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袁阔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袁阔成
出生 天津
逝世 2015年3月2日(2015-03-02)(86歲)
国籍 中国
职业 评书艺术大师
知名作品 《三国演义》《水浒外传》《五女七贞》

袁阔成是享誉海内外的评书艺术大师,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之说。 袁阔成在继承传统评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内容新、风格新、语言新,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西楚霸王》《水泊梁山》《烈火金刚》。 2015年3月2日凌晨3点30分,袁阔成先生因心脏衰竭,在北京去世,终年86岁。

演艺道路

早年时期
1、模仿人物说话声音
袁阔成模仿人物说话的能力高超,并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因为袁阔成是什么超人,而是当时的创作环境决定的。那时的文艺界不像现在这样浮躁,有网友说,那个时候,小学故事员的培训中就要求有生活,有细节,形象生动。从建国伊始,话剧大师焦菊隐导演《龙须沟》的时候要求演员深入生活,“到生活中去”就成了文艺创作的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比如说一段书,你就要深入生活,到生活中去学习人物的语言特点,然后经过艺术加工,创作出来的形象必然栩栩如生。这比某些演员闭门造车,闷在家里凭空捏造人物的语音,自然要高明得多。 袁阔成模仿人物说话声音的能力是最高的,一直到水泊梁山,袁阔成还在运用这种方式。但从评书《三国演义》特别是以后,袁阔成似乎放弃了这种刻画人物的方式,其中的可能原因,后面还要提到。但有一些听书不多的书迷因此认为,袁阔成不会运用这种方式,就十分可笑了。只要听过袁阔成的现代评书以后,你就会知道,一小部分书迷所推崇的某些评书演员的这种能力,比起袁阔成来,就好比荧草之光之对皓月之明。
2、对袁阔成早期评书的评价
应该说,袁阔成早期的评书,每一部都是精品。网上所流传的这一时期录制的小段如《肖飞买药》《黎明之前》《桥头镇》等更是不朽杰作,是曲艺宝库中的明珠。
中年时期
1、中年时期的代表作
袁阔成中年时期的作品以《三国演义》为代表,包括《西楚霸王》等等书目。《三国演义》是我听过的袁阔成的第一部评书。我较全面的熟悉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也是从评书三国演义开始的。
袁版《三国演义》有两个重要特点。正是由于这两个特点,才使该书成为现代评书史上艺术水平最高的评书。第一个特点就是他的知识性,《三国演义》这部书历来重视评讲,袁《三国》也不例外。在这一版三国里面,除了几句话的短评以外,还有很多很好的长评。比如在说到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袁阔成用了整整一回书的篇幅来评价诸葛亮的一生。在这些评价当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对周瑜的两点评价,其一就是说周瑜并不是私人嫉妒诸葛亮而是出于对江东的忠诚。不然他不会在发现诸葛亮的才智以后,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谨去游说诸葛亮归顺东吴。其二就是说周瑜是个音乐家。因为听三国的时候我还很小嘛,感觉这两点评价很新鲜,因此记忆也最深刻。
2、袁阔成的文史功力
袁阔成的文史功力在《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充分的显现,这当然并不仅仅体现在对人物的评价上。在袁《三国》中存在一些很有意思的扩展。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每当故事中出现一个典故,袁阔成总要把他的来龙去脉解释清楚。但这还不算绝,因为毕竟这些典故已经在故事中出现,只需要按图索骥就可以搞清楚其是怎么回事。袁三国中最绝的是《三国演义》原书中根本没有提到的内容,也被袁阔成有根有据的扩展了一番。仅举一例以作说明。
比如孔融被杀的情节,在原书当中写得非常简略。无非就是说孔融长叹被郗虑听到,郗虑因此到曹操跟前告密,并说孔融经常反对你的政策。于是曹操大怒,下令杀孔融。在袁《三国》当中,通过郗虑和曹操的对话增加了两个小典故,其一就是禁酒和禁婚,而第二个小典故最有意思,袁阔成是这样说的:郗虑对曹操说,您还记得您在破袁绍的时候,公子曹丕收了袁绍的儿子袁熙的夫人甄氏,孔融曾经给您写过一封信,信上说到了武王伐纣把纣王的宠妃妲己赐给了自己的弟弟周公旦吗?孔融的意思是什么呢?他的意思就是说,武王把妲己赐给了周公,其实是他自己看上妲己了。但是是妲己毁掉了纣王的江山,是一个不祥之物,如果武王自己纳了妲己,传出去影响不好。所以武王在名义上把妲己赐给了周公,其实暗地里是自己把妲己给纳了。因为只要把妲己纳进自己家里来,那人家家里什么事外人就不知道了。现在您破了袁绍,把甄氏赐给了公子曹丕,其实是您自己把甄氏纳了。”
