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襄阳曲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襄阳曲四首》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襄阳曲四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借乐府旧题而创作的组诗。

这四首《襄阳曲》作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李白三十四岁,游襄阳,结识韩朝宗。李白在襄阳所写的这几首诗,既可见其性情,又可见其诗风。在襄岘汉水的背景之下,一个怀着未醉之心的醉翁形象,栩栩如生。最后一首中"莫看","且醉"二句 ,是痛苦的潇洒。

这首诗既可见其性情,又可见其诗风。第一首诗描绘了人们在江边长堤上载歌载舞的生动场景,展示了襄阳迷人的景色;第二首诗描写历史人物山简的醉态,活灵活现地塑造了一个醉态可鞠的形象;第三首诗通过写岘山、汉江、水色、沙色、山上的堕泪碑以及碑上的青苔,碑上被磨灭了的碑文等等物景,说明时间的长河能淹没一切;第四首诗运用习家池与堕泪碑的典故,反其意而用之,表现了作者潇洒中的辛酸痛苦之情。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襄阳曲[1]

作品出处;《全唐诗》

文学体裁;五言绝句

作品别名;襄阳曲、杂歌谣辞·襄阳曲

作者;李白

创作年代;盛唐

作品原文

《襄阳曲四首》 一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

江城回绿水,花月使人迷。

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

头上白接篱,倒著还骑马。

山临汉水,水绿沙如雪。

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

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

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

作品注释

① 襄阳曲:乐府杂歌谣辞。

②白铜鞮:歌名。相传为梁武帝所制。一说为南朝童谣名,流行于襄阳一带。

③山公:即山简。晋代人,字季伦。"竹林七贤"之一山涛之子,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但他不理政务,只知饮酒游乐,故时人编了首《山公歌》。后成为流行在襄阳一带的一首儿歌。这首歌诙谐有趣,广为流传,常被游历襄阳的文人墨客所引用。

④白接篱:白色的头巾。山简每喝醉了酒,总是倒戴着头巾,倒骑着马回家。

⑤堕泪碑:在襄阳岘首山。《晋书·羊祜传》载:"祜乐山水,每风景,必造岘山,置酒言咏。"羊祜死后,为纪念他的政绩,"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食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作者简介

李白[2](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无确说。但一般认为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为其故乡。其家世、家族皆不详。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按照这个说法李白与李唐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辈族弟。亦有说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据《旧唐书》记载,李白之父李客为任城尉。

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3]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视频

康震:大诗人李白的气韵与风采

参考资料

  1. 《襄阳曲四首》 诗词古文网;
  2. 李白简介 古诗文网
  3. 且把诗文酿美酒,再斟一杯君愿否? 搜狐首页,发布时间;2017-07-11 16:39
  4. “李白”诗词全集(982首) 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