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明秀 南行笔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重定向至:
《 南行笔记》是中国当代作家袁明秀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南行笔记
晴朗的夜,抵达正阳镇,这是我们这次南行之旅的第一站。
山区的夜晚,黑的通透,黑的纯净。小镇唯一一条百余米长的街道两旁,柔和的路灯成了正阳黑夜的眼睛。
我和弟媳在镇政府门前的小广场上散步,夜幕下的正阳小镇,只听得见脚下小河发出来的流水声,因为落差大,因为黑夜的静,小河水奔腾的声音,成了小镇黑夜里巨人的心跳声。
夜晚的山风,还带着寒意。我们从安康家中出发的时候,还身着短袖,今夜,在这个小广场上,我不得不穿上薄羽绒服。
我们彼时身处的正阳镇,是陕西省平利县最南端的那个绿色的小镇。
因为有陕西最蓝的天,因为有面积广袤的高山大草甸,因为有龙洞河罕见的瀑布群,因为有珍稀的高山富硒茶,还因为有质量上乘的重楼、云木香、党参等药材,这个远在深山人未识的世外仙境,逐渐被人们撩开神秘而又美丽的面纱。
这一次,我是跟着弟弟一家人一起,亲历一场充满挑战的旅行。
一
山里的天气,瞬息万变。昨夜里还是晴朗朗的夜,凌晨骤然下起了大雨,天际发白的时候,山雨渐停。
弟弟凌晨四点就独自驱车先行上大草甸拍摄云海,返程来接我们之前,打电话叫醒了我们。
我们匆匆吃完早点,便出发了。弟弟说:我们今天的目的有三,一是上山看韩婆婆瀑布。二是在正阳大草甸海拔最高处和阳阳、子叶(阳阳、子叶分别是侄儿和他未婚妻的乳名)会师,稍作休整。三是继续南行,去重庆巫溪吃烤鱼。
从昨天出发起,侄儿和她的未婚妻,几乎不和我们同行。这两个年轻人,计划骑行三天。我们的车,偶尔会停下来等候他俩一程。
通往正阳大草甸的公路,是一条村级公路,路面虽然狭窄,但是路况还好。这条路一直与山脚的龙洞河并肩,逆行而上,一直通向山顶。
龙洞河的河水,清凌凌的,从陡峭的远山而来,一路高歌,一路欢腾,河水越过的谷底乱石,被河水冲刷的清清爽爽。弟弟向我和弟媳介绍说,这条河里,有一种非常珍稀的鱼,当地村民叫做“钢针鱼”,这种鱼,外形细长,由此得名“钢针鱼”。它只能生活在这样无污染、湍急的高寒河水里,因为气候寒冷,它的生长速度极其缓慢。因为珍稀,价格一直居高不下,曾经被炒到一千多块钱一斤,还买不到。后来,当地政府为了保护这一稀有鱼种,严禁捕获。这几年,市场上已经看不到这种鱼,多年的保护,这条河里,这种鱼,多了起来。
望着车窗外清澈的小河,我凭借着弟弟的描述,想象着钢针鱼美丽、纤细的样子,想象着它在欢腾的河水里跳跃的倩影,甚至认为,河水不死,是因为有了钢针鱼这个高寒鱼种。
清晨的太阳,刚刚从山头冒出来,它的光,肆意地泼洒在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的山上。漫山遍野,是厚厚的绿色。整座山的绿,整条河的绿,整片山林的绿,整片庄稼地的绿,整片药材地的绿,这绿色,从看不到头的山顶铺天盖地泄下来,绿的铺张,绿的奢侈,绿的豪迈,绿的华美,绿的发光,绿的鲜亮,绿的激情澎湃。
弟弟给我们介绍说:这大片的药材,还有这成片的高山茶树,都是这几年扶贫的成果。这里的村民,就是靠着这山上的茶树、果树,还有药材,一步步脱贫,奔小康的。
这样的大绿,让人心生一种激情,我真想幻化成一个巨人,就在这山间,铺展开一块硕大无比的画布,把眼前的大绿酣畅淋漓地挥洒出来。