如果和正史比较的话,袁阔成的这个典故有所发挥。历史上真实的情况是,曹丕纳了甄氏,孔融就给曹操写信,信中提到武王伐纣以后把妲己赐给周公的故事。曹操不知道这个故事,他就问孔融,你这个故事有出处吗?孔融回答:我是从你的做法上推出来的。这其中也没有郗虑什么事。
应该说,袁阔成所讲到的这个小典故有两绝。一绝是有所本,其实像这样的小故事凭空捏造一个并不困难(瞎编没有意思),但要有所根据的话,难度就要增大很多。因为这要求改编者必须首先知道这个故事。二绝在发挥的巧妙。如果该典故照本宣科的话,一点意思也没有。但经过袁阔成巧妙的艺术加工,这个小典故变得妙趣横生。以上仅举一例,就这个例子所提到的小典故来说,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如果不是袁阔成的评书,我可能一辈子也不会知道(这两个典故出自后汉书)。
当然,关于评书《三国演义》尤其是北派三国的说法,我的基本主张是爬书,所谓依书敷衍。一定程度的扩展自然是需要的,但不要情节上大差大离,要把握好一个扩展的火候问题,这事实上也是对祖国文化遗产的一种尊重。在这方面,袁版《三国》做的还是相当好的(冰心喜欢袁三国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袁三国没走样)。
袁《三国》很强的知识性是很多人都可以体会得到的,在此不再赘述。这套评书最重要的成就是其第二个特点,那就是他的形式美。应该说,注重形式美是袁派评书最显著的特点,在早年的时候,其评书就被认为具有飘俏脆帅的特点。袁阔成的这些特点经过不断的发展,在三国演义评书中得到了最大的发挥。
3、袁阔成字正腔圆
袁阔成的嗓音比较正,堪称字正腔圆,颇符合中正平和的中国传统美学审美要求。虽然也夹杂有少量方言读音(不是口音)。但发音吐字不倒不瘪。在袁阔成录制电视评书《三国演义》的时候,由于年老已经不能再现当年电台版《三国》磅礴的气势。但我仍然喜欢这一版《三国》,原因就在于我喜欢听那种字正腔圆的声音。
袁阔成对嗓音的控制能力很高。其原因可能是袁阔成由说现代评书起家。现代评书对演员嗓音的控制能力要求较高。不信大家可以去看王刚的电视剧,其对嗓音的控制能力要高于一般演员,这些都要拜早年其说现代评书所赐。袁阔成同样如此,正因为袁阔成对嗓音的控制能力较强,可以自由的控制声音的轻重缓急,从而可以让语言变得抑扬顿挫,富于韵律感,就像唱一样好听。
4、袁阔成善于运用气息
袁阔成善于对气息的运用。比如在其和田连元合作的节目《难题》中,袁阔成有这样一段话:(小王)一踩油门,噌,跑了。这个描述声音的象声词“噌”,就是用气托着出来的。评书三国演义充分体现了袁阔成用气的特点。正因为袁阔成善于气息的运用,《三国演义》听起来特别俏皮。袁《三国》所给予人的这种美感,就和颠一个极富弹性的小球所给予人的感觉一样。
5、袁阔成口技的运用
袁阔成还有一项绝技,就是对口技的运用。对于评书这门艺术来说,口技有两种使法。一种是使得像,这种口技适合于比较贴近生活的表演风格,比如田连元学汽车刹车,学开门的声音,那真是像极了。说到这里,可以插进两句对田连元的评价,田连元的评书艺术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传统评书现代演。我以前说过,相比于传统评书,现代评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细腻,生活化。袁阔成改说传统书以后,并没有把现代评书的这一特点带到传统书中来(袁可能是想保持传统评书的气派),完成这一任务的是田连元。所以我早就说过,田连元很像早年袁阔成。
口技的第二种使法是使得俏,也就是艺术化了的口技。这种口技适用于比较写意化也就是传统书(田连元除外)的表演风格。比如袁阔成的《三国演义》三英战吕布一回,开头是这样说的:“关云长温酒斩了华雄,他手捻着长髯微合着二目走进大帐,腾咕噜噜噜,把华雄的首级扔在了帐内。张飞一看哈哈大笑,我二哥可算得鳌里夺尊了。”就这几句话被袁阔成说的波澜起伏极富韵律感,在这当中就用到了一处口技扔人头的声音“腾咕噜噜噜”,我相信关羽文可安邦武可定国的才能,但我绝不相信他扔一个人头都能够扔的这样富于音乐性。袁阔成在这个地方所运用的,其实就是艺术化了的口技。
所谓艺术化的口技至少应该起到两种作用,其一就是描摹声音烘托气氛,这是口技的最基本的要求,其二就是夹杂在语句当中,让语句听起来更加富有韵律感,更加跌宕起伏。还有一些口技可以起到京剧里锣鼓(当然,锣鼓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的作用,这一点还应细细体会。
