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而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虎而冠 |
成语: 虎而冠 拼音: hǔ ér guàn |
成语出处
《史记 酷吏列传》:“其爪牙吏,虎而冠。”
成语释义
冠:把帽子戴在头上。比喻生性残虐的人。[1]
拆字解释
虎: ◎虎 hù 另见 hǔ◎虎 hǔ 〈名〉 (1)(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2)同本义 [tiger],亚洲产的一种大型食肉类哺乳动物(Panthera tigris)...
而: ◎而 néng 通“能”。 〈名〉 才能 [ability] 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墨子·尚同下》 戒之戒之,微而异之。——《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
冠: ◎冠 guàn 〈动〉 (1)戴;戴帽子 [put on a cap or hat]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楚辞·屈原·涉江》 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2]
成语典故
《·齐悼惠王世家》:“大臣议欲立齐王(刘邦子刘肥),而琅邪王及大臣曰:‘齐王母家驷钧(齐王相刘肥舅》,恶戾,虎而冠者也。’” 凶暴的老虎戴上人帽,为“虎而冠”。后比喻伪装外表善良、本质很凶残的人。《后汉书·酷吏传序》:“故临民之职,专事威断,族灭奸轨,先行后闻,形容的成语,……致温舒有虎冠之吏,延年受屠伯之名,岂虚也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