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衮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衮服
来自站酷的图片
衮服

中文名称 :衮服

是 指 :古代最尊贵的礼服之一

别 名 :卷龙衣

用 途 :重大庆典活动的礼服

衮服 gǔnfú,简称"衮",古代汉人朝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与冕冠合称为"衮冕",是古代最尊贵的礼服之一。是皇帝在祭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等重大庆典活。

释义

衮服 gǔnfú简称"衮",古代汉人朝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与冕冠合称为"衮冕",是古代最尊贵的礼服之一。是皇帝在祭天地、宗庙及正旦、冬至、圣节等重大庆典活动时穿用的礼服。中国传统的衮衣主体分上衣与下裳两部分,衣裳以龙、日、月、星辰、山、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纹为饰,另有蔽膝、革带、大带、绶等配饰。明朝在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始定衮冕制度,至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时又分别做过补充修改。皇帝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种织于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绣于裳,十二旒冕。亲王上衣绘山、龙、华虫、火、宗彝5章花纹,下裳绣藻、粉米、黼、黻4章花纹。共9章,九旒冕。其实亲王以下就不能被称作衮服了,因为亲王以下的冕服不绣龙,但明代都称为衮冕。世子七章,八旒冕。郡王五章,七旒冕。朝鲜曾获赐五章衮衣,后建文赐朝鲜以郡王爵服九章衮服,遂为定制。

图案

  • 十二章图案各有深刻的寓意。据载,十二章图案起源甚早,早在周朝以前即已成为天子礼服上的装饰。
  • 日、月、星辰称为"三光",取其"照临"之意。
  • 山,能行云雨,人所仰望,取其镇重之意。
  • 龙,变化无方,取其神。
  • 华虫为雉,文采昭著,取其文。
  • 宗彝,为宗庙祭器,绘虎、蜼二兽,取其祀享之意;又有一种说法认为,宗彝绘虎,是取其严猛,绘"蜼"(一种长尾猴),是取其智。遇雨以尾塞鼻是其智。
  • 藻,水草之有文者,取其文,取其洁。
  • 火,取其明,取其炎向上。
  • 粉米,即白米,取其洁白能养人。
  • 黼作为斧形,刃白而銎黑,取其能断之意;又有一说,按八卦方位,白为西方之色,黑为北方之色,黑白之交(即西北方)为八卦中的乾位,乾为天、为阳,故象征刚健能断。
  • 黻形为"亚",一说认为是古"弗"字,取"拂弼"之意;另一说认为,是两"己"或两"弓"相背,取臣民背恶向善之意,亦取君臣离合,去就之理。
  • 这十二间图案,虽然古人释意不尽相同,但都具有美化王权的政治意义。

文献记载

按万历《大明会典》所记,明朝皇帝冠服制度中,以衮冕服等级最高。是皇帝祭祀天地、宗庙、社稷、先农,以及正旦、冬至、圣节、册拜时服用的礼服。其制由冕(冠)、衮(由上衣和下裳两部分组成,饰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十二章图案)、大带、革带、玉佩、蔽膝、绶、中单相配,构成一套在特定场合服用的礼服。但这只是典制上的规定。事实上,明朝自英宗而后,皇帝服装中还另有一种袍式的衮服,上面也饰有前述的十二章图案。这种衮服与《大明会典》、《明史·舆服志》所载衮服制度的不同之处,不仅在于不取上衣下裳之制,而且在服用时不一定戴冕,虽腰围革带,却不系蔽膝、玉佩和绶等其他装饰物。有关这种衮服的情况,《大明会典》、《明实录》、《明史》等文献均失于记载,明清两代的私人著述亦未言及。然其实例则有两处可见:一为南薰殿旧藏帝王像。该画像中,自明英宗始,明朝诸帝的着装均为此种衮服。一为明定陵的出土文物。定陵出土明神宗朱翊钧此种衮服共为5件。其中,刺绣品3件,均为红色底料;缂丝品2件,底色为一红一黄。袍服式样、图案构成均与南薰殿旧藏明朝帝王像相同。

