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蔓耗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蔓耗鎮由原蔓耗鎮與原黃草壩鄉於2003年8月底合併成立。位於箇舊市區東南部紅河北岸,是箇舊市、蒙自縣、屏邊縣河口縣金平縣元陽縣六縣市的結合部,個金公路、蒙金公路、昆河複線穿境而過。截至2007年,蔓耗鎮的國土總面積103.27平方千米,鎮內轄6個村委會,21個村民小組,全鎮農村總人口6598人(2017),轄區內主要居住着彝、壯、傣、苗、布依、哈尼、漢等13個民族。[1]

概況

蔓耗鎮位於箇舊市東南部,紅河北岸,面積103.27平方千米,人口6598人(2017),有彝、漢、苗、傣等民族。轄黃草壩、黃木樹、阿龍古、蔓耗、馬堵山、牛棚6個行政村。鎮政府駐蔓耗,距市區43千米。地屬山區和半山區河谷,南、北高差大,山高、坡陡、谷深。紅河、綠水河流經境內。昆(明)那(發)、阿(土)河(口)公路穿境。

沿革

1951年屬蒙自縣,1958年屬冷泉公社,1977年劃入箇舊市屬卡房公社,1981年設立黃草壩公社,1984年改為黃草壩區,1989年改為蔓耗鎮、黃草壩鄉。1997年,蔓耗鎮面積33.3平方千米,人口2401人,其中彝族占52.7%,鎮政府駐蔓耗村,轄蔓耗、一道溝、牛棚、坡頭、馬堵山、蔓耗黑沖、乍馬孔、西都底8個村委會(未設行政村);黃草壩鄉面積42.1平方千米,人口0.27萬,其中彝族59.1%,苗族占18.1%,鄉政府駐黃草壩村,轄黃草壩、黃木樹、阿龍古3個行政村。2003年8月底,撤銷黃草壩鄉、蔓耗鎮,合併設立新的蔓耗鎮。面積103.27平方千米,轄4個村委會,2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563人,其中農業人口4606人。[2]

基本概況

蔓耗鎮東鄰屏邊縣,東南面與河口接壤,距國家級口岸—河口95公里,南面與金平縣隔河相望,距省級口岸—金平75公里,北面和西面與蒙自縣毗鄰,距省級開發區州府所在地—蒙自62公里,西南面與元陽縣相距55公里,距屏邊大圍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78公里,距箇舊市區84公里,是箇舊市的南大門。

資源環境

蔓耗鎮境內最高海拔1309米,最低海拔鎮機關所在地150米,海拔高差1159米,形成了三種氣候帶,海拔600米以下,屬北熱帶氣候,年均氣溫22.9℃;海拔600米至1309米的轄區為南亞熱帶氣候和中亞熱帶氣候,年均氣溫在18.7℃。全年最高氣溫41℃,最低氣溫15℃,年平均氣溫為23℃,年降雨量為1280毫米。由於光熱條件優越,適宜香蕉、芒果、木薯、花生、甘蔗、小米辣等熱帶經濟作物的生長,是發展熱帶作物不可多得的一塊寶地。

蔓耗鎮政府以東為國家級熱帶雨林保護區,以北為省級董棕林保護區,其面積高達1500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3.9%。1996年蔓耗被列入「省級風景名勝旅遊區」、「省級熱帶旅遊保護區」(2002年11月升為國家級保護區)、「千裡邊疆文化長廊」。跨入全國《1000名名鎮》行列。

蔓耗鎮在轄區內現有212省道、漠八線、漠河線、蒙金公路、蒙新公路等公路幹線均由境內通過,為全鎮的農副產品運輸、旅遊業的發展提供的保證。[3]

經濟發展

農民收入不斷增加

2007年完成農村社會經濟總收入3390萬元,比2003年的2392萬元增長41.7%,年均增長8.3%;農民人均純收入3075元,比2003年的1991元增長 54.4%,年均增長10.9%。

財政收入穩步增長

2007年地方財政總收入480萬元,比2003年的85.4萬元淨增394.6萬元,年均增長92.4%;上劃中央兩稅150萬元,比2003年的32萬元增長118萬元,年均增長74%。

基礎設施

截至2007年,在水利基礎設施上,鎮政府積極向上級爭取項目和資金,利用世行貸款建設了黃草壩、蔓耗兩個自來水廠,解決了兩個片區人民群眾飲水困難和不衛生的大問題。蔓耗自來水廠由於蒙新高速公路的修築,造成水質受污染,水源堵塞,蔓耗集鎮中心所在地生產、生活用水不能正常供給,針對這一情況,在原投資6.1萬餘元對供水管道進行維修,購買淨水設備的基礎上,鎮政府通過多方籌措,投資170餘萬元,徹底解決了蔓耗集鎮中心飲水不衛生問題。為保證農業生產灌溉用水的需要,鎮政府多方籌措資金,積極組織黨員幹部和群眾義務投工8000餘個,清理修復了黃草壩馬店沖水溝、馬堵山煉廠溝等10條灌溉溝渠,共清理水溝土石方15000餘方,疏通飲用水管道5000餘米,極大地保證了2008年春季田間農作物的生長需要。全鎮共建設了黃草壩、蔓耗兩個農貿市場和黃木樹、馬堵山香蕉交易市場,解決了該鎮和周邊地區農民群眾農產品交易難的問題。

對受地質災害影響的牛棚村委會坡頭村小組進行搬遷,鎮政府作了認真的規劃,先後拔款10.8萬元資金,用於補助兌現到搬遷戶和修建水池解決人畜飲水問題等。

投資5萬餘元在坡頭、小蔓堤架設高壓輸電線路,實施村村通電工程,在上級部門的關心和支持下投資10萬元,完成了上平田、水頭、九股水三個村民小組的有線電視工程,實現了村村通廣播電視節目。[4]

文化教育

教育體制改革工作正常開展,九年一貫制教育教學體系形成,順利實現了黃草壩小學教職員工,在校學生與十六中的合併,教育教學改革總結了經驗,樹立了典型,填補了在黃草壩無幼兒園的空白。至2007年,小學生入學率達到了99.2%,中學生入學率達到了96.6%。

參考文獻