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袁闊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袁闊成
出生 天津
逝世 2015年3月2日(2015-03-02)(86歲)
國籍 中國
職業 評書藝術大師
知名作品 《三國演義》《水滸外傳》《五女七貞》

袁闊成是享譽海內外的評書藝術大師,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闊成」之說。 袁闊成在繼承傳統評書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勇於創新,語言生動幽默,人物形象鮮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內容新、風格新、語言新,代表作品有《三國演義》《西楚霸王》《水泊梁山》《烈火金剛》。 2015年3月2日凌晨3點30分,袁闊成先生因心臟衰竭,在北京去世,終年86歲。

演藝道路

早年時期
1、模仿人物說話聲音
袁闊成模仿人物說話的能力高超,並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因為袁闊成是什麼超人,而是當時的創作環境決定的。那時的文藝界不像現在這樣浮躁,有網友說,那個時候,小學故事員的培訓中就要求有生活,有細節,形象生動。從建國伊始,話劇大師焦菊隱導演《龍鬚溝》的時候要求演員深入生活,「到生活中去」就成了文藝創作的重要手段和組成部分。比如說一段書,你就要深入生活,到生活中去學習人物的語言特點,然後經過藝術加工,創作出來的形象必然栩栩如生。這比某些演員閉門造車,悶在家裡憑空捏造人物的語音,自然要高明得多。 袁闊成模仿人物說話聲音的能力是最高的,一直到水泊梁山,袁闊成還在運用這種方式。但從評書《三國演義》特別是以後,袁闊成似乎放棄了這種刻畫人物的方式,其中的可能原因,後面還要提到。但有一些聽書不多的書迷因此認為,袁闊成不會運用這種方式,就十分可笑了。只要聽過袁闊成的現代評書以後,你就會知道,一小部分書迷所推崇的某些評書演員的這種能力,比起袁闊成來,就好比熒草之光之對皓月之明。
2、對袁闊成早期評書的評價
應該說,袁闊成早期的評書,每一部都是精品。網上所流傳的這一時期錄製的小段如《肖飛買藥》《黎明之前》《橋頭鎮》等更是不朽傑作,是曲藝寶庫中的明珠。
中年時期
1、中年時期的代表作
袁闊成中年時期的作品以《三國演義》為代表,包括《西楚霸王》等等書目。《三國演義》是我聽過的袁闊成的第一部評書。我較全面的熟悉三國演義中的故事,也是從評書三國演義開始的。
袁版《三國演義》有兩個重要特點。正是由於這兩個特點,才使該書成為現代評書史上藝術水平最高的評書。第一個特點就是他的知識性,《三國演義》這部書歷來重視評講,袁《三國》也不例外。在這一版三國裡面,除了幾句話的短評以外,還有很多很好的長評。比如在說到諸葛亮去世的時候,袁闊成用了整整一回書的篇幅來評價諸葛亮的一生。在這些評價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對周瑜的兩點評價,其一就是說周瑜並不是私人嫉妒諸葛亮而是出於對江東的忠誠。不然他不會在發現諸葛亮的才智以後,派諸葛亮的哥哥諸葛謹去遊說諸葛亮歸順東吳。其二就是說周瑜是個音樂家。因為聽三國的時候我還很小嘛,感覺這兩點評價很新鮮,因此記憶也最深刻。
2、袁闊成的文史功力