这无边的绿海,随着车子在乡村公路上一路颠簸蔓延。眼前翻滚着的,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一片流动着的海洋。车子,就在这绿海中细如发带的乡村公路上向上,一直向上。敞开的车窗外,吹来的劲风,弥漫着甜润的味道,这味道,是正阳整片整片大山所吐露出来的那一种树的芬芳,药材的芬芳,山花的芬芳,河水的芬芳。这是大山恬静的呼吸,这是平利县政府扶贫的呼吸,脱贫的呼吸,这绿色,是大巴山区人心凝聚起来的力量而放射出来的最强大的光辉。
二
还没有看见韩婆婆瀑布的模样,就听见她发出来的巨响。这巨响,是从浓密的绿色屏障背后传出来的,像一排排闷雷从天际滚过来,又像一个隐形的巨人发出来的怒吼。
弟弟在前面为我们做向导,穿过藏在绿色灌木丛中的羊肠小道,去目睹这巨响的发源地。我和弟媳手脚并用,爬过一座座就地取材用原木搭建的婉转的小桥,还有婉转的原木阶梯,山腰上,我们看见了韩婆婆瀑布。
岚气,氤氲在谷底,有水雾弥漫在我脸上、头发上。韩婆婆瀑布从断崖上气势磅礴的直挂而下,珠花四溅,奋不顾身直冲崖下深深的韩婆婆潭。飞流直下的瀑布,在深不见底的潭里翻滚着、碰撞着,之后,在潭边打着旋儿,又拥挤着冲进巨石做床的激流,再一头扎进下一个被急流冲刷的深不见底的岩洞,发出“咕咚——咕咚——咕咚——”急促而又深沉的怒吼。这气势,这声音,摄人心魄,强烈的冲击着人的视觉,强烈的震撼着人的听觉。
说真的,真正震撼到我的,不是这从天而降的白练。
我的眼睛和心灵,被这条谷地微小而闪烁的青苔,紧紧地攫住。
韩婆婆瀑布四周围的绿色,浓到化不开。清晨的阳光,从浓密的树叶间投下斑驳的影子,雾气更盛,我们完全被雾气笼罩着,身边山岩上铺满了青苔,水滴,从青苔间密密地滴落下来,有草叶被水滴敲打的舞蹈着,像是有人给它穿上了红舞鞋,想停下来,是不能够了。山腰通向谷底的小木梯、小木桥,被齐刷刷密不透风般裹上一层苔衣,水边半腐的木头无人拾掇,青苔肆意地缠绕着它们,横斜水边,泛着绿光;水边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岩石上,青苔似饱含水汽的绿海绵,紧紧贴住石皮。
青苔就在这强势的韩婆婆瀑布身边,满腔热情地蔓延,撑起山谷的浓绿,让游人享受着韩婆婆瀑布带给人听觉与视觉震撼的时候,保持着自己恬静的俏丽模样,悄无声息地吐着绿,伸展着、蔓延着,一丛丛,一团团,一片片,微微地笑着。
在苍天古树的遮蔽下,这水,这草,无不透着生命之光。
弟弟不停地变换着角度,不停地调整着三脚架的位置,弟媳完全忘记了自己平日里的矜持,叫着、笑着、拍照、发朋友圈儿、戏水。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我站在一棵缠满青苔的古树下,除了脱口而出《陋室铭》里的这句话,别的,就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我们的车子,启程了很长一段路了,我还在想:没有遇见青苔的旅行,一定是遗憾的;没有青苔的韩婆婆瀑布,一定是寂寞的。
三
正阳大草甸的最高处,海拔2700米,与重庆城口县接壤。
正阳大草甸的春天,要到七月份才来临。五月正午的阳光,毫无遮拦的泼洒在广袤、圆润舒展的大草甸。大草甸空旷、静寂,只听得见劲风从耳畔掠过。
我们三个大人和阳阳、子叶,按照约定,在山顶会师了。
从正阳镇通向高山大草甸的乡村公路,依山势像蛇一样迂回盘旋。弟弟不时地把车子停靠在公路旁,焦急而又耐心的等候他们两个,每回遇见他们了,大声冲他们喊:体力实在不支了,就上车噢。
每一次,都被这两个年轻的骑手拒绝。
海拔越来越高,道路也越来越难行,不说是骑行,单单是步行,也会消耗大量的体力,也会让人气喘吁吁。
这对情侣,专业武装到牙齿,两个矫健的身影穿行在愈来愈难行的乡村公路上,看着他们青春的脸颊上,淌满汗水,看着他们张开嘴巴大口大口的呼吸,我的心里,生出一种莫名的感动。
