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襄城公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襄城公主(?—651年),唐太宗李世民长女,母不详。下嫁萧瑀长子萧锐。卒于永徽二年,陪葬昭陵。

  • 襄城公主雅礼有度,太宗贤之,[1] 敕诸公主视为师式。后人赞誉和政公主时提到“平阳起娘子之军于司竹,襄城行匹庶之礼于宋公,常乐匡复之师于武后,皆前古之所未有。”
  • 萧锐袭父爵为宋国公,沉毅有大量,善隶书,性蕴慈仁。贞观十八年,唐太宗将征高丽,命萧锐运河南诸州粮入海。卒于唐高宗显庆元年后。

基本信息

姓名    李氏  
别称    襄城公主      
民族    汉族      
陵墓    陪葬昭陵  
出生地   长安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651年 
所处时代   唐朝  
主要成就   唐太宗屡次下诏给其他公主要以襄城公主为榜样    

人物生平

襄城公主(?-651年),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长女,下嫁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萧瑀的儿子萧锐。

公主个性孝顺友爱,行为符合礼法,太宗屡次下诏给其他公主要以长姐襄城公主为榜样。依例,公主嫁后不能住在夫家,而要新建公主府,襄城公主却推辞:“儿媳对待公婆应该像对待父母一样,早晚侍奉在身边,如果不住一起,那么晨昏定省的礼节就会缺失。”于是,只是整修了一下开化坊的萧瑀府,门列双戟以符合公主府的标准。永徽二年(651年),襄城公主在恒州去世,唐高宗命所有命妇都在朝堂上哀悼,又派工部侍郎丘行淹专门去吊祭,并赐陪葬昭陵。灵柩经过长安故城之西,唐高宗登楼送葬,望灵大哭,襄城公主和萧锐合葬。

史料记载

新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八

  • 襄城公主,下嫁萧锐。性孝睦,动循矩法,帝敕诸公主视为师式。有司告营别第,辞曰:“妇事舅姑如父母,异宫则定省阙。”止葺故第,门列双戟而已。锐卒,更嫁姜简。永徽二年薨,高宗举哀于命妇朝堂,遣工部侍郎丘行淹驰驿吊祭,陪葬昭陵。丧次故城,帝登楼望哭以送柩 [2]
  • 新唐书 ·卷一百一·列传第二十六
  • 子锐,尚襄城公主,为太常少卿。

旧唐书·卷六十三·列传第十三

  • 子锐嗣,尚太宗女襄城公主,历太常卿、汾州刺史。公主雅有礼度,太宗每令诸公主,凡厥所为,皆视其楷则。又令所司别为营第,公主辞曰:“妇人事舅姑如事父母,若居处不同,则定省多阙。”再三固让,乃止,令于旧宅而改创焉。永徽初,公主薨,诏葬昭陵[1]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九

  • 癸酉,特进宋公萧瑀卒,太常议谥曰“德”,尚书议谥曰“肃”。上曰:“谥者,行之迹,当得其实,可谥曰贞褊公。”子锐嗣,尚上女襄城公主。上欲为之营第,公主固辞,曰:“妇事舅姑,当朝夕侍侧,若居别第,所阙多矣。”上乃命即瑀第而营之。

太平御览

  • 又曰:萧?子锐,尚太宗襄城公主。公主雅有礼度,太宗每令诸公主,凡厥所为,皆视其楷则。又令所司别为营第,公主辞曰:“妇人事舅姑如事父母,若居处不同,则定省多阙。”再三固让,乃止。

唐会要·卷六

  • 太宗长女襄城公主。出降中书令萧瑀子锐。公主雅有礼度。太宗每令诸公主。凡厥所为。皆视其楷则。又令所司别为营第。公主辞曰。妇事舅姑。如事父母。若居处不同。则定省多阙。再三固让。乃止。令于旧宅而改创焉。即荐福寺是也[3]

册府元龟·卷四十七

  • 高宗永徽二年,襄成长公主薨于常州(公主,太宗长女,?州刺史萧说)。将陪葬昭陵,涂次故城之西。帝登城,见柩车而哭。仍令黄门侍郎宇文节涂中吊诸子焉。

文献通考·卷二百五十八·帝系考九

  • 襄城公主初?萧铙,再?姜简(主性孝睦,动循矩法,帝敕诸公主视为法。有司告营别第,辞曰:“妇事舅姑,如事父母,异宫则定省阙。”止葺故第,门列双戟而己)

醴泉笔录

  • 宋次道集《颜鲁公文》十五卷,诗方十八首,多是湖州宴会联句书,公必在其间。又有大言小言、乐语滑语、谗语醉语。又和政公主碑,肃宗女,代宗母妹。潼关失守,辍夫柳浑乘以济孀妹。首云平阳与娘子之军于司竹,襄城行匹庶之礼于宋公,常纟?匡复之师于武后,皆前代所未有也。

类边长安志·大荐福寺

  • 在开化坊寺院半以东,隋炀帝在藩旧宅,武德中赐尚书左仆射萧瑀而为园。后瑀子锐尚襄城公主,诏别营主第,主辞以姑妇异居有乖礼,则因固陈请乃取园地充主第。又辞公主棨戟不欲异门,乃并施瑀之院门。襄城薨后,官市为英主宅。文明元年,高宗崩后百日,立为大献福寺,度僧二百人以实之。天授元年,改为荐福寺。中宗即位大加营饰,自神龙以后翻译佛经并于此寺。寺东院有放生池,周二百余步传云即汉代洚池陂也。南至浮图。院门北开正与寺门隔街相对,景龙中官人率钱所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