  • 由于文献对此种衮服缺乏明确的记载,学术界对于此种衮服究竟属于什么性质的服装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认识:
  • 一、认为这种袍式的礼服"虽有十二章纹,但不是衮冕服。……大抵在常服的基础上加以十二章等用作为次于衮冕服而高于常服的一种礼服"。
  • 二、认为这是皇帝的常服。
  • 三、 认草带前系蔽膝草带后系佩绶冕上衣下裳中单大带《大明宝典》是的衮冕服为是"明英宗改制后的衮服式样"。

这三种看法,笔者认为均不甚妥当。因为,定陵出土的带有十二章图案的袍服,有的还保存有标签,证明它们就是衮服。其中,黄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文物号W232)的标签上墨书"万历四十五年……衮服……"。另一件红缂丝十二章福寿如意衮服(文物号W239)的墨书标签书"万历四十五年衮服一套收口"。据此可以断定,这种饰有十二章图案的袍式礼服是皇帝的最高等级的礼服--衮服,而不是常服,亦不是次于衮服而高于常服的礼服。又,《大明会典》修定刊布的时间在明英宗之后(弘治、嘉靖、万历三朝明英宗画象先后编修、续修和重修。其中,弘治《会典》于正德六年重校刊行,嘉靖《会典》未及刊布,万历《会典》于万历十五年刊行),但《大明会典》所载皇帝衮服却非袍式,而是上衣下裳式的。据此,则从服饰的典章制度上讲,明英宗时虽出现了袍式的衮服,但上衣下裳式的衮服并未被废止和被取代。故此,认为此种袍式的衮服系明英宗改制后的衮服式样的说法也是难于成立的。那么,这种袍式的衮服在明朝皇帝的冠服制度中属于什么性质的礼服,它的服用场合是什么,它与《会典》所规定的上衣下裳式的衮服又是什么关系呢?

