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裝步戰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裝步戰車
圖片來自mdc.idv.tw

裝步戰車(Infantry fighting vehicle-IFV,或譯作步兵戰鬥車)也称机械化步兵战车(MIFV),简称步战车。是一种能搭载步兵,并能伴随步兵提供火力支援的装甲运输车辆。在很多时候,步战车对于步兵的支援甚至比主战坦克[1] 所能提供的还要多。

步战车和裝甲運兵車作用相近,都是運送大约一个小队的步兵(人数大约在5-10人之间),步兵戰鬥車與裝甲運兵車不同的地方在於,同樣的重量下,裝甲運兵車防護力較好,步兵戰鬥車則是火力較大且有較多戰鬥功能,能夠讓步兵乘車作戰,本身也能夠伴隨下車作戰的步兵,提供直接的火力支援裝甲運兵車則更接近於有裝甲的運輸車輛。仅具备基本的自卫火力。

步战车通常装备有20-40mm口径的机关炮,7.62mm口径的机枪反坦克导弹和/或面对空导弹。步战车通常是履帶式的,不过部分式車辆也属于这个范畴,大多可在水上行駛,經過準備之後也可以渡過深度較大的河流。步战车的装甲防御能力一般没有主战坦克的水平。但由于大多装备有反坦克导弹,如美國拖氏和前蘇聯的9M117堡垒炮射導彈,均能对主战坦克产生致命的威胁。

補充

世界上第一種裝步戰車是前西德於1958年開發的Schützenpanzer Lang HS.30(Schützenpanzer12-3),德國基於二次世界大戰閃電戰理論指導,將裝甲擲彈兵摩托化步兵配合諸如SdKfz 251半履帶車的一種作戰方式,它推翻了美國為主的作戰理論,認為一輛裝甲運兵車應該作為一個「戰場出租車」,而不是作為一個突擊車。這個設計和作戰概念領先其他國家許多,也是後來其他國家紛紛倣傚的對象。時至今日,裝步戰車已經是各國伴隨坦克作戰的主要步兵作战车種,21世紀後各國以輪式步兵戰車作為新潮流,輪式車輛適應道路速度和橋梁的載重都高於履帶車輛,也較能配合現代資訊化戰場的快速機動打擊思想,但輪式車輛缺點在於防護力可能較低,對野外地型越野較差。

各国典型型號

參考文獻

  1. 主战坦克,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