袁闊成的文史功力在《三國演義》中得到了充分的顯現,這當然並不僅僅體現在對人物的評價上。在袁《三國》中存在一些很有意思的擴展。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每當故事中出現一個典故,袁闊成總要把他的來龍去脈解釋清楚。但這還不算絕,因為畢竟這些典故已經在故事中出現,只需要按圖索驥就可以搞清楚其是怎麼回事。袁三國中最絕的是《三國演義》原書中根本沒有提到的內容,也被袁闊成有根有據的擴展了一番。僅舉一例以作說明。
比如孔融被殺的情節,在原書當中寫得非常簡略。無非就是說孔融長嘆被郗慮聽到,郗慮因此到曹操跟前告密,並說孔融經常反對你的政策。於是曹操大怒,下令殺孔融。在袁《三國》當中,通過郗慮和曹操的對話增加了兩個小典故,其一就是禁酒和禁婚,而第二個小典故最有意思,袁闊成是這樣說的:郗慮對曹操說,您還記得您在破袁紹的時候,公子曹丕收了袁紹的兒子袁熙的夫人甄氏,孔融曾經給您寫過一封信,信上說到了武王伐紂把紂王的寵妃妲己賜給了自己的弟弟周公旦嗎?孔融的意思是什麼呢?他的意思就是說,武王把妲己賜給了周公,其實是他自己看上妲己了。但是是妲己毀掉了紂王的江山,是一個不祥之物,如果武王自己納了妲己,傳出去影響不好。所以武王在名義上把妲己賜給了周公,其實暗地裡是自己把妲己給納了。因為只要把妲己納進自己家裡來,那人家家裡什麼事外人就不知道了。現在您破了袁紹,把甄氏賜給了公子曹丕,其實是您自己把甄氏納了。」
如果和正史比較的話,袁闊成的這個典故有所發揮。歷史上真實的情況是,曹丕納了甄氏,孔融就給曹操寫信,信中提到武王伐紂以後把妲己賜給周公的故事。曹操不知道這個故事,他就問孔融,你這個故事有出處嗎?孔融回答:我是從你的做法上推出來的。這其中也沒有郗慮什麼事。
應該說,袁闊成所講到的這個小典故有兩絕。一絕是有所本,其實像這樣的小故事憑空捏造一個並不困難(瞎編沒有意思),但要有所根據的話,難度就要增大很多。因為這要求改編者必須首先知道這個故事。二絕在發揮的巧妙。如果該典故照本宣科的話,一點意思也沒有。但經過袁闊成巧妙的藝術加工,這個小典故變得妙趣橫生。以上僅舉一例,就這個例子所提到的小典故來說,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如果不是袁闊成的評書,我可能一輩子也不會知道(這兩個典故出自後漢書)。
當然,關於評書《三國演義》尤其是北派三國的說法,我的基本主張是爬書,所謂依書敷衍。一定程度的擴展自然是需要的,但不要情節上大差大離,要把握好一個擴展的火候問題,這事實上也是對祖國文化遺產的一種尊重。在這方面,袁版《三國》做的還是相當好的(冰心喜歡袁三國很大的原因就在於袁三國沒走樣)。
袁《三國》很強的知識性是很多人都可以體會得到的,在此不再贅述。這套評書最重要的成就是其第二個特點,那就是他的形式美。應該說,注重形式美是袁派評書最顯著的特點,在早年的時候,其評書就被認為具有飄俏脆帥的特點。袁闊成的這些特點經過不斷的發展,在三國演義評書中得到了最大的發揮。
3、袁闊成字正腔圓
袁闊成的嗓音比較正,堪稱字正腔圓,頗符合中正平和的中國傳統美學審美要求。雖然也夾雜有少量方言讀音(不是口音)。但發音吐字不倒不癟。在袁闊成錄製電視評書《三國演義》的時候,由於年老已經不能再現當年電台版《三國》磅礴的氣勢。但我仍然喜歡這一版《三國》,原因就在於我喜歡聽那種字正腔圓的聲音。
袁闊成對嗓音的控制能力很高。其原因可能是袁闊成由說現代評書起家。現代評書對演員嗓音的控制能力要求較高。不信大家可以去看王剛的電視劇,其對嗓音的控制能力要高於一般演員,這些都要拜早年其說現代評書所賜。袁闊成同樣如此,正因為袁闊成對嗓音的控制能力較強,可以自由的控制聲音的輕重緩急,從而可以讓語言變得抑揚頓挫,富於韻律感,就像唱一樣好聽。
4、袁闊成善於運用氣息