上衣下裳式衮服等级

  • 第一,按照《大明会典》的记载,祭祀天地、宗庙时皇帝应服衮冕服,而文献却有皇帝祀天时服用黄袍的记载。朝鲜《李朝实录·成宗康靖大王实录二》:"戊申十九年(弘治元年,1488)闰正月……戊子……上曰:'闻皇帝法令严明,信乎?'思慎(朝鲜登极使卢思慎)曰:"然……先皇帝(指宪宗朱见深)或于用人间以私意,今皇帝(指明孝宗朱佑樘)则铨注登庸一出于正。又性不喜宝玩之物,虽风雪不废朝会,临群臣皆以丧服。惟祀天祭用黄袍……。"又 , 同书《中宗大王实录二章福寿如意衮服六》:"戊子二十三年(嘉靖七年1528)……三月……丙申,正朝使洪景霖复命。上引见。问曰:'中原有何奇也?'景霖曰:'正月十三日天子行祀天祭,十四日设庆成宴。'……上曰:'皇帝(指世宗朱厚熜)冠带何如?'景霖曰;'祀天祭时则黄袍,常时则黑袍而黄色胸背矣。'"以上记载为朝鲜使臣亲见亲述。且按《大明会典》所记皇帝衮服的颜色,洪武十六年定制"玄衣黄裳",自洪武二十六年始改制为"玄衣纟熏裳",到嘉靖八年又重恢复为洪武十六年所定的"玄衣黄裳"之制。⑩前引两例,一在弘治元年,一在嘉靖七年,正是"玄衣獯裳"的衮服制度时期,黄袍与之相较,在颜色上反差颇大,故朝鲜使臣将二者混淆似不太可能。另外,袍式服装与上衣下裳式的服装在样式上也不难区别。故此,朝鲜使臣的说法当是可信的。又,按《大明会典》卷45《礼部三·登极仪》及《明史·礼志·登极仪》所记,皇帝登极时当服衮冕御奉天殿。但明焦?《玉堂丛语》卷一《言语》则记载:"世庙登极之日,御龙袍颇长,上痒视不已。"当然,如上史料并没有谈到袍上是否饰有十二章图案。但作为皇帝祭天、登极这样明确规定须服衮冕服的盛大场合,是不可能服用没有十二章图案的常服的,如果不是常服,而是衮服,那么这样的黄袍或龙袍就应是饰有十二章图案的袍式衮服。惟其如此,才符合明代的冠服礼制。
  • 第二,明英宗之后虽然出现了袍式衮服,但上衣下裳式的衮服并未废止,而是继续被使用着。《明史·舆服志·皇帝冕服》有一段记载颇能说明这一问题。该书记:"嘉靖八年谕阁臣张璁;'衮冕有革带,今何不用?'璁对曰:'按陈祥道《礼书》,古革带、大带皆谓之秽。革带以系佩?,然后加以大带,而笏?于二带之间。夫革带,前系?,后系绶,左右系佩,自古冕、弁恒用之。今惟不用革带,以至前后佩服皆无所系,遂附属裳要(腰)之间,失古制矣。'帝曰:'冕服祀天地、享祖宗,若阙革带,非齐明盛服之意。及观《会典》,载蔽膝用罗,上织火、山、龙三章。并大带,缘用锦,皆与今所服不合。卿可并革带系蔽膝、佩、绶之式,详考绘图以进。'又云:'衣裳分上下服,而今衣恒掩裳。裳制如帷,而今两幅。朕意衣但当与裳要(腰)下齐,而露裳之六章,何如?'已,又谕张璁以变更祖制为疑。璁对曰:'臣考礼制,衣不掩裳,与圣意允合。夫衣六章,裳六章,义各有取。衣自不容掩裳。《大明集礼》及《会典》与古制不异。今衣八章、裳四章,故衣常掩裳,然于典籍无所准。内阁所藏图穧,盖因官司织造,循习讹谬。今订正之,乃复祖制,非有变更。'帝意乃决。因复谕璁曰:'衣有六章,古以绘,今当织。朕命织染局考国初冕服,日月各径五寸,当从之。裳六章,古用绣,亦当从之。古色用元(玄)黄,取象天地。今裳用穟,于义无取,当从古。革带即束带,后当用玉,以佩绶系之。于下蔽膝随裳色,其绣上龙下火,不用山。卿与内阁诸臣同考之。'于是,杨一清等详议衮冕之服:'自黄虞以来,元(玄)衣黄裳,为十二章:日、月、星辰、山、、华虫,其序自上而下为衣之六章;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其序自下而上为裳之六章。自周以后浸变其制,或八章,或九章,已戾于古矣。我太祖皇帝复定为十二章之制。司制之官仍习舛讹,非制作之初意。伏乞圣断不疑。'帝乃令择吉更正。"从明世宗与张璁等君臣之间的对话可以看出,皇帝上衣下裳之制的衮服仍在服用,且嘉靖初年的衮服仍在沿用着永乐三年所定的"玄衣八章"和"穟裳四章"的制度,只不过没有用革带,故佩、绶、蔽膝等装饰物均附属于裳腰之间。又,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13《礼部》"笏囊佩袋"条也间接地说明了这一情况。该条记:"凡大朝会时,百寮俱朝服佩玉。殿陛之间,声韵甚美。嘉靖初年,世宗升殿。尚宝卿谢敏行以故事捧宝逼近宸旒。其佩忽与上佩相纠结,赖中官始得解。敏行惶怖伏罪,上特宥之。"按前述可见资料,皇帝在服用袍式衮服时,并无佩、绶、蔽膝等装饰,据此则嘉靖初年那次大朝会,世宗皇帝所服衮服当属上衣下裳式的衮服。另外,明神宗定陵出土文物中,除了有袍式衮服外,还有黄素罗绣六章(火、宗彝、藻、粉米、黼黻)裳1件、红素罗饰龙、火二章蔽膝2件、织金锦成料做成的绶2条(每条含大绶1件、小绶2件)、冕2顶、红罗大带2条,以及中单、玉佩等若干件,这又从实物的角度证实了袍式衮服与上衣下裳式衮服的同时并存情况。[1]

视频

沈阳故宫上新了!明清皇帝衮服首次亮相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