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血压偏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血压偏低

血压偏低,低血压(Hypotonsion)迄今尚无确切的数值规定,一般来说,当动脉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时可称为低血压或低血压状态。根据其产生原因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生理性低血压状态和病理性的低血压病。[1]

症状起因

(一)生理性低血压状态

生理性低血压状态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

(二)病理性的低血压病

除血压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状以及某些疾病。低血压病可分为:[2]

1、原发性低血压病:指无明显原因的低血压状态,如生理性低血压(体质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低血压病)。

2、继发性低血压病:是指人体某一器官或系统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压降低,这种低血压可在短期内迅速发生,以致出现虚脱和休克的征象,称为急性低血压。如大出血、严重创伤、感染、过敏、急性心肌梗死等原因所致血压急剧降低,而大多数情况下,低血压为缓慢发生,可逐渐加重。继发性低血压常见病因为:

(1)神经系统疾病: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重症肌无力等。

(2)内分泌代谢疾病:垂体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等。

(3)心血管系统疾病:主动脉瓣或二尖瓣严重狭窄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多发性大动脉炎(无脉症)等。

(4)漫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重症肺结核、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5)血容量不足:腹泻呕吐、大量脱水、过度利尿、出汗过多、失血过多等。

(6)医源性:镇静、催眠类药物、扩张血管药物、交感神经阻滞药物、利尿剂、脱水剂、抗抑郁药物等。

(7)其他:如高原性低血压、类癌综合征等。

常见疾病

大出血、严重创伤、感染、过敏、体质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重症肌无力、垂体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主动脉瓣或二尖瓣严重狭窄、充血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多发性大动脉炎(无脉症)、恶性肿瘤、重症肺结核、吸收不良综合征、腹泻、呕吐、大量脱水、过度利尿、出汗过多、失血过多、高原性低血压、类癌综合征等。

诊断

(一)性别、年龄

女性发生低血压者大多为体质性低血压或内分泌疾病引起的低血压。老年男性则以特发性低血压或继发于神经系统疾病与糖尿病的体位性低血压较为多见。

(二)病史

1、如有软弱乏力、畏寒、毛发脱落、性欲减退、闭经、阳萎、皮肤色素沉着或色素异常等,可提示垂体、肾上腺皮质或甲状腺等内分泌腺体功能减退引起的低血压。

2、如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大小便控制失常、阳萎、无汗、行走不稳,手足震颤等,应考虑为继发于神经系统病变的体位性低血压或特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3、寻找病因时尚须注意有无服用降压药,血管扩张药,抗震颤药,抗抑郁药史等。应用大剂量抗心律失常药物等亦可发生低血压。

(三)体格检查

对低血压患者除了注意分别测量卧位与立位血压外,尚应注意双上肢以及上、下肢间血压的比较测量,以排除多发性大动脉炎所致的动脉狭窄。除此之外,查体时还应注意患者面容。皮肤色泽、毛发分布、胖瘦、有无水肿等一般表现;心脏查体尤应注意心音和心脏杂音的变化;神经系统检查注意患者肢体感觉、运动以及共济运动功能等。

1、低血压见于明显消瘦、浮肿的患者,应考虑营养不良或糖尿病。

2、如在大量利尿后出现脉搏细弱增快、血压下降、晕厥、虚脱、意识淡漠、嗜睡、精神失常等表现应考虑低钠综合征的可能。

3、皮肤和粘膜呈明显的黑色素沉着提示为Addison病。

4、心血管疾病引起的低血压常有特殊的心脏体征。

5、系统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对于慢性低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特别是无一般病因可以解释时是必不可少的。

(四)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

根据病史和查体可以获得患者低血压病因诊断的线索,但若确立诊断尚需依靠必要的实验室或特殊检查。如疑诊糖尿病者需进行血、尿糖测定,心血管疾病需经超声心动图甚至心血管造影检查证实;内分泌疾病的诊断需有垂体、肾上腺或甲状腺功能测定的证据。

鉴别诊断

(一)体质性低血压体质性低血压

又称原发性低血压,常见与体质较瘦弱的人,女性多见,有家族遗传倾向。本症诊断的主要依据是,低血压及神经官能症状而无器质性疾病或营养不良的表现。但必须要与其他原因所致的低血压相鉴别。

