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行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行星(英语:planet;拉丁语:planeta),通常指自身不发,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由西向东)。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相对于月球)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2007年5月,麻省理工学院一组空间科学研究队发现了已知最热的行星(2040摄氏度)。随着一些具有太阳大小的天体被发现,“行星”一词的科学定义似乎更形迫切。

历史上行星名字来自于它们的位置(与恒星的相对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们在星空中行走一般。太阳系内肉眼可见的5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经被人类发现了。

16世纪后日心说取代了地心说,人类了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颗行星。望远镜被发明和万有引力被发现后,人类又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2006年后被排除出行星行列,2008年被重分类为类冥天体,属于矮行星的一种)还有为数不少的小行星。20世纪末人类在太阳系外的恒星系统中也发现了行星,截至2013年7月12日,人类已发现2000多颗太阳系外银河系中的行星。

分类

类地行星(又称“岩质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1],表面是岩石固体。

类木行星(又称“气态巨行星”):即木星和土星,主要成分是气体

类海行星(又称“冰巨行星”):即天王星和海王星,在浓厚的大气下,有“冰质”表面,这些冰主要由甲烷构成。

太阳系以内的行星

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之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会上的定义,初时曾提出包括阋神星、冥卫一与谷神星的十二行星[2],但争议与反响颇大,亦引起天文爱好者与民间热烈讨论;至8月24日下午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会上的定义:太阳系有八颗行星(决议时曾出现“古(经)典行星”一词,指的也是这八颗),分别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与海王星。质量不够的将会被IAU会议决议归类为矮行星(如冥王星)或太阳系内小天体(如小行星、彗星等)。

视频

行星 相关视频

地球是岩质行星,木星是气态行星
发现新太阳系!结构与太阳系基本相同,也有8颗行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