这对骑行情侣,曾双双参加过青藏高原国际山地自行车大赛,也曾双双穿越内蒙古大草原。一次次的征程,一次次双双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又一次次的艰难迎战,他们的身体,留下过无数伤痕。然而,又一次次把坚持与不弃深藏在心底。
子叶,这个大都市生长起来的女孩子,全然没有大都市女孩的娇气。虽然参加过的大小赛事近百场,但是,亲眼目睹这个我由衷喜爱的女孩子做山地骑行运动的惊心动魄,我还是第一次。像所有天下母亲一样,我心疼着她,担心着她。像所有中国90后的女孩一样,她也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贝。优渥的家境,西电在读博士生的身份,她有足够的理由选择安逸,享受零食,享受懒觉。可是,每当我从车窗里瞥见她在路边做短暂的停留,补充水分,补充能量的间隙,头盔下流淌的汗水,充满朝气的脸颊,我的内心除了感动,还有艳羡。
我羡慕这对青年怒放的生命,羡慕这对青年别样的青春。
四
兰英大峡谷地貌奇特,以瀑高、峰险、山奇、石怪、水清、洞幽、禽珍、兽异构成一条世界上罕见的山水画廊。峡谷全长100余公里,谷底最窄处仅有13余米,平均深度1500余米,最深处达2400余米。
谷内嶂谷、隘谷呈串珠状分布,因崩塌作用所形成的山崩地裂奇观国内外罕见。
以上这些文字,是汽车离开巫溪县城的时候,我从百度上搜到的。单凭这段文字,我对兰英大峡谷的行程,充满了热切的期待。
大巴山腹地山峦叠嶂,五月的大巴山,穿上了厚厚的绿衣,清爽的山风,从车窗外扑面而来,吹的人身心巨爽。
弟弟是个驾车好手,崎岖的乡村公路上,加长的轿车被他开的左右逢源。
车,在进入兰英大峡谷的第一个观景台旁边停了下来,我们看见子叶和阳阳正依着观景台的栏杆不停地拍照,他们的山地自行车,就斜斜地靠在路边。
见到兰英大峡谷的第一眼,我感觉时间在这里凝固了。
我宁可把兰英大峡谷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沙盘。
站在观景台上极目远眺,层层叠叠的山峦像大海上的波浪,一层赶着一层,汹涌到天边,粗狂,壮丽,苍劲,蛮荒,有着史诗般巍峨恢弘的气势。从玻璃栈道俯瞰脚下,谷底的地貌尽收眼底。幽深的谷底,肉眼几乎看不到底,所有的视觉感受,汇成了一个印象:地球,在这里被巨人撕裂了一道大口子。
观赏兰英大峡谷,堪称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
这之前,坐在车里走马观花,没有看出兰英大峡谷奇特的美丽。站在大峡谷第一个观景台,不光把谷底奇幻的地貌饱览,也把远山逼人的雄奇以及公路的胆战心惊领略。
兰英大峡谷的美,是雄性的。
且不说谷底的幽深与奇特,也不说山势的奇险与俊俏、冷傲、气势逼人,单是公路,就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美。
发卡路、S大弯道、挂壁公路,是道路的特点。几乎垂直的高山上,公路宛如一条柔软的丝带,缠绕在山体上,七拐八绕;时而像地图等高线般呈S形;时而又如细线悬挂在壁立千仞的万丈悬崖之上,险的让人心惊肉跳。
兰英大峡谷的美,还是浪漫的。
兰英大峡谷吸引人的,不仅仅因为那种视觉带给人的冲击力、吸引力和震撼力,在这个峡谷中,流传的历史故事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要数薛刚反唐的那段脍炙人口的故事。
在一个酷似巨龟的山头,公路在这里饶了一个着急的U型,弟弟找了一处相对宽阔的路边,停车航拍。就在这段路边,伫立着一个木
