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虞山行(陈德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虞山行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虞山行》中国当代作家陈德民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虞山行

常熟,这座江南小城,素以山水之美闻名遐迩。虞山,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历来为文人墨客所钟爱。

虞山因商周之际江南先祖虞仲(即仲雍)死后葬于此而得名。虞山东南麓伸入古城,故有“十里青山半入城”之誉。在江南温柔的怀抱中,虞山是一处遗世独立的幽境,它静卧于历史的长河,承载着千年的风华与文人墨客的情思。我有幸踏足此地,以一介旅人之眼,探寻那被时光轻抚的痕迹,感受每一块石头、每一缕清风背后的故事。

曲径通幽,山路两旁翠竹摇曳,绿叶婆娑,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之中。山色空蒙,不时有几滴细雨落在石板上,旋而成为一个个豆粒般大小的深色印记,给这幅水墨画卷添上几分诗意之美。沿着石阶缓缓而上,沿路是葱郁的林木,似乎每一株都有其独特的姿态,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岁月的秘密。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新芽的清新,那是大自然最质朴的庆生礼。我不由地放慢了脚步,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

及至半山腰,一座古亭映入眼帘,名曰“辛峰亭”。亭中偶有几位避的游人,或凭栏远眺,或低语交谈。我倚栏而立,眼前的景象令人心旷神怡——烟雨蒙蒙中的尚湖如镜,远处的城市轮廓依稀可见,宛如海市蜃楼,令人陶醉,让人忘却尘嚣,心归自然。此刻,我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音,在耳边轻轻絮语,讲述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正在行间,忽闻水声潺潺。循声望去,只见一泓清泉从山间石缝中涌出,汇成一股细流,淙淙而下。我驻足观赏,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这清泉,不正是大自然的馈赠吗?它无私地滋养着这片土地,也滋养着我们的心灵。

终于攀上了山顶,虽然两腿酸软,但眼前的景象令人豁然开朗。此刻,我仿佛能感受到大自然的呼吸,感受到它的生命力与活力。虞山剑门,以其险峻著称,站在这里,顿生登高望远的豪情。山风拂面,带走了攀登的疲惫,只留下心灵的震撼与敬畏。我闭目沉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虞山之所以令人流连忘返,不仅仅因为它的自然风光,更因为它承载的文化底蕴,那些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灵魂与温度。

下山途中,我特意探访了兴福寺,古刹钟声,悠悠传来,洗涤心灵的尘埃。寺内古木参天,香火缭绕,僧人们诵经的声音,和着风声、雨声,构成了一曲动人的梵音。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让人忘却了俗世的烦恼,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此景此情,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几行诗句:

虞山钟磬白云边,兴福禅堂掩碧烟。

万壑松风清入耳,一池明月静照禅。

在虞山的怀抱中,我感受到了自然的魅力与力量。它让我忘却了尘世的纷扰与喧嚣,让我的心灵得到了洗涤与升华。我想,这或许就是旅行的意义所在吧——让我们走出熟悉的环境,去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去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1]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