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褐胸山鹧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褐胸山鹧鸪

中文学名: 褐胸山鹧鸪
拉丁学名:Arborophila brunneopectus
界: 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鸟纲
亚 纲:今鸟亚纲
目:鸡形目
科:雉科
属:山鹧鸪属
种: 褐胸山鹧鸪
亚   种: 3亚种
命名者及年代: Blyth,1855年
英文名称: Brown-breasted Hill Partridge
保护级别: 无危(LC) IUCN标准

褐胸山鹧鸪[1](学名:Arborophila brunneopectus)嘴近黑;脚粉红色。为雉科,山鹧鸪属的鸟类。多见于平原和低山的常绿森林和竹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丹那沙林,它们的食物包括坚硬种子和昆虫等。繁殖期大约是5月份。一般它的寿命在20年左右,在中国以及世界的分布区域窄狭,数量稀少,2000年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以及世界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指名亚种为地方性留鸟,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南部及广西

外形特征

褐胸山鹧鸪雌雄相似。前额皮黄色,头顶橄榄褐色;每个羽毛尖端黑色,在头顶形成黑色斑点,有时黑斑结合使整个头顶变成黑色;枕部通常较头顶更暗,一条宽阔的白色或皮黄色眉纹从前额开始沿眼上到枕部,然后沿颈侧而弯向下,在颈部较淡;眼先和颈侧黑色;两颊和耳覆羽白色。背,腰和尾上覆羽亮橄榄色,具粗著的黑色横斑;尾橄榄褐色,具黑色斑点;肩,翅覆羽和内侧次级覆羽栗色,靠尖端处具棕色斑点;外侧次级飞羽褐色,具黑色滴状斑或横斑,以及大的淡橄榄褐色椭圆形斑;初级飞羽褐色,具宽的棕色羽缘,往内逐渐变为变为栗色。颏、喉白色或皮黄白色;前额稀疏的被有黑色羽毛,在前颈形成黑色斑点;胸和两胁淡褐皮黄色,具棕色羽缘和黑色基部;有时可看到两胁具白色圆形斑点和黑色横斑;腹几白色,尾下覆羽淡皮黄色,具宽阔的黑色横斑或斑点。

雌鸟喉部斑点较少,两胁黑白斑点亦不甚明显,其余似雄鸟。

虹膜暗褐色,眼睑和眼眶亮红色,嘴黑褐色或黑色,脚粉红色或淡红色[2]

生活习性

褐胸山鹧鸪性情较为宁静,也善于藏匿。叫声为单调的喉音,发展为一高一低的双哨音ti-hu, ti-hu, ti-hu……音量音频不变。配偶对唱时加上kew, kew, kew……的叫声。

主要以植物种子和果实为食,也吃直翅目、鞘翅目等昆虫和螺类[3]

栖身环境

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常绿阔叶林中,也见于低山丘陵和山脚平原地带的竹林与灌丛中,但比较喜欢常绿森林。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4-6月份,营巢在海拔1500-4000米之间的山地森林中的林下地面上,利用地面天然凹坑或由雌鸟在地上刨一个小坑即成。巢周围多有茂盛的灌丛或林下植物遮掩而不易发现,但有时也在林下植物较稀疏的地方营巢而不甚隐蔽。褐胸山鹧鸪每窝产卵约4枚,大小为36.8-37.6×28.4-28.5毫米[4]

地理分布

分布范围中国西南部,东南亚。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地方性留鸟,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南部及广西[5]

亚种分化

序号 中文名称 学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褐胸山鹧鸪南越亚种 Arborophila brunneopectus albigula Robinson & Kloss, 1919
2 褐胸山鹧鸪指名亚种 Arborophila brunneopectus brunneopectus Blyth, 1855
3 褐胸山鹧鸪北越亚种 Arborophila brunneopectus henrici Oustalet, 1896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在中国的分布区域窄狭,数量稀少,指名亚种2000年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为地方性留鸟,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南部及广西。

保护等级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6]。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无危(LC)。

视频

中国常见野鸟褐胸山鹧鸪,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你见过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