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虱目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虱目是中国科技名词。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一是5500年前两河流域苏米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1],二是5000多年前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2],三是3300年前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四是1500年前起源于中美洲的玛雅文字。其它文字都早已消亡,只有中国文字的发展未曾断裂,从商代一直传承至今,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名词解释

虱目(Anoplura) 是指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Pterygota的一种,包括体虱、头虱、阴虱、兽虱等,通称虱子。与食毛目近缘。体小,扁平无翅。头略呈圆锥形,触角短小,3~5节。复眼退化或消失,无单眼。口器刺吸式,具不分节的喙,喙的前端开口具微齿列,口器不用时缩入头内。胸部狭小,胸节多愈合。足粗短,攀悬式,跗节1节,末端具1强大的弯向内侧的爪,与胫节端部的突起钳合以夹持毛发,腹部9节,无尾须。已知500种,我国已知50种左右。

形态特征

体小而扁平,口器刺吸式,具不分节的喙,喙的前端开口具微齿列,口器不用时缩入头内。头大而宽扁,较前胸宽或与前胸等宽,能活动。复眼退化或消失,无单眼。头略呈圆锥形,触角短小,3~5节。无翅。胸部狭小,胸节多愈合。胸气门1对足粗短,攀悬式,跗节1节,末端具1强大的弯向内侧的爪,与胫节端部的突起钳合以夹持毛发。腹部9节,无尾须,雌虫的产卵器不发达。

生活习性

昆虫纲(Insecta)的一目。终生专性寄生于鸟类或哺乳类动物体外,有宿主专一性(宿主限制),体腹背扁平,形小,长0.33~11厘米,白、黄、棕或黑色,视宿主毛色而异。无翅。头小,呈水平位。复眼退化或缺,无单眼。触角3~5节,雄体的触角特化为抓握器,交配时用以抓住雌体。咀嚼式口器或刺吸性口器。胸部可为3节,中胸可与後胸融合,吸虱亚目的胸部3节愈合为一。足发达,跗节1~2节,食毛亚目具1~2爪;吸虱亚目具1爪,并与胫节的齿状突起相对,构成抓毛器官。胸部有气门一对。腹8~10节。雄性生殖器可外翻,是为分种的重要特征。虱亚目的食管通入中肠,有或无嗉囊,又有帮助吸血的泵样结构。钝角总科的嗉囊基部有栉状结构以防未消化的羽毛碎屑进入中肠。食毛亚目寄生于鸟类或哺乳类身上,俗称羽虱、鸟虱或咬虱。寄生于鸟者食羽毛或兼吸食血液及组织液。食羽者能消化角蛋白。寄生于哺乳类者可能不食被毛,而食皮屑、皮肤分泌物或血液、组织液。吸虱亚目仅吸食血液,具3根可伸缩的口针,不用时缩入头内;唾液腺分泌物可防宿主的血液凝固。

寄主

渐变态,终生外寄生于哺乳动物及人体上,吸食血液(与食毛目之区别:食毛目大部分以寄主的羽毛、毛和皮肤分泌物为食),生活史完全在寄主体上完成,具有高度的寄主专化性。有些种类还生活在寄主特定的部位。虱子的宿主相当广泛,包括哺乳动物中的各主要类群,如猴、兔、鼠、海豹、象等共约840种动物。终生生活在宿主的表皮及附属物(皮毛及羽毛)内,它们没有翅,也不能像跳蚤一样跳跃,只能依靠行走依附于它们的宿主,只有当两个宿主进行接触的时候,它们才能更换宿主。虱子严重侵扰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还能传播人与动物的多种疾病,是一类重要的卫生害虫。其中人虱因寄生环境不同而分头虱、体虱和阴虱,其专化性很强。虱是多种动物传染病的媒介 。

生活环境

许多鸟兽可受多种虱的侵染,多数鸟类身上有4~5种,分别寄生于不同部位。虱目可暂时离开宿主以转到另一个(同一或另一物种)宿主身上(如从猎物转到掠食者身上或因身体接触即在同种宿主个体间传播),食毛亚目可附于虱蝇科(Hippoboscidae)等昆虫身上从而更换宿主。但更换宿主的情况并不多见。鸭嘴兽、食蚁兽、犰狳、蝙蝠和鲸身上从未发现有虱目寄生。患病的鸟兽及喙有损伤的鸟类身上寄生的虱目昆虫数较多,可多至数千乃至上万个,整理毛、羽,晒太阳,灰浴可减少寄生虫数,掠食性螨为其天敌。宿主被虱目寄生后感瘙痒,并可致继发感染。家禽家畜被寄生后身体衰弱,畜产品质、量受影响,人虱是斑疹伤寒及虱传回归热等的传播媒介。一种犬羽虱是犬绦虫的中间宿主,鼠虱是鼠型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除人体虱外,虱目终生生活于宿主身上。雌体大于雄体,数目亦多于雄体。有一些种主要营孤雌生殖,雄体罕见。卵单个或成团,附于毛、羽上,人体虱的卵则产于贴身的衣服上,6~14天孵出(人体虱),不完全变态。若虫将孵出时,经口吸入空气于卵内,至空气压力足以在体前端板状的破卵器帮助下掀开卵盖。若虫形似成虫而小,生活习性亦同,脱皮数次,8~16天後即成成虫。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