袁闊成善於對氣息的運用。比如在其和田連元合作的節目《難題》中,袁闊成有這樣一段話:(小王)一踩油門,噌,跑了。這個描述聲音的象聲詞「噌」,就是用氣托着出來的。評書三國演義充分體現了袁闊成用氣的特點。正因為袁闊成善於氣息的運用,《三國演義》聽起來特別俏皮。袁《三國》所給予人的這種美感,就和顛一個極富彈性的小球所給予人的感覺一樣。
5、袁闊成口技的運用
袁闊成還有一項絕技,就是對口技的運用。對於評書這門藝術來說,口技有兩種使法。一種是使得像,這種口技適合於比較貼近生活的表演風格,比如田連元學汽車剎車,學開門的聲音,那真是像極了。說到這裡,可以插進兩句對田連元的評價,田連元的評書藝術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傳統評書現代演。我以前說過,相比於傳統評書,現代評書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細膩,生活化。袁闊成改說傳統書以後,並沒有把現代評書的這一特點帶到傳統書中來(袁可能是想保持傳統評書的氣派),完成這一任務的是田連元。所以我早就說過,田連元很像早年袁闊成。
口技的第二種使法是使得俏,也就是藝術化了的口技。這種口技適用於比較寫意化也就是傳統書(田連元除外)的表演風格。比如袁闊成的《三國演義》三英戰呂布一回,開頭是這樣說的:「關雲長溫酒斬了華雄,他手捻着長髯微合着二目走進大帳,騰咕嚕嚕嚕,把華雄的首級扔在了帳內。張飛一看哈哈大笑,我二哥可算得鰲里奪尊了。」就這幾句話被袁闊成說的波瀾起伏極富韻律感,在這當中就用到了一處口技扔人頭的聲音「騰咕嚕嚕嚕」,我相信關羽文可安邦武可定國的才能,但我絕不相信他扔一個人頭都能夠扔的這樣富於音樂性。袁闊成在這個地方所運用的,其實就是藝術化了的口技。
所謂藝術化的口技至少應該起到兩種作用,其一就是描摹聲音烘托氣氛,這是口技的最基本的要求,其二就是夾雜在語句當中,讓語句聽起來更加富有韻律感,更加跌宕起伏。還有一些口技可以起到京劇里鑼鼓(當然,鑼鼓也有烘托氣氛的作用)的作用,這一點還應細細體會。
善於給不同類型的書定基調 評書《水泊梁山》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袁闊成用極快的語速營造了一個短打「環境」或說「氣氛」。其實這是袁派評書的一個重要特點,袁闊成善於給不同類型的書定基調。如果去聽袁闊成不同類型比如長袍短打現代神魔評書,就會發現這些不同類型的評書氣氛都不相同(或說不同類型評書氣派不同)。只要藝術修養足夠深厚,袁派評書可以完全不聽故事的內容,只需去感受袁闊成給整部評書所營造的整體氣氛,你就可以準確說出,這是長袍還是短打,是現代還是神魔。《三國演義》當然也不例外,袁闊成充分發揮自己深厚的功力,通過嗓音的控制,氣息的運用,並間雜口技等等把一部三國說的大氣磅礴、跌宕起伏極富史詩般的韻律美。這也是袁版《三國》最成功之處。
就整部書而言,袁闊成的評書就是如此。若要糾纏細節,袁闊成又可以給不同的情景營造不同的小氣氛,於是就可以感受到三英戰呂布的鐵馬金戈和緊張的氣氛,也可以體味到走麥城的悲涼。以上所說的是袁《三國》形式美的重要特點。
6、評書共的三重境界
袁闊成作品封面 評書共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講故事,所謂生書熟戲聽不膩的曲藝,對於絕大多數聽眾來說,聽的就是故事。第二重境界是知識性,這樣的評書聽了以後有收穫。這前兩重境界都是針對評書內容而言的,可以總稱為評書藝術的內容美。而評書的第三重境界則是他的形式美。僅以一部三國而論,單田芳的《三國》在第一重境界(單田芳老師也不以這個著稱),連闊如的《三國》可以達到第二重境界,袁闊成的《三國》則達到第三重境界。袁版《三國》之所以取得這麼大的成功,原因就在於它在這三重境界上都得到了充分的擴張。除去少量口誤以外,袁《三國》可算得上一部完美的作品,是中國語言藝術的一座里程碑。