(二)体位性低血压

当患者至少平卧5min后,由卧位突然转向立位时,收缩压下降2.7kPa以上,可以认为有直立性低血压。坐位测量的血压无参考价直。临床诊断体位性低血压应结合与收缩压有关的症状表现。但应注意,当高血压合并体位性低血压时,直立时血压降低,而卧位时血压反常升高。长时间站立时发生的低血压也被归如此类。

1、特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本病是一种以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多发性变性疾病,较少见。患者多以中年以上发病,男多于女,起病缓慢,多在晨起、登高、行走、站立排尿时发病,于立位时出现血压下降,伴头晕眼花,乏力甚至晕厥等症状。平卧后,血压会升,症状消失,严重者须长期卧床。直立性低血压为本病突出表现,特点是不伴有心率的改变。患者常同时有尿频,排尿困难或者尿失禁、阳疾、腹泻、便秘、少汗或无汗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可有表情呆板、肌束震颤,动作不灵活或步态踌珊。在站立时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不能较卧位时升高,提示不能正常刺激功能正常的周围神经。确认有体位性低血压,并排除其他疾病可诊断。另外,也有作者将自主神经障碍伴帕金森病也归入此类。

2、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Addison病)

皮肤、黏膜色素沉着、低血压是本病的主要表现。国内报道色素沉着的发生率为90.5%,可遍布全身,以暴露部位、常受摩擦和受压或瘢痕处为著。其原因是垂体黑色素细胞刺激激素分泌增多所致,色素沉着的突然增加是是病情恶化的明显标志,在肾上腺危象发作时,血压急剧下降,甚至测量不到。其他常见症状有,午后无力,体重下降,胃肠道症状,低血糖现象,神经衰弱等。本病半数由于双侧肾上腺结核性破坏,其次为特发性双侧肾上腺皮质萎缩,其他病因有,双侧肾上腺癌转移,白血病浸润,淀粉样变性,肾上腺全切除后,血栓,感染等,也有报道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所致者。实验室检查对确诊有很大帮助,常用的检查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水试验,24h尿17-羟皮质类固醇和17-酮类固醇测定,腹部X片或CT,血中嗜酸粒细胞增多,血清钾浓度升高,血清钠,氯水平降低,葡萄糖耐量水平曲线平直,均有助于诊断。

(三)多发性内分泌功能减退症(MED)

或者称为Schmidt综合征,是在同一患者同时或者先后发生两种以上的内分泌功能减退症。临床上以Addison病伴糖尿病或甲状腺功能减退较为多见。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者称为多腺体自身免疫综合征。

(四)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常有多个腺体功能不全的表现。

1、本病的主要原因是产后大出血引起的垂体前叶内血管栓塞,出血,导致垂体坏死萎缩纤维化,其次的病因是垂体或附近的肿瘤压迫垂体,使垂体萎缩,其他如脑部炎症,垂体手术或放疗后、颅脑外伤也可引起本病。

2、临床症状多数进展缓慢,以性功能障碍为首先症状者居多,毛发稀少是常见的早期表现之一,继而常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出现较晚。本病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临床表现很像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其中的重要区别点在于前者虽有低血压而无色素沉着。实验室检查如:性腺功能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肾上腺皮质功能测定等可以帮助诊断。

3、需要注意与原发性薪液性水肿及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相鉴别。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也可有多腺体功能不全,特别是性腺功能减退明显,需要依靠病史和有关试验室检查鉴别之。

(五)甲状腺功能减退

本病早期即可出现毛发稀少,但同时伴有四肢黏液性水肿,怕冷,胆固醇增高等表现。依靠甲状腺功能检查可鉴别。

(六)足月妊娠的孕妇或腹腔、盆腔有巨大肿瘤者,在硬膜外麻醉实施手术时取仰卧位,会突然发生血压下降(亦称为卧位低血压),此时只要将子宫或者肿瘤向左推移,症状即可缓解。

检查

甲状腺功能、垂体功能、肾上腺功能、血液常规、生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X线检查、心脏B超及外周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

