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蝉趣(庞宇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蝉趣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蝉趣》中国当代作家庞宇真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蝉趣

01

大清早,突然看到朋友圈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一位有心的妈妈,昨晚捉到了一只蝉蛹,放在家里的发财树上。晚上耗费三个小时,完美拍摄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

观赏着这位妈妈制作的七幀唯美的画面,让我感到别有一番情趣。

第一幅图,画面色彩明丽。中央是一棵长势良好的发财树,碧绿的粗枝上,滋长着五根细细的、但富有营养的嫩茎。嫩茎的顶端,挑着五六片狭长的叶子,粗枝的头部赫然趴着一只土褐色的蝉蛹。它六条纤细的腿,紧紧地围抱住粗壮的枝头,静静地,一动不动。背后,从左到右,是色彩的混搭:磨砂的玻璃门,橘红色的门框,雪白的墙壁。一切都是那么洁净,这个处所,似乎是专为蝉蜕安置的。

第二幅图,是从侧面拍摄的。蝉蛹依然紧紧地抱着枝头,通体透亮、肉色娇嫩,只见它背部硬壳的中间部位,已拱出了大半个身子。它的头高高扬起,身体用力后仰,双翅嫩嫩的、薄如纱,如同初生的婴儿,蜷缩在身体的背部两侧。它的尾部,有四条细如丝的腿,还在薄薄的、但却坚硬的外壳里,没能抽出来。周围的树叶,青翠欲滴,微微颤动,似乎在为它的顽强拼搏加油助威。倘若你蹲在树下,一定会有鲜鲜的绿汁,滴入你的口中,幻化成一缕荡气回肠的“仙气”。

第四幅图,拍摄的角度再次变化。镜头从上面铺开,它的腿已经完完全全地从壳里抽出,仅剩下身体的尾尖,还顽固地缩在里面,大约无心来看新鲜的世界吧。拉近镜头,原本细弱的嫩枝,此刻也显得粗壮起来。似乎把自己变得强大,可以为这只美丽的金蝉助一臂之力似的。叶子的绿,在灯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华。

镜头闪过,第六幅图扑面而来。金蝉已经全身而退,它高傲地立在壳上,身体笔直。似乎这个姿势,也只有这个姿势,才能显示出它的超凡脱俗。它那黑黑的眼睛亮亮的,闪耀着狡黠的光。一股傲气,从它眼睛里一览无余。它两只粗壮的前腿,抓着曾经束缚她身体与自由的壳的头部,宣示着自己的脱离与独立。中间两条小腿,也像极了拍马屁高手,紧随其后,牢牢地抓着壳的背部。两条后腿,则悬在半空,恣意舒展,悠哉乐哉。完全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刚才还是蜷缩的双翅,此时已经完全舒展开来。翅膀长长的,边缘的白亮已经褪去,变成了金黄,和腿的颜色高度一致。尾部紧绷着,和同样娇嫩的身体,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后面的绿叶褪去了炫目的光泽,可能,它们更想让自己的朋友展露芳华吧?

最后的镜头推过来,蝉已经变黑了。除翅根处,还略微可以看出当初的黄外,其它部位均变为黑色。一如黑色的骑士,傲慢地雄视着这个已经属于它的世界。它身下的壳,不知什么时候,不知是被谁悄悄撤出了营地。许是作为孕育生命的使命已然结束,它要归隐于医生的药箱里去了吧?

02

再次凝视唯美的画面,我的思绪一下子回溯到三十多年前的捉蝉趣事。

那时候,七八岁的样子。刚刚读小学,没有现在孩子的学业压力这么大,玩填充了我们的课余生活。我们同一道街的十来个同龄孩童,一放学立刻跑回家,决不在学校逗留片刻。放下书包,都会从家里拿着棒子面掺和着麦子面蒸成的发面馒头,再拿一块煮熟的芥菜疙瘩(一种老咸菜),边吃,边拿着一个玻璃瓶,相约走向郊外去捉蝉。这是最令我感到有趣的,也是这个时令众多节目中的最佳曲目。

捉蝉,是有讲究的。

细雨过后,傍晚时分,是捉蝉的最好时机。蝉在地下的小洞里,上面会有薄薄的一层盖子,是坚硬的土地的最上层。细雨后,蝉蛹急于从洞中拱出,会对顶盖有个小幅度冲击,雨水的浸润,使得洞上的盖子鼓起来,或者裂开一道小缝。

这时候,我们就会像打仗一样,四下散开,进入激烈竞赛的“战场”。大家都自恃功夫了得,急切地寻找各自领地内的蝉蛹洞。小手轻轻揭开盖子,用捡来的细棍子,一头攥在手里,一头伸进洞里。顺利的话,蝉蛹会紧紧地抱住小棍,随着小棍拔出洞外,它便成为我们的“战利品”。