牌,从木牌上的解说词,我穿越了时空,读到了大峡谷浪漫的美丽,走进了1400多年前的爱情故事。
相传,唐朝名将薛仁贵之孙、两辽王薛丁山之三子薛刚,为逃避官府的追剿,行至于此,不料被山大王纪鸾英活捉。
唐朝女将纪鸾英反出长安,来此深山安营扎寨,劫富济贫,除暴安民,震惊朝野。纪鸾英在活捉了薛刚之后,见他英俊潇洒,武艺不凡,便求薛刚留居山寨,二人遂结为夫妻,高举义旗,共创大业。夫妻二人共保庐陵王李显,谱写了成就李显灭武兴唐的佳话。后来,人们把薛刚、纪鸾英夫妇扼险据守的阴条岭取名“兰英寨”,把这条大峡谷命名为兰英大峡谷。至今,在大峡谷内,兰英寨、洗马池、铁炮台、兰英点将台等遗址,还在那里静静地向游客们述说着纪鸾英当年落草结寨、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故事。
兰英大峡谷的美,更是不屈的。
在车上,我看到了一种独特的奇观。兰英大峡谷的崇山峻岭间,山势险峻,人烟稀少,村民雪白的房子,在绿山之间格外醒目。零星的房舍散落在人迹罕至的山腰、山顶。几乎每一户的房舍,都有一条公路和我们脚下的公路相连,这么偏僻之地,公路修筑的如此奢侈,这令我着实不解。直到我们爬上了网红挂壁公路的尽头,遇见一位当地村民,疑惑才得以解开。原来,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后,巫溪县政府,为这些坚决不愿离开故土的村民,修筑了一条又一条乡村公路,哪怕只有一户人家,公路也从农户家门口通向主干道。
坐在副驾位置上的弟媳,不住地赞叹这个伟大的壮举。赞叹之余,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在问弟弟:居住条件这么恶劣,政府不是鼓励搬迁,退耕还林吗?他们为啥不搬走?
弟弟所问非所答:有一个教授给外国留学生讲“愚公移山”的故事,一个留学生问教授,为什么要移山?搬迁不是更容易吗?
弟弟又有些激动回答弟媳:这是中国精神,知道不?愚公移山是中国精神,修路,脱贫,也是中国精神。
汽车沿着狭窄的车道,在陡峻的坡面上成压扁的“之”字形向上爬行。越向上,越陡峭,越险峻,从车窗外望,犹如飞机起飞时的感觉,感觉小车是在向上飞行,令人胆战心惊。渐渐地,前面的山体变成了寸草不生的整块巨石,子叶和阳阳的骑行,速度明显慢下来。弟弟兴奋地告诉我们,这是最险要的老虎嘴地段到了,我们将要穿行网红的“挂壁公路”了噢。
老虎嘴,是一座巨大的石灰岩山体,山体的外沿壁立万仞,草木不生,飞鸟绕行。远远望去,黄褐色的山腰有一条细细的浅色腰带缠绕着,那便是山那边20来户不愿离开故土的山民们,自立自为,花了四年多时间在坚硬的岩石上一凿子一凿子开凿出来的老虎嘴挂壁公路。
弟弟打开车上天窗,放慢车速,坐在后排的我,双手紧紧抓住拉环,身体的每一块肌肉,都禁不住绷得紧紧的。
我睁大双眼,仰起头,目不转睛的注视着天窗,黄褐色的巨石,像是从我的鼻子尖擦过,我下意识松开手,捂住鼻子,扭头向右边的山崖望去,刹那间,感觉巨大的岩石欲将我的脸颊擦破,我又下意识捂住自己的右脸颊,扭头向左侧望去,汽车,像是行走在云端,脚下,是万丈悬崖。我只好目视前方,注视子叶和阳阳骑行的背影。这背影,双双并行在只能容得下一辆小车通过的挂壁公路上,是那样健美,又是那样充满青春的活力。
在挂壁公路尽头小广场的亭子下休息,在和一位陌生的当地汉子的交谈中,远眺我们来时穿行过的这条惊心动魄的公路,那一刻,我找到了兰英大峡谷的灵魂。
强劲的山风,从耳畔吹过。我静静地欣赏站在玻璃栈道上拍照的子叶和阳阳的背影,脑子里冒出“青年精神”这个词来。[1]
作者简介
袁明秀,女,回族,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