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蔺发儒」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3: 行 13:
 
}}
 
}}
 
'''<big> 蔺发儒</big>''',2018年11月,被[[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授予“[[诚信之星]]”。
 
'''<big> 蔺发儒</big>''',2018年11月,被[[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授予“[[诚信之星]]”。
 +
 +
“我就信他。”说起蔺发儒,张兴兵的表达嘎嘣利索脆。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蜜瓜集散园区内,目送着一车车居延蜜瓜运往全国各地,两人的感觉就像吃了蜜瓜一样。
 +
 +
张兴兵是个种瓜农民,蔺发儒是额济纳旗农丰农资公司经理。“我们农民离不开老蔺,多数人都从他那里赊过种子、地膜、农药和化肥,而且没有担保没有抵押。他从来不骗我们,也不担心我们骗他。”张兴兵告诉记者。
 +
 +
1999年,蔺发儒开始经营销售农资产品。为了给广大种植户提供可靠农资、减轻销售环节的费用,蔺发儒自掏腰包上新疆、下山东,几乎走遍了西北、华东所有销售点,与优质农资厂家建立合作关系。好的农资产品有了,可是种植户的资金还是紧张。蔺发儒记得,农丰公司对农户的赊账,始于一位叫刘清芳的农家妇女。为给孩子看病,刘清芳借遍亲朋好友跑遍专业医院,债台高筑。那年春耕时节,没钱买种子、化肥、农膜,眼看着地就种不上了,于是厚着脸找到农丰公司赊借。有着下岗经历的蔺发儒深知雪中送炭的宝贵,于是蔺发儒毫不犹豫地借给刘清芳价值2万多元的棉种、二胺和地膜。蔺发儒没有想到,刘清芳秋收后立即还了欠款。从此,蔺发儒对困难农户先赊欠农资款、挣到钱再还的做法也延续了下来。同时,对年龄偏大又无运输工具的困难农户,蔺发儒坚持送农资到田间地头,不收取任何费用。这些年来,蔺发儒共帮助700多家困难农户2000余次,累计赊欠农资款过千万元,自己承担利息达百万元,累计免费上门送货行程1万余公里。
 +
 +
在蔺发儒和农民兄弟打交道的20年里,先后被选为额济纳旗人大代表,担任过额济纳旗商会副会长,被评为阿拉善盟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但他更看重的是入选为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会员。这些年来,蔺发儒自掏腰包邀请土壤、肥料专家及相关作物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实地考察研究,举办各类培训班10多个,培训人数达1000余人。为了把种植户的风险降到最低,2015年他自己掏钱租地300余亩,办起了试种试验示范基地。“我自己也没想到,60岁了才开始学种地。”蔺发儒有点小骄傲,“我是个商人,但我和农民分不开。不种地、不到田间地头走一走,就不知道哪些技术、哪些品种更适合。我来试验,农民放心,自己也放心。”
 +
 +
近年来,蔺发儒发现乡间的废旧地膜像小山一样堆积起来,要是形成二次污染怎么办?蔺发儒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过充分准备,蔺发儒垫资600万元创办的废旧地膜回收加工厂终于在去年投产。“这是阿拉善盟唯一一家治理白色污染的企业,亏损在所难免,使命就是保护生态环境。”蔺发儒充满期待,“只有补贴早点到位才能完成我的梦想,既对得起农民又对得起土地。”
 +
 +
蔺发儒的经营信条朴实无华:做老实人,办老实事。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他的农丰公司总建筑面积达到了3369平方米,营业门点面积达到460平方米,固定资产1300多万元,每年营业收入650万元,在额济纳旗农资领域份额颇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陈力)
 +
==参考资料==
  
 
 事迹报导 <ref>[http://inews.nmgnews.com.cn/system/2018/11/30/012610677.shtml  内蒙古额济纳旗农丰农资公司经理蔺发儒:对农民更得讲良心。],内蒙古新闻网,2018-11-30</ref>
 