善于给不同类型的书定基调 评书《水泊梁山》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袁阔成用极快的语速营造了一个短打“环境”或说“气氛”。其实这是袁派评书的一个重要特点,袁阔成善于给不同类型的书定基调。如果去听袁阔成不同类型比如长袍短打现代神魔评书,就会发现这些不同类型的评书气氛都不相同(或说不同类型评书气派不同)。只要艺术修养足够深厚,袁派评书可以完全不听故事的内容,只需去感受袁阔成给整部评书所营造的整体气氛,你就可以准确说出,这是长袍还是短打,是现代还是神魔。《三国演义》当然也不例外,袁阔成充分发挥自己深厚的功力,通过嗓音的控制,气息的运用,并间杂口技等等把一部三国说的大气磅礴、跌宕起伏极富史诗般的韵律美。这也是袁版《三国》最成功之处。
就整部书而言,袁阔成的评书就是如此。若要纠缠细节,袁阔成又可以给不同的情景营造不同的小气氛,于是就可以感受到三英战吕布的铁马金戈和紧张的气氛,也可以体味到走麦城的悲凉。以上所说的是袁《三国》形式美的重要特点。
6、评书共的三重境界
袁阔成作品封面 评书共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是讲故事,所谓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对于绝大多数听众来说,听的就是故事。第二重境界是知识性,这样的评书听了以后有收获。这前两重境界都是针对评书内容而言的,可以总称为评书艺术的内容美。而评书的第三重境界则是他的形式美。仅以一部三国而论,单田芳的《三国》在第一重境界(单田芳老师也不以这个著称),连阔如的《三国》可以达到第二重境界,袁阔成的《三国》则达到第三重境界。袁版《三国》之所以取得这么大的成功,原因就在于它在这三重境界上都得到了充分的扩张。除去少量口误以外,袁《三国》可算得上一部完美的作品,是中国语言艺术的一座里程碑。
最后附带一个问题,有一些资深书迷虽然承认《三国演义》的成就,但认为《三国演义》毁了袁阔成,袁阔成把他的全部评书才能耗尽在《三国》身上。具体的说,袁阔成说三国造成了三大危害,首先,为了营造《三国》史诗般的宏大气氛和表现一些人物的粗犷,袁阔成多用横音。结果把嗓子毁了,从此以后袁阔成的嗓音不再清醇,第二,出于尊重祖国文化,为了《三国》的严肃性起见,袁阔成把模仿人物说话这一评书的重要表现手段舍弃而且是永远舍弃了,第三,《三国》评书以评讲见长,导致袁阔成在其后的书目中,总想加进自己的一点见解,因此经常跑题。
晚年时期
1、晚年时期代表作
代表袁阔成晚年风格的书不多,只有《封神演义》和电视版《三国演义》两部。其中,电视版《三国》由于年事已高,已不复当年电台版《三国》之勇,但却更有一点座谈三国的味道,风格反倒类似于连三国。总之,电台版和电视版《三国》,是两套风格不同的评书。当然,就此二者而言,肯定是前者更佳。 需要重点一提的是袁版《封神》这套书。据说,这套书是袁阔成75岁高龄时所录。由于录制时年事已高,这套书成为袁阔成所有评书中口误最多的一套书,这当然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正所谓瑕不掩瑜。这套书是袁阔成进入晚年以后的代表作,是袁阔成评书艺术的又一高峰,同时也是所有《封神》版本中风格最正统,水平最高的一部。
2、袁阔成版《封神演义》
比较著名的《封神演义》版本共有三个,也就是王文玉版、单田芳版和最新的袁阔成版。单就单版和袁版来说,如果仅从细节去讨论,则你说你火爆,我说我幽默,永远也比不出个优劣好歹来。事实上,单版和袁版封神有一个重大的质的区别,就是对这部书的定位不同,单田芳把这部书定位在了长袍书,而袁阔成把他定位在了神魔书或说神怪书。只从《封神演义》的内容来看,袁阔成和单田芳的定位都没有错,因为这部书确实存在武王伐纣和斩将封神两条线,是既可以看做长袍书,也可以看作神魔书的。但比较而言,袁阔成的定位更加准确和高明,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首先,这部书的名字叫《封神演义》而不叫《武王伐纣》,这部书故事的主体应该是斩将封神,武王伐纣只是故事的载体。这就好像种黄瓜一样,黄瓜架只是载体,而黄瓜藤才是黄瓜的本体。因此,从这层意思上说,袁阔成把这部书定位为神魔小说,比单田芳长袍小说的定位更为准确。其二,传统评书所谓长袍短打,长袍书的书目特别的多,而神魔书的书目却相当有限。说神魔书的几乎没有。袁阔成把封神演义当作神魔小说来说,本身就占了一个物以稀为贵的优势。所以说,相比于单田芳,袁阔成对封神演义的定位更加高明。而对于一部书来说,定位是否准确是其成败的关键所在。这就好比两个版本的电视剧《西游记》,后面补拍的15集尽管特技做得更好,武打更加精彩,但却远远比不上老版的经典。其关键的原因就在于,后补的西游记拍的像武侠,没有捉住西游记神话故事最本质的特点。关于这个问题,评书和电视剧的道理是一致的。
人物逝世
2015年3月2日凌晨3点30分,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袁阔成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86岁。 2015年3月8日,评书泰斗袁阔成葬礼举行。单田芳、田连元、刘兰芳“三大评书艺术家”齐现身,苗阜、姜昆等也现身追悼会,吴奇隆刘诗诗则送花圈到场。[1]

