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虺是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一种毒蛇,常在水中

"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出自南朝时期著作《述异记》。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虺

注音; ㄏㄨㄟˇ

结构; 左下包围结构

出处; 《述异记》

笔顺编号; 135251214

四角号码; 15213

拼音; huǐ

部首; 虫

部外笔画; 3

总笔画; 9

五行; 水

五笔; GQJI

仓颉; MULMI

郑码; GRI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867A

汉字信息; 字形结构

汉字首尾分解:兀虫

汉字部件分解:兀虫

笔顺编号:135251214

笔顺读写:横撇竖弯钩竖横折横竖提捺

词性释义

读音huī 虺虺(huī huī):雷声。

虺虺其雷。--《诗经·邶风·终风

读音huǐ

1、名词, 形声,从虫,兀声。本义:蜥蜴

胡为虺蜴。――《诗·小雅·正月》。陆疏:"一名蝾螈,水蜴也。或谓之号蟪,或谓之蛇医。"

为虺弗摧。――《国语·吴语》

虫有虺者,一身两口,争相龁也。遂相杀,因自杀。--《韩非子》

又如:虺易(蜥蜴);虺蜥(蜥蜴);虺蜓(蜥蜴和壁虎);

2、毒蛇,俗称土虺蛇,大毒蛇。泛指蛇类

虺,蛇属,细颈大头,色如绶文,大者长七八尺。――《字汇》

维虺维蛇。――《诗·小雅·斯干》

虺,蝰地。――《广雅》

雄虺九首。――《楚辞·天问》

虺蜮:虺、蜴、蜮都是害人的毒物,喻奸恶小人。

为虺弗摧,为蛇若何:小蛇不打死,成了大蛇怎么办?原喻要趁敌人弱小时就把它消灭,后泛指坏人要及早除掉。

3、虺尵(huī tuí):疲劳生病(多用于马)。也作虺𬯎

陟彼崔嵬,我马虺𬯎。――《诗·周南·卷耳》

4、越王李贞举兵造反,李姓一族被改为虺姓。(689年)

5、相关词语:虺蹊 玉虺虺蝮虺民 轵虺虺床虺蛇 蟒虺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古文〕虫《唐韵》《正韵》许伟切《韵会》诩鬼切,ࠀ�音卉。《广韵》蛇虺。《诗·小雅》维虺维蛇,女子之祥。《尔雅·释鱼》蝮虺。详蝮字注。

又王虺。《楚辞·大招》王虺骞只。《注》王虺,大蛇

又水虺。《述异记》水虺,五百年为蛟。

又姓。《潜夫论》虺氏,皆子姓也。《唐书·则天本纪》削越王贞及琅琊郡王冲属籍,攺其姓为虺氏。

又人名。《书·仲虺之诰疏》仲虺居薛以为汤左相。

又《博雅》虺虺,声也。《诗·邶风》虺虺其雷。《传》暴若震雷之声虺虺然。

又《正韵》呼回切,音灰。喧虺。诗虺虺其雷,亦读平声。

又《尔雅》虺𬯎,病也。《诗·周南》我马虺𬯎。

又与螝通。《颜氏家训》《韩非子》曰:虫有螝者,一身两口,争食相龁,遂相杀也。茫然不识此字何音,后见《古今字谱》是虺字。○按螝当作虺。

方言

1、粤语:fui1 wai2

2、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fi3 fi5 wi3 kui3 [梅州腔] fi3 fui3 foi3 wui3 [海陆丰腔] fui3 foi5 wui3 kui3 [客语拼音字汇] foi1 [宝安腔] fui3 | foi1 [客英字典] fui3 foi1 fui1 vui1

传说故事

虺:是龙的一种,以爬虫类--蛇作模特儿想象出来的,常在水中。"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是化龙的幼年期,曾出现在西周末期的青铜器装饰上,但不多。

裘士京先生认为:"(蟠虺纹)是与蟠螭纹相似,但图案稍简化而龙体更鲜明的(龙)纹饰。"

马承源先生认为:"蟠虺纹就是盘曲的小蛇的纹饰。"

蜥蜴之蜥,古籍中或记作'虺'。《诗·小雅·正月》:"胡为虺蜴",历代注家均认为即蜥蜴。由是可见,'虺','蜥'二字古相通用。而虺,乃是古代中国传说中著名的山林鬼物,其原型原来是蜥蜴。

何新先生《谈龙说凤》一书中认为:"龙的原型来自远古的湾鳄,及蜥蜴类动物,并且得到文献与考古文物等多方面的证据的支持,在此基础上还通过语言分析(尤其注意分析保存在古文献中的活语言,即口语资料),来构建新的理解和解释方法。此学说已被相当多的人所接受。随后何新先生古生物学的证据,古历史地理学的材料,以及古文献的记载,提出:"古中国的大陆及海洋上,确曾存在过一种令人恐怖的动物,它其实就是上古时代中国传说中所谓的'龙'的生物学原理。换句话说,'龙'在古代确实存在,它就是现代生物分类学中称作"马来鳄","海湾鳄","湾鳄"。

在古代文献中,这种巨鳄一直被称作"蛟龙",它与蜥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此,我们方可理解《述异记》中的如下一段传说:"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这一传说的真实涵义应该是:古人认为蜥蜴五百年后可以长成为蛟龙,而蛟龙一千年后可以长成为巨龙。[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