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袁行霈」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8: 行 18:
 
'''袁行霈''',字春澍,江苏武进(今常州市武进区)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1936年4月18日生于山东济南,原籍江苏武进(今常州市武进区)。著名古典文学专家。现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学研究》年刊主编、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人文学部主任。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顾问组顾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袁行霈''',字春澍,江苏武进(今常州市武进区)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1936年4月18日生于山东济南,原籍江苏武进(今常州市武进区)。著名古典文学专家。现任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学研究》年刊主编、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人文学部主任。主要社会兼职有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顾问组顾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
  
==个人经历 ==
+
==''' 个人经历''' ==
 
 袁行霈,出身于一个传统的读书人家庭,家庭培养了袁行霈对古典文学的兴趣。1953年袁行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7年北大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5] ,从此开始了教学与科研生涯。
 
 袁行霈,出身于一个传统的读书人家庭,家庭培养了袁行霈对古典文学的兴趣。1953年袁行霈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7年北大中文系毕业留校任教[5] ,从此开始了教学与科研生涯。
 
1958年秋先是带着学生到北京城子煤矿半工半读,每周三天下矿井挖煤三天上课,持续了两个多月。接着又到密云钢铁公社劳动了大半年,烧过锅炉,做过炉前工、木工、铸工。1959年夏袁行霈又下放到斋堂公社白虎头大队劳动。
 
1958年秋先是带着学生到北京城子煤矿半工半读,每周三天下矿井挖煤三天上课,持续了两个多月。接着又到密云钢铁公社劳动了大半年,烧过锅炉,做过炉前工、木工、铸工。1959年夏袁行霈又下放到斋堂公社白虎头大队劳动。
行 30: 行 30:
  
  
==主要成就 ==
+
==''' 主要成就''' ==
 
 《陶渊明集笺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国文学概论》、《陶渊明研究》、《中国文学史纲要》(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元代卷)、《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合著)、《中国诗学通论》(合著)、《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主编)、《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主编之一)、《袁行霈学术文化随笔》、《当代学者自选文库•袁行霈卷》、《中国文学史》(主编)、《陶渊明集笺注》、《中华文明史》(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注》(4卷本)(主编)。
 
 《陶渊明集笺注》、《中国诗歌艺术研究》、《中国文学概论》、《陶渊明研究》、《中国文学史纲要》(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元代卷)、《中国文言小说书目》(合著)、《中国诗学通论》(合著)、《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主编)、《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主编之一)、《袁行霈学术文化随笔》、《当代学者自选文库•袁行霈卷》、《中国文学史》(主编)、《陶渊明集笺注》、《中华文明史》(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注》(4卷本)(主编)。

於 2018年12月5日 (三) 18:44 的修訂

袁行霈
袁行霈
出生 (1936-04-18)1936年4月18日
江蘇武進
國籍 中國
別名 春澍
知名作品 《中國文學史》
《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
《中國詩歌藝術研究》

基本信息

袁行霈,字春澍,江蘇武進(今常州市武進區)人。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國學研究院院長。1936年4月18日生於山東濟南,原籍江蘇武進(今常州市武進區)。著名古典文學專家。現任北京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學研究》年刊主編、北京大學校務委員會委員、人文學部主任。主要社會兼職有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暨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學改革顧問組顧問、全國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

個人經歷

袁行霈,出身於一個傳統的讀書人家庭,家庭培養了袁行霈對古典文學的興趣。1953年袁行霈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57年北大中文系畢業留校任教[5] ,從此開始了教學與科研生涯。 1958年秋先是帶着學生到北京城子煤礦半工半讀,每周三天下礦井挖煤三天上課,持續了兩個多月。接着又到密雲鋼鐵公社勞動了大半年,燒過鍋爐,做過爐前工、木工、鑄工。1959年夏袁行霈又下放到齋堂公社白虎頭大隊勞動。 1960年3月才回到北大。1962年以後那段狠抓階級鬥爭的歲月里,先生被定為全校的"白專"典型。[5] 文革開始後,受到批判,下放鯉魚洲"五七幹校"勞動了一年多,在一次翻車事故中,從鄱陽湖大堤上摔下來,差一點丟了性命。在壓抑的氛圍中,先生感到動輒得咎,無所適從,"那是我一生中最不開心的時候"。 1977年高校恢復招生後,袁行霈在北大為本科生和研究生講授中國文學史、中國詩歌藝術研究、陶淵明研究、唐詩研究、李賀研究、唐宋詞研究等課程。袁行霈在教學工作中不斷探索進取,取得較好的效果。 1979年晉升講師。獨自撰寫了《山海經初探》、《漢書藝文志小說家考辨》、《魏晉玄學中的言意之辨與中國古代文藝理論》等論文在1979年發表,開始引起學術界的注意。 1980年任副教授。1982年至1983年,袁行霈應日本東京大學的邀請,前往講授陶淵明研究等五門課程。1984年成為中文系特聘教授。1986年取得博士生導師資格。 1992年,袁行霈兼任北京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國學研究》主編。1992年至1993年,袁行霈任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5] 1994年任大型系列電視專題片"中華文明之光"(150集)總顧問。1997年以美國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身份在哈佛大學訪問研究,並在哈佛、耶魯、哥倫比亞、華盛頓、夏威夷等大學演講。1998年再次任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客座教授。1999年出任北京大學人文學部主任。 2000年又出任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2004年任香港城市大學客座教授。2005年被北京大學確認為資深教授,享受理科院士待遇,同年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聘為教授(與北京大學聯聘)。此外,先後在日本愛知大學,美國哈佛、耶魯、哥倫比亞、華盛頓、夏威夷等大學,以及香港大學、台灣大學講學。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常委,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5] 2006年1月18日,被聘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


主要成就

《陶淵明集箋注》、《中國詩歌藝術研究》、《中國文學概論》、《陶淵明研究》、《中國文學史綱要》(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元代卷)、《中國文言小說書目》(合著)、《中國詩學通論》(合著)、《歷代名篇賞析集成》(主編)、《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主編之一)、《袁行霈學術文化隨筆》、《當代學者自選文庫•袁行霈卷》、《中國文學史》(主編)、《陶淵明集箋注》、《中華文明史》(主編)、《中國文學作品選注》(4卷本)(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