活动年表

2003年11月11日,农历癸未年十月十八日: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揭晓。袁阔成获得曲艺类演员奖。
2005年9月,农历乙酉年:大地评书研究所启动儿童评书工程。
作为国内唯一评书研究机构的大地评书研究所开始了“儿童评书”系统工程的启动。这是在大地评书研究所艺术总监;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袁阔成先生的倡导下,作为该所的命题立项而进行的。
袁阔成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好故事的,往往童年时代听的好故事能影响人的一生。其实早在古代,就有关于用故事进行胎教的极好例证。古代的一位老妪生性喜好听故事,结果十月怀胎生下了圣人周文王。可见故事对胎教影响之威力。
2006年8月10日,农历丙戌年七月十七日: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揭晓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曲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曲艺界最高奖——第四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评奖结果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国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冯远,中国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罗扬,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曲协主席刘兰芳,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副主席姜昆,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杨承志,江苏省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言恭达等有关方面领导出席新闻发布会。袁阔成获得终身成就奖。
2007年1月,农历丙戌年: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全国广播评书节目发行网成立 中央电台所属的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联合评书艺术研究机构大地评书艺术研究所,成立了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500余家广播电台的“中国广播音像出版社全国广播评书节目发行网”。双方利用各自在广播业界的知名度、评书节目资源、节目发行网络等方面的优势,发展和推广广播评书节目。
“全国广播评书节目发行网”的艺术顾问由袁阔成担任,艺术总监由青年评书演员、大地评书艺术研究所所长张少佐担任。

主要作品

袁阔成196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曲协理事、曲协辽宁分会副主席,营口市人大常委、市政协委员、市文联副主席、市曲艺团副团长、团长。出版评书作品:《三国演义》(上集,云南人民)、《赵子龙》(百花文艺)、《大闹大名府》(黑龙江人民)、《大闹神州擂》(黑龙江人民)、《巧破乾坤楼》(中原农民)、《燕青打擂》(春风文艺)、《水浒外传》(春风文艺)等。

作品风格

袁阔成评书早中晚年风格有异,马连良的京剧艺术也可分为比较明显的早中晚三期,著名演员唐国强两次变换戏路。联系到袁阔成以说《三国》著称,马连良和唐国强所塑造的最成功的形象是诸葛亮。这三位和诸葛亮联系密切的演员,都存在风格上的两次变迁,真可算得上一件奇事了。

人物成就

袁先生的评书也象他的名字一样,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他博采众长,吸收话剧` 电影` 戏曲,以及相声等艺术形式之长,形成自己的风格。说表并重,形神兼备,绘声绘色,以形传神。袁阔成在继承传统评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新的表演方法和艺术技巧,汲取了话剧、电影、相声、戏曲、秧歌等姊妹艺术的精华,借鉴其创作方法和表演手段,融会贯通,不断丰富并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他的表演说表并重,静动互存,神形兼备,绘声状形,以形传神;表演细腻感人,语言生动幽默,人物形象鲜明,具有“漂、俏、快、脆”的特色。 袁先生的现代评书,可以说内容新、风格新、语言新,给听众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也是评书艺术改革的带头人,他勇跃雷池,首先撤掉书桌,使评书由高台教化的半身艺术,变为讲究气、音、字、节、手、眼、身、法、步的全身艺术,为弘扬民族文化艺术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相关视频

1984年央视春晚 《赠羽扇》袁阔成

大家袁阔成——访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