胆大的,如我,绝不用小棍子去取蝉蛹,手指头是我的秘密武器。揭开神秘的盖子,伸进一根手指,抽出贪“枝”的蝉蛹,装进瓶中,心里顿时升腾起一种超然兴逸的情怀。蝉蛹的六条小腿,抓挠着我的手指,痒痒的,但成功的喜悦,撞击着胸膛。

一会儿,这边一嗓子“我抓着了一个”,一会儿那边吼一声“我抓着了一个”,这声音此起彼伏。快乐的情趣,把童稚的乐园浸染成了七彩的世界。

小伙伴们拿着各自的瓶子,互相数着对方的蝉蛹数量,议论着谁的蝉蛹个头大,谁的蝉蛹数量多。一会儿的工夫,捉蝉冠军便诞生了。当冠军的次数一多,我便成为小伙伴们的头儿,绝对一呼百应。只要我说去哪里捉,大家呼啦啦跟了一群,前呼后拥地涌入目的地。

天渐渐黑下来,我们便鸣锣收兵,准备回家吃饭。

晚饭后,一般小孩子不出来捉蝉蛹。此时的蝉蛹,已经高高地爬到了树的半腰,或者再高点的地方,小孩子是够不着的。我们小孩子,是不屑于从大人手里要蝉蛹的,那样是丢人的,无外乎向伙伴们暴露自己的无能。

03

大人们不屑于理睬我们,懒得听我们的歪理。一吃完晚饭,便三三两两地走向村外,走向树多的路边。打开在电光的照射下,从头顶高的树身上,捉下一只又一只的蝉蛹。捉的时间长了,许多没有看到的漏网的蝉,就褪去了外壳,成为了一只只或哑巴,或在深树中鸣叫的蝉。

蝉隐在深树,也许正为躲避了人类的迫害而暗自高兴呢!殊不知,这丝毫难不住有经验的大人。人们找来麦秆儿,捡来细树枝,用火柴点着,俨然篝火晚会的序幕拉开。有力量的男人们,纷纷走向离自己近的大树,用力地踹着大树的身体。由于大树的剧烈摇晃,密叶中的蝉无法立足,鸣叫着飞离枝头,扑向熊熊燃烧的火焰。一幅幅飞蝉扑火的壮烈场景,就不断地上演了。

直到再无飞蝉扑火的画面呈现,大人们才心满意足地扑灭地上的火焰,从灰烬中,扒出已然烧熟的金蝉,用大手掌抓着,意犹未尽地走进各自的家门。他们家的几个娃儿,早已是垂涎欲滴了。

我奶奶是见过世面的人,我们吃蝉的方式,自然不能和我的伙伴们同日而语。

我们几个姐妹捉回来蝉蛹,奶奶便亲自下厨。她在一只小碗里倒些精盐,放在火炉边上备用。把蝉蛹倒在洗菜盆里,倒入适量的清水,用手来回搅动。换两次水以后,蝉蛹就特别干净了,浑身上下没有一丝尘土。奶奶捞起它们,放在小篮里沥干。我们洗干净手,负责把胆大想要脱离险境的蝉,用指头捅回去。蝉们,不断地向外爬,我们,不断地往回捅。蝉和我们都乐此不疲。

水分沥干,奶奶打开火炉,放上炒锅,倒入少许食用油。油一边烧着,奶奶手脚麻利地把蝉蛹掐头去尾,只留下身子中间一段,两头蘸点碗中的盐粒。奶奶让我们一人拿一个小碗,一字排开,站在边上等着。

油热了,奶奶左手拿粘好盐粒的蝉蛹段,快速地放进油锅,右手的筷子不停地翻动锅中食物。开始吃了,我们也不是狼吞虎咽,而是叼住肉丝,一根一根地慢慢向下撕扯。那小块的肉丝,含在嘴里,半天不嚼,丝丝肉香入口入心。奶奶看我们舍不得的样子,眼里含着泪,疼爱地说着:“细嚼慢咽消化好。明天你们多捉点,奶奶还给你们炸。”不大工夫,我们几个小馋猫,就过足了肉瘾。

奶奶是只干活不吃,每次给她,她都拒绝,说自己不喜欢吃。我当时可纳闷了:“这么好吃的肉,奶奶为什么不喜欢吃呢?难道她不馋吗?”如今想来,不是奶奶不喜欢吃,而是奶奶舍不得吃。

0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又开始吃蝉蛹啦。但只是吃个稀罕,吃个高蛋白。

我吃牛羊肉,鸡鸭肉,鱼虾肉,却很少去市场上买蝉蛹来吃。

不是贵得吃不起,而是奶奶去世以后,再也体会不到捉蝉的情趣,再也吃不出小时候蝉蛹的味道,再也感受不到奶奶关爱的温馨了。

蓦然间,有一种莫名的伤感涌上了我的心头,两眼模糊了……[1]

作者简介

庞宇真,河北邢台市小学语文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