最後附帶一個問題,有一些資深書迷雖然承認《三國演義》的成就,但認為《三國演義》毀了袁闊成,袁闊成把他的全部評書才能耗盡在《三國》身上。具體的說,袁闊成說三國造成了三大危害,首先,為了營造《三國》史詩般的宏大氣氛和表現一些人物的粗獷,袁闊成多用橫音。結果把嗓子毀了,從此以後袁闊成的嗓音不再清醇,第二,出於尊重祖國文化,為了《三國》的嚴肅性起見,袁闊成把模仿人物說話這一評書的重要表現手段捨棄而且是永遠捨棄了,第三,《三國》評書以評講見長,導致袁闊成在其後的書目中,總想加進自己的一點見解,因此經常跑題。
晚年時期
1、晚年時期代表作
代表袁闊成晚年風格的書不多,只有《封神演義》和電視版《三國演義》兩部。其中,電視版《三國》由於年事已高,已不復當年電台版《三國》之勇,但卻更有一點座談三國的味道,風格反倒類似於連三國。總之,電台版和電視版《三國》,是兩套風格不同的評書。當然,就此二者而言,肯定是前者更佳。 需要重點一提的是袁版《封神》這套書。據說,這套書是袁闊成75歲高齡時所錄。由於錄製時年事已高,這套書成為袁闊成所有評書中口誤最多的一套書,這當然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但正所謂瑕不掩瑜。這套書是袁闊成進入晚年以後的代表作,是袁闊成評書藝術的又一高峰,同時也是所有《封神》版本中風格最正統,水平最高的一部。
2、袁闊成版《封神演義》
比較著名的《封神演義》版本共有三個,也就是王文玉版、單田芳版和最新的袁闊成版。單就單版和袁版來說,如果僅從細節去討論,則你說你火爆,我說我幽默,永遠也比不出個優劣好歹來。事實上,單版和袁版封神有一個重大的質的區別,就是對這部書的定位不同,單田芳把這部書定位在了長袍書,而袁闊成把他定位在了神魔書或說神怪書。只從《封神演義》的內容來看,袁闊成和單田芳的定位都沒有錯,因為這部書確實存在武王伐紂和斬將封神兩條線,是既可以看做長袍書,也可以看作神魔書的。但比較而言,袁闊成的定位更加準確和高明,這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說明。
首先,這部書的名字叫《封神演義》而不叫《武王伐紂》,這部書故事的主體應該是斬將封神,武王伐紂只是故事的載體。這就好像種黃瓜一樣,黃瓜架只是載體,而黃瓜藤才是黃瓜的本體。因此,從這層意思上說,袁闊成把這部書定位為神魔小說,比單田芳長袍小說的定位更為準確。其二,傳統評書所謂長袍短打,長袍書的書目特別的多,而神魔書的書目卻相當有限。說神魔書的幾乎沒有。袁闊成把封神演義當作神魔小說來說,本身就占了一個物以稀為貴的優勢。所以說,相比於單田芳,袁闊成對封神演義的定位更加高明。而對於一部書來說,定位是否準確是其成敗的關鍵所在。這就好比兩個版本的電視劇《西遊記》,後面補拍的15集儘管特技做得更好,武打更加精彩,但卻遠遠比不上老版的經典。其關鍵的原因就在於,後補的西遊記拍的像武俠,沒有捉住西遊記神話故事最本質的特點。關於這個問題,評書和電視劇的道理是一致的。
人物逝世
2015年3月2日凌晨3點30分,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袁闊成因心臟衰竭去世,享年86歲。 2015年3月8日,評書泰斗袁闊成葬禮舉行。單田芳、田連元、劉蘭芳「三大評書藝術家」齊現身,苗阜、姜昆等也現身追悼會,吳奇隆劉詩詩則送花圈到場。[1]