治疗

生理性低血压状态一般无需治疗,继发性低血压应着重治疗原发病。

原发性低血压病的治疗包括:

1、饮食营养方面

给予高营养、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PP等,适当饮用咖啡、可可和浓茶,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改善血管舒缩中枢功能,有利于提升血压和改善临床症状。此外,饮用蜂蜜或蜂皇浆也有裨益。

2、适当参加运动和医疗体育,如医疗体操、保健操、太极拳、气功、按摩以及理疗等有助于改善心肺功能,提升血压。

3、对于上述治疗无效,且临床症状严重,可酌用小剂量激素。

4、对症支持治疗。

5、中医药治疗,温补通阳,辅以补脾健运。

临床表现

(一)生理性低血压状态

是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据统计,有上述低血压状态的人约占健康人的2.5%~3.5%,常见于经常从事较大运动量的人群如体育运动员、重体力劳动者,而体型瘦长的年轻妇女也不少见。生理性低血压可有家族性倾向,无重要临床意义。

(二)原发性低血压病主要有以下表现

1、疲乏、无力:尤其是早上,患者常感到精神萎靡不振、四肢酸软无力,经午睡或休息后可好转,但到下午或傍晚又感乏力,这种倦怠感与患者实际工作或活动所消耗的体力不相称,即这种乏力并非都是因疲劳过度所致。

2、头痛、头晕:在低血压病的患者中,头痛可以是惟一的主诉,其头痛往往在紧张的脑力或体力活动后较为明显,头痛性质和程度不一,多表现为颞顶区或枕下区隐痛,也可呈剧烈的搏动性疼痛或麻木性疼痛。头晕轻重不一,轻者两眼发黑、眩晕;重者可以失神,甚至晕厥倒地,常在突然改变体位,尤其是由蹲位突然起立时最易发生。此外,静止而又负担过重的工作条件下也易发生。

3、心前区隐痛或不适:低血压病患者心前区隐痛、不适,不仅可在体力劳动或紧张脑力劳动时发作,在安静时也可发作,甚至引起心绞痛样发作。

4、神经功能障碍:可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和失眠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表现为多汗、皮肤苍白或轻度发绀,浑身忽冷忽热,时有蚁爬感,手脚麻木等。

5、内分泌功能减退的现象:主要表现为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类物质不足,部分患者血糖降低和性功能衰退。

6、其他:可表现为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消化不良,以及血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减少、抵抗力降低易引起感染等征象。

流行病学

据统计,生理性低血压状态的人约占健康人的2.5%~3.5%。低血压病的详细发病率尚未查到相关流行病学资料。

折叠注意事项 1、严密监测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明确低血压系持续性或间歇性的,如果血压急剧降低需要导管严密监测压力,多普勒流速仪可能会用到。让患者卧床休息保证有床边护栏。如果有需要建议留陪人,为避免坠床,眩晕患者禁止站立或走路时无人陪护。对患者进行尿常规、血常规、心电图、胸部、颈部、腹部X线检查。

2、如果患者的收缩压<80mmHg或是较基础值<30mmHg,立即怀疑休克。快速评价患者是否有意识水平的降低。检查心尖部有无心动过速和呼吸困难。同时检查患者是否有皮肤湿冷。抬高下肢高于心脏水平。使用大针头进行静脉输液、输血或用药。如果必要时机械通气供氧,留置尿管记录出入量。昏迷的患者留置胃管防止误吸。除非脊柱损伤能够排除,否则急救过程中禁止移动脊柱。

日常护理

1、每日定时测量血压并记录。

2、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尤其使用α受休阻滞剂的患者,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应嘱患者服药后至少卧床1h,改变体位时动作应缓慢,使血压能随体位变化而调节,避免外伤的发生。

3、营养不良性低血压患者应采取营养治疗:向患者提供足够营养素。每口需要的总热量按实际体重计算。随着体力恢复,逐渐增加活动量。应同时给予各种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亦应有适当的均衡补充,避免发生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低磷血症。

4、因休克造成的低血压应采取的措施:取休克体位,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维持有效血容量,保持呼吸道畅通,加强临床病情观察,心理护理。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