区卫生服务站、西区隆平社区卫生服务站、西区广丰社区卫生服务站、西区隆昌社区卫生服务站谢淑华口腔诊所、西区医院第一门诊部等医疗机构。

中山市中医院,1957年3月在石岐悦来上街2号和晋元坊8号开办。原称中山县中医院,1984年改称今名。现址位于中山市悦来南路南安路2号,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1991年6月成为国家示范中医医院,1993年成为全国卫生文明先进集体、广东省振兴中医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996年成为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1998年成为广东省百家文明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

教育

1988年至1990年,西区有小学2所,沙朗镇有中学1所,小学4所。2008年,全区有公办学校7所,民办学校5所。其中: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成人技术学校1所,小学10所,幼儿园11所,形成了基础教育,职能教育与成人教育均衡发展的局面。全区有省一级学校2所,市一级学校5所;省一级幼儿园1所,市一级幼儿园3所。随着经济财政的好转,教育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2007年投入7800万元教育经费。2008年投资6000万元建成西区中心小学,投资1000万元建设昌平小学综合楼,全区适龄儿童入园率,适龄学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三年巩固率均达100%;科研兴教成绩突出,全区中小学共有12个国家、省、市级立项课题。

民生

从2000年起,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至该年底,全区参加各类保险人数达44287人。2001年积极开展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工作。是年,区经济发展总公司支付企业退休员工社保费114万元;长洲村支付1000万元为全村40岁以上的村民全部购买养老保险。2006年开始由区统筹的新农村合作医疗,有1.4万人登记参加,参保率达100%;该年全区有7841人参加城乡居民住院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全区五保户供养,特困户补贴,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生活外和就业安置等制度,使鳏寡孤独老人和经济困难的家庭生活有了保障。

西区街道每年新增财政60%以上用于民生事业,每年为群众办好十件民生实事,每年投入2000万元实施沙朗片区幸福提升工程。出台了完善社保、推动就业创业、加强危房改造等事关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住院和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全覆盖;个个社区有行政服务中心和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文化

2001年长洲社区建成翠景康体园和翠景文化中心。2003年建立西区文化活动中心,并创建为省一级文化站,2007年创建为省特级文化站。文化中心设有图书馆,藏书1.65万册、老人活动中心、少儿活动室、综合排练场、展览厅等设施,文化广场1.45万平方米,每日向群众开放。全区拥有各类业余社团19个,每年举办20多场次大型文化活动,送文化下乡32场次。西区街道拥有高档文化娱乐场所30多处,具有500年历史的“烟洲书院”、“黄氏宗祠”折射出西区浓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山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烟洲书院是全市全民修身学堂总堂。西区醉龙民间舞蹈分别被列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第二批国家级别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市首家市级图书馆分馆在长洲社区建成开放。

通信

邮政电信便利,市邮政局、邮政电信大楼设于境内富华道。1994年沙朗开通5000门程控交换机,使沙朗人均拥有电话密度列全市前列,1996年被授予中山市电话普及第一镇。1999年西区程控电话装机容量1.6万门,用户1.1万户,2006年达2.6万户。西区电信大楼承担了全市70%的长途业务和100%的网关汇接工作,中山市所有的固定电话,小灵通与移动电话之间的互联互通都要经此来完成。

体育

全省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综合性体育场馆之一的中山羽毛球场馆设于境内(占地32亩,有20多项运动休闲设施)。

视频

中山市西区办事处深入永善县桧溪镇考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