 事迹报导 <ref>[http://inews.nmgnews.com.cn/system/2018/11/30/012610677.shtml  内蒙古额济纳旗农丰农资公司经理蔺发儒:对农民更得讲良心。],内蒙古新闻网,2018-11-30</ref>

於 2019年2月7日 (四) 10:57 的最新修訂

藺發儒
出生 中國
國籍 中國
職業 誠信之星

藺發儒,2018年11月,被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授予「誠信之星」。

「我就信他。」說起藺發儒,張興兵的表達嘎嘣利索脆。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蜜瓜集散園區內,目送着一車車居延蜜瓜運往全國各地,兩人的感覺就像吃了蜜瓜一樣。

張興兵是個種瓜農民,藺發儒是額濟納旗農豐農資公司經理。「我們農民離不開老藺,多數人都從他那裡賒過種子、地膜、農藥和化肥,而且沒有擔保沒有抵押。他從來不騙我們,也不擔心我們騙他。」張興兵告訴記者。

1999年,藺發儒開始經營銷售農資產品。為了給廣大種植戶提供可靠農資、減輕銷售環節的費用,藺發儒自掏腰包上新疆、下山東,幾乎走遍了西北、華東所有銷售點,與優質農資廠家建立合作關係。好的農資產品有了,可是種植戶的資金還是緊張。藺發儒記得,農豐公司對農戶的賒賬,始於一位叫劉清芳的農家婦女。為給孩子看病,劉清芳借遍親朋好友跑遍專業醫院,債台高築。那年春耕時節,沒錢買種子、化肥、農膜,眼看着地就種不上了,於是厚着臉找到農豐公司賒借。有着下崗經歷的藺發儒深知雪中送炭的寶貴,於是藺發儒毫不猶豫地借給劉清芳價值2萬多元的棉種、二胺和地膜。藺發儒沒有想到,劉清芳秋收後立即還了欠款。從此,藺發儒對困難農戶先賒欠農資款、掙到錢再還的做法也延續了下來。同時,對年齡偏大又無運輸工具的困難農戶,藺發儒堅持送農資到田間地頭,不收取任何費用。這些年來,藺發儒共幫助700多家困難農戶2000餘次,累計賒欠農資款過千萬元,自己承擔利息達百萬元,累計免費上門送貨行程1萬餘公里。

在藺發儒和農民兄弟打交道的20年裡,先後被選為額濟納旗人大代表,擔任過額濟納旗商會副會長,被評為阿拉善盟民族團結先進個人,但他更看重的是入選為中國農業技術推廣協會會員。這些年來,藺發儒自掏腰包邀請土壤、肥料專家及相關作物技術人員到田間地頭實地考察研究,舉辦各類培訓班10多個,培訓人數達1000餘人。為了把種植戶的風險降到最低,2015年他自己掏錢租地300餘畝,辦起了試種試驗示範基地。「我自己也沒想到,60歲了才開始學種地。」藺發儒有點小驕傲,「我是個商人,但我和農民分不開。不種地、不到田間地頭走一走,就不知道哪些技術、哪些品種更適合。我來試驗,農民放心,自己也放心。」

近年來,藺發儒發現鄉間的廢舊地膜像小山一樣堆積起來,要是形成二次污染怎麼辦?藺發儒看在眼裡,急在心上。經過充分準備,藺發儒墊資600萬元創辦的廢舊地膜回收加工廠終於在去年投產。「這是阿拉善盟唯一一家治理白色污染的企業,虧損在所難免,使命就是保護生態環境。」藺發儒充滿期待,「只有補貼早點到位才能完成我的夢想,既對得起農民又對得起土地。」

藺發儒的經營信條樸實無華:做老實人,辦老實事。經過多年的艱苦創業,他的農豐公司總建築面積達到了3369平方米,營業門點面積達到460平方米,固定資產1300多萬元,每年營業收入650萬元,在額濟納旗農資領域份額頗高。(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陳力)

參考資料

事跡報導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