活動年表

2003年11月11日,農曆癸未年十月十八日:第四屆中國金唱片獎揭曉。袁闊成獲得曲藝類演員獎。
2005年9月,農曆乙酉年:大地評書研究所啟動兒童評書工程。
作為國內唯一評書研究機構的大地評書研究所開始了「兒童評書」系統工程的啟動。這是在大地評書研究所藝術總監;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袁闊成先生的倡導下,作為該所的命題立項而進行的。
袁闊成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是離不開好故事的,往往童年時代聽的好故事能影響人的一生。其實早在古代,就有關於用故事進行胎教的極好例證。古代的一位老嫗生性喜好聽故事,結果十月懷胎生下了聖人周文王。可見故事對胎教影響之威力。
2006年8月10日,農曆丙戌年七月十七日:第四屆中國曲藝牡丹獎揭曉 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曲藝家協會聯合主辦的中國曲藝界最高獎——第四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評獎結果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中國文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馮遠,中國曲藝家協會名譽主席羅揚,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曲協主席劉蘭芳,中國曲協分黨組書記、副主席姜昆,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江蘇省文聯黨組書記楊承志,江蘇省文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言恭達等有關方面領導出席新聞發布會。袁闊成獲得終身成就獎。
2007年1月,農曆丙戌年:中國廣播音像出版社全國廣播評書節目發行網成立 中央電台所屬的中國廣播音像出版社聯合評書藝術研究機構大地評書藝術研究所,成立了覆蓋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500餘家廣播電台的「中國廣播音像出版社全國廣播評書節目發行網」。雙方利用各自在廣播業界的知名度、評書節目資源、節目發行網絡等方面的優勢,發展和推廣廣播評書節目。
「全國廣播評書節目發行網」的藝術顧問由袁闊成擔任,藝術總監由青年評書演員、大地評書藝術研究所所長張少佐擔任。

主要作品

袁闊成196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國曲協理事、曲協遼寧分會副主席,營口市人大常委、市政協委員、市文聯副主席、市曲藝團副團長、團長。出版評書作品:《三國演義》(上集,雲南人民)、《趙子龍》(百花文藝)、《大鬧大名府》(黑龍江人民)、《大鬧神州擂》(黑龍江人民)、《巧破乾坤樓》(中原農民)、《燕青打擂》(春風文藝)、《水滸外傳》(春風文藝)等。

作品風格

袁闊成評書早中晚年風格有異,馬連良的京劇藝術也可分為比較明顯的早中晚三期,著名演員唐國強兩次變換戲路。聯繫到袁闊成以說《三國》著稱,馬連良和唐國強所塑造的最成功的形象是諸葛亮。這三位和諸葛亮聯繫密切的演員,都存在風格上的兩次變遷,真可算得上一件奇事了。

人物成就

袁先生的評書也象他的名字一樣,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他博採眾長,吸收話劇` 電影` 戲曲,以及相聲等藝術形式之長,形成自己的風格。說表並重,形神兼備,繪聲繪色,以形傳神。袁闊成在繼承傳統評書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勇於創新,從現實生活中提煉新的表演方法和藝術技巧,汲取了話劇、電影、相聲、戲曲、秧歌等姊妹藝術的精華,借鑑其創作方法和表演手段,融會貫通,不斷豐富並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風格。他的表演說表並重,靜動互存,神形兼備,繪聲狀形,以形傳神;表演細膩感人,語言生動幽默,人物形象鮮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 袁先生的現代評書,可以說內容新、風格新、語言新,給聽眾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他也是評書藝術改革的帶頭人,他勇躍雷池,首先撤掉書桌,使評書由高台教化的半身藝術,變為講究氣、音、字、節、手、眼、身、法、步的全身藝術,為弘揚民族文化藝術做出了可貴的貢獻。

相關視頻

1984年央視春晚 《贈羽扇》袁闊成

大家